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一本道

明明早就有火枪了,锦衣卫为什么还在用绣春刀?

《绣春刀:修罗战场》热映正当时。

影片中,有一个角色和张震关系特别亲密,
出生入死都伴他左右。

是谁?
不是杨幂,是那把绣春刀啊!

请勿盯牢此图不动,继续阅读

《绣春刀》从第一部开始就以其考究又不夸张的服装、化妆、道具令观众眼前一亮,第二部在这些方面更见功力。比起上一部,《绣春刀:修罗战场》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兵器更加丰富,刀光剑影以外,还能见到一些轻重火器出现在较大的战争场面。

 明明早就有火枪了,锦衣卫为什么还在用绣春刀?

 明明早就有火枪了,锦衣卫为什么还在用绣春刀?

导演路阳的幕后访谈

事实上,北宋初年,中国古代兵器就开始迈入火器时代,到了明末,西方火器及其制造技术对兵器的发展影响更大。可是,为什么明代锦衣卫仍在使用绣春刀?影片中,为什么沈炼逃跑时一队的火枪手也没把他打中?反倒是他还能用弩箭还击?真的是因为“我是主角我不能死”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要去中国兵器的演进历史里去寻找。以下,中国古代军事史专家、《春秋时期的步兵》、《<孙子兵法>时代特征考辨》、《<司马法>注释》的作者蓝永蔚先生的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较为清晰的脉络。

炉火纯青,刀剑如梦
早在商朝,中国人就开始利用天然陨铁制作兵器的刃部。在春秋时期,已出现钢铁制作的兵器。但是,钢铁兵器正式装备军队是在战国末期。

秦汉之际,随着中央集权的巩固,特别是经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西汉初年的发展,农民作为士兵主要成分的军制转变业已完成。同时,为了抗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又组建了大量的骑兵部队。而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制度的建立又使西汉的钢铁冶炼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其时已出现了初期的百炼钢制品以及铸铁固体脱碳成钢法等新工艺和局部淬火的新技术。这一切都为钢铁兵器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创造了条件。

由于铁的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使装备大规模的步、骑兵成为可能。反过来,步、骑兵新的战术需要,也使兵器发生了变化。商周时期,青铜戈和青铜戟都从战场上消失,取代它们的是铁戟和铁矛;春秋中期,随着步兵人数的增多和步车协同方式的变化,为了使车上甲士能有效地防备步兵的攻击,戈出现了曲形的胡援外刃,因之有了推杀动作;到汉末,又开始出现劈砍力量更强的环手长铁刀,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短剑又失去了它的实战作用,骑兵的远射兵器仍以弓箭为主,步兵则大量装备强弩,矛、戟、刀、剑常与盾配套使用,并有卫体的匕首和手戟。

 明明早就有火枪了,锦衣卫为什么还在用绣春刀?
火烧案牍库一场戏中,除了流星锤的使用,匕首也相当出彩

从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兵器类型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成书于北宋庆历年间的《武经总要》总结和记述了这一时期兵器发展的状况。据它记载,刀有八种,枪有九种,同时又大量使用了各种棒类兵器,以及骨朵、铁链夹棒等锤击兵器。这当然是为了应付日益完备的护身铠甲。

《绣春刀》第一部剧照,锦衣卫的护身铠甲
 

 明明早就有火枪了,锦衣卫为什么还在用绣春刀?

火药味渐浓,冷兵器还未冷
北宋初年,火器开始出现,从此中国古代兵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就是火器和冷兵器并用时代。这一时代经南宋、元、明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朝,延续了约九个世纪。

北宋初年所使用的火器主要是用于火攻的纵火器材。传统的火攻器具都是取用于天然可燃物,如油脂等,制成火箭用弓弩发射。自古代的炼丹家们发明了火药后,军事家们很快就将其制成火箭、火球等火药兵器用于城市攻防战争中。这说明早期火器的出现是与城市攻防战联系在一起的。

到了南宋时期,火药性能已有显著提高,出现了铁壳爆炸性火器“铁火炮”,这标志着火器已从纵火器材发展为具有直接杀伤力的兵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喷射火器——飞火枪,和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后者是以巨竹为枪筒,内装弹丸,用火药发射弹丸的成功尝试,也是现代步枪的最原始构思。

在元朝,又发明了火铳,这是中国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第一代,它已是用火药发射石弹、铅弹、铁弹的远距离杀敌武器了。到明朝初年,火铳发展为手持铳、大碗口铳两大类,此外还发展了大口径的铜炮和铁炮。

 明明早就有火枪了,锦衣卫为什么还在用绣春刀?
明代火器发明家赵士祯的《神器谱》

明朝末年,西方火器及其制造技术先后传入中国。例如,明代火器发明家赵士祯在多次观摩西方和日本的火枪后,用毕生精力研制中国版火枪。

这些火枪的造型大致都差不多,都是由金属枪筒、木质枪托、准星和点火器构成,而且都是从前膛装填铅弹的前膛枪。在发射之前,需要先填装火药、装入铅弹、点燃火绳,大约间隔一两分钟才能发射一枪。而且由于枪膛中没有膛线,子弹飞出时方向不准,很难射中目标。(《<绣春刀:修罗战场>中的历史细节》,作者:李开周,原载于2017年7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在《绣春刀》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卫兵发射前往前膛里不停塞火药的镜头。火器因为在技术上的不成熟,导致冷兵器并未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这也是为什么《绣春刀》中会出现刀、弩箭、火枪并存的场面。沈炼死里逃生,或许真的是因为火枪准度不够。

不过,明朝时期兵器的发展主流还是已经发生了改变。有关资料表明,当时明军中使用火器的士兵已达编制人员的半数。抗倭名将戚继光在蓟州练兵时的车营就是火炮部队,其中持有轻重火器的士兵人数已占全部战斗人员的62.5%。这充分说明冷兵器在战争中的作用已趋于衰落。

本文部分节选自《中华文明读本》,《兵器的演进》篇
本期编辑:Aisha

 

 

 

来源:译林出版社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230419.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