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涨姿势

心病还需心药医,由于心理暗示而眼瞎了

作者:丁香园

有天下午坐门诊,来了一群人。

中间走的是个干瘦的老太太,她双手向前平伸着,两肋被两位家属半搀半提着,后面还簇拥着好几位,一群人同时从门口挤进来,显得非常费劲。

我留意到老太太空洞的眼神,赶紧起身帮忙拉开椅子,安顿她坐下。

「她这两天突然看不见了,什么都看不见!」一个小伙子先开口了。

我接过病历,瞟了一眼视力记录栏:双眼无光感。

怪不得刚才要人搀进来!

但是短时间之内双眼视力骤降至无光感,怎么说都让人觉得蹊跷。

我抬头再看老太太,她垂着头,缩着肩,一言不发,紧闭着双眼,布满皱纹的脸略显苍白,虚弱地靠在旁边的一位中年妇女身上。

「是突然发生的吗?之前有眼病吗?有外伤吗?有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吗?」我一边示意家属们把她挪到裂隙灯旁准备给她检查,一边连声发问。

「之前身体好好的,什么病都没有,就是有点身体虚,可能是贫血或者低血压吧!」一位戴着草帽的中年男子赶紧应到。

我调整好老太太的坐姿,在裂隙灯下仔细检查:角膜透明光滑,前房深浅正常,房水清澈,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射灵敏对称,晶状体也透明,间接眼底镜下再查眼底,视网膜平伏红润,视神经和黄斑再正常也没有。

我转向人群发问:「谁是老太太的直系亲属?」

一个瘦弱的小伙子被推到桌前,懵懵地说:「我就是…… 我是她儿子,我爸也来了」,说着指了指戴草帽的中年男子。

我正色道:「老太太这个情况有些特殊,一部分家属带她去做颅脑 CT 和视神经诱发电位(VEP)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请你们父子俩留下来,我要和你们谈谈。」

老太太被我打发去做检查期间,我注意到,她在出去的时候,虽然向前伸着手摸,却小心避开了脚边的那个凳子。

我关上诊室门,请父子俩坐下。

「我说,最近你们家出了什么事儿吗?惹老太太生气或者伤心的事儿?」

「没有呀,她就是前几天干活累着了,头晕,早上起床就说看不见了。」老爸抢着说:「我们在县医院看了,什么检查都做过,您看看,都没查出问题,县医院的医生说他们看不了,主任,您看她会瞎吗?」

「没有和谁吵架生气?她平时情绪怎么样?」我先不回答,继续启发着:「发病之前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吗?」

「什么事儿都没有,每天都是在家煮饭而已……对了,那天出门听说被摩托车撞倒在地,也只是弄脏了衣服,都没有受伤,只是后来就不敢上街了,说怕被车撞到……」儿子努力搜索着记忆,说完困惑地看着我。

「你妈妈平时特别胆小怕事,爱胡思乱想吧?」

「她不爱说话,有些胆小,身体不好,所以总爱头晕,经常上医院,又查不出什么病来,医生,她到底得了什么病?怎么突然就瞎了?能不能医好?」儿子也开始急躁起来了。

「别急,别急。其实,老太太的眼睛没有盲,她是『心盲』,刚才我让她去检查就是要支开她,找你们了解具体情况,通过初步检查我认为她的眼睛没有问题,我怀疑她是受了惊吓后精神紧张患了癔症,才表现出看不见的症状。」

「癔症?她是假装看不见的?不对呀,她真的看不见呢,没有人扶着她都没法走路,医生,你是不是弄错了?她很胆小老实,不会故意装病的……」儿子率先提出异议。

「癔症能治吗?我们县医院的医生说可能是脑子里长了瘤子才会这样,医生,我们要不要再拍片看一下,她真的是很严重呐!」老爸一副恳求的样子,似乎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具体来讲,老太太是被摩托车撞伤受了惊吓,出现了分离性感觉障碍,表现为失明。」我喝了口水,继续说道,「等一下她回来,请你们配合我,我会告诉她患了『神经痉挛』,给她注射一针『特效药』就能看见,再口服两天营养药物就能痊愈了」。

「真的吗?这样真的能行?」父子俩诧异地望着我。

「放心吧!特效药其实是钙剂,我们一起告诉她这是特效药,给她的暗示越强,她好得越快!」

像老太太这个年龄,文化水平也不高,平时总担心自己身体、爱胡思乱想的人,自我暗示作用特别强,病都是想出来的。

不一会儿,老太太回来了,果然检查结果都正常。

再次落座时,我注意到她靠着桌子的身体在微微发抖。

我问她感觉怎么样,她竟然开始小声抽泣,含混不清地说:「没办法啦,瞎了就完了,还不如去死的好!」

我郑重其事地拉着她的手,告诉她眼睛检查没有大问题,只是「神经痉挛」发作,只要打一针特效药就行!

「特效药是进口的,有点贵,不怕,但是疗效很好,打一针就能看见,再口服一周就能全好。」家人也应和说,不要紧,大医院才有的特效药肯定效果好……

老太太同意了,我让他们去旁边的注射室打针,30 分钟后,这一群人再次涌进我的诊室,不同的是,这次老太太一个人走在前面,满面喜色道:「医生,这个药真好!真的一针见效!我都看见了!谢谢你呀!」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真难以相信自我暗示的心理重压会让一个人陷入双目失明的黑洞,而医生的劝慰和暗示疗法可以如此神奇地瞬间打开「心盲」的窗户,快速地治愈「眼盲」!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对于这样的病,主要采用心理治疗。

当然,在诊断上,也需要医生细心观察。

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这类患者常有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等伴随症状,必要时需请精神科医师针对这些症状进行药物治疗,并给予患者疾病的心理学教育、及时消除诱因、改善患者的情绪、改变患者某些不利的性格特点,预防复发。

来源;知乎日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261427.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