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这是我的隐私,拿去吧

据凤凰卫视报道,美国参议院日前投票废除了奥巴马政府出台的互联网隐私条例,由于众议院被共和党主导,所以在众议院的表决中同样支持废除该条例已无悬念,除非总统特朗普动用否决权。

联邦通信委员会的这个“史上最严”互联网隐私条例很可能胎死腹中,其实早在去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批准该条例时,就已经引起美国宽带运营商的强烈不满。条例严格禁止宽带运营商未经用户许可,搜集并商业化使用诸如用户的地理位置、财务信息、健康信息、儿童信息和浏览记录等隐私信息。

该条例是针对Comcast、AT&T和Verizon这类宽带运营商的,而不是针对Google、Facebook和Amazon等互联网公司的,因为在联邦通信委员会看来,宽带服务是一种公用事业,应采用与电信公司相似的隐私规则。联邦通信委员会很清楚,互联网服务对用户数据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宽带服务并不具有这种依赖性。

现在,宽带运营商可以长舒一口气了。隐私条例被参议院投票废除后,有美国网民称,是时候开始使用VPN上网了。这当然是戏言,但特朗普政府为运营商解绑,实际上有可能让运营商成为Google和Facebook在广告方面的竞争对手。

作为一个中国网民,我无法判断美国的运营商在获得可以不经同意使用网民隐私的权利之后,会干什么,我相信要让它们像中国的运营商这么无法无天,肆意妄为,恐怕也难。去年初,我在泰国上网时偶然发现,如果我用百度搜索,结果会被劫持到一个很像百度的莫名其妙的网站,只不过无论你搜的是什么,都会显示一些明显是用来赚钱的结果,比如“六合彩”之类的,屡试不爽。后来有业内人士告诉我,运营商干劫持回国流量这种事胆子大得很,而且还不太容易被发现,用户大多会以为是自己的问题。

有一个运营商朋友曾经跟我说:我们手里什么数据都有,比如网民当天访问最多的网站,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被购买最多的商品,点击最多的一篇文章,等等,你想要什么都有,只不过我们还没想清楚怎么经营这些数据。

在这样一个永远在线的时代,只要你使用联网设备,你就无时无刻不在贡献你的隐私给各种各样的服务商,你不知道哪一个服务商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出卖了你。但你会因此放弃使用联网设备吗?

有人说,电子支付带来了便利,带来了大数据,但硬币的另一面却是,无现金支付让你的每一笔交易都被记录在案,可以追踪。据报道,为了打击欺诈、遏制腐败、对抗恐怖分子等犯罪活动,欧洲央行考虑废除500欧元面值纸币。不过这一想法在德国遭到了强烈抵制。一些德国人认为,淘汰大面额纸币就意味着以后将一步步淘汰现金,这会对自由与隐私形成巨大的挑战。

是的,这就是欧洲,这就是欧洲人的思维方式。2010年,我曾参加过中欧论坛有关互联网与人类生活方式变迁的小组讨论,我们小组的中方成员包括来自互联网公司的从业者、研究人员等,普遍年富力强。而欧方成员大多白发苍苍,年龄较大,身份有教授、电器公司的销售代表、精神病医生等,惟独没有来自互联网创业一线的从业者。他们对互联网的看法与我们大相径庭,在他们看来,互联网是美国公司主导的一种信息工具,在互联网上,欧洲面临两个主要威胁,其一是美国强势文化的威胁,其二是对包括隐私权在内的各项公民权利的威胁。

尽管欧洲不会直接限制互联网的发展,但通过各种严苛的法律条文和法庭裁决,通过各种各样的公民权利组织和公民运动,互联网在欧洲实际上处于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

64536ada5ef355a1d9e61e65f4c39865

全球互联网市场领导者(来自KPCB)

欧盟拥有5亿多人口,远多于美国,但整个欧盟却没有诞生一家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根据玛丽·米克的《2016年互联网趋势报告》,全球市值最高的20家互联网公司中,没有一家欧洲公司,几乎尽数被美国和中国瓜分。过度的公民权利保护,实际上束缚了欧洲公司的手脚,让它们在自己的主场都难有所作为。

有时候很难说,这种保护,到底保护了用户的权利,还是剥夺了用户的权利。就像人们不能以隐私保护的名义,禁止医生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状况,今天的互联网服务同样越来越依赖对用户隐私数据的掌握,本质上跟医生并无不同。如果不知道你的当前位置,就无法向你推荐周围的餐馆;如果不知道你的身体状况,就没法制定你的健身计划;如果不知道你的家庭住址,就不可能给你送外卖。

去年,一向不通过出卖用户隐私赚钱的Apple,也将自家产品的隐私政策正式升级为差别隐私(Differential Privacy)。简单说,差别隐私可以帮助识别大量用户的使用模式,而不损害个人隐私,或者说通过被搜集的任何隐私数据都不可能识别出确定的用户个体。

时代走到今天,即使像Apple这样不靠隐私赚钱的公司,也没有办法做到既不搜集用户隐私,又能在服务品质上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比方说,如果Apple想让Siri变得更加智能好用,它就必须更加了解“这个”用户。你对着Siri说“下午4点叫一辆滴滴去老婆公司接她回家”,Siri必须知道“老婆”是谁,她的“公司”是什么,以及“家”是哪儿,这些都属于隐私。

实际上多数用户愿意让渡自己的部分隐私,以换取生活的便利和服务品质的提升。应该打击的是对隐私的滥用,而不是彻底杜绝滥用的可能。应该打击的是违章驾驶,而不是禁止所有人开车。

永远在线时代需要与永远在线相适应的隐私定义和隐私政策,用僵死的隐私保护政策,去扼杀技术创新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其实最后很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级上损害了公民权利。当然,宽松到像中国这样几乎完全视隐私如无物,也实在是宽松过了头。

来源:keso怎么看 微信号:kesoview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216427.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