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乌克兰的一些人主动搬去了切尔诺贝利,在这座鬼城里居住和生活下来

@阑夕:

BBC刊载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报道,因为经济捉襟见肘的缘故,乌克兰的一些人主动搬去了切尔诺贝利,在这座鬼城里居住和生活下来。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遭受了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灾难,一项电厂安全实验的差错,导致了一场持续10天的爆炸和大火,携带放射性污染粒子的云层在东欧下起了毒雨。

当时总计有近五十万人被政府从切尔诺贝利疏散,并在核辐射区设立了隔离带,这些人都是匆忙离开的,甚至禁止携带家当,他们被告知只是暂时离开几天,但是事实上再也不被允许回到这里,而是安置到了其他地方。

如今,居住在切尔诺贝利的禁区里依然是违法的,但是仍然有几百人选择重新回到这里——包括禁区周围的有限安全地带——其中大部分都是女性,她们的职业技能不足以负担房租,而切尔诺贝利的最大「优点」就在于,这里的房屋廉价得不可思议:几百美元,就能从早已不居住在这里、但是永远房屋产权的房主手里买下一栋房子。

如果你连几百美元都付不起,那么当地的民间自治社团有的时候还会给你提供一份合作方案:你可以免费的住进一间房子里,但是需要照顾身患老年痴呆症晚期的房主,当他去世之后,你就可以继承房子。

切尔诺贝利的村庄大部分都有基本的设施,比如煤气、电能和网络,但是井水多半都是被污染的,因此所有的饮水都需要过滤和烧沸多次才能引用。

至于谋生,切尔诺贝利的一些家庭向国家申请了补贴,同时尝试开垦种植农作物、饲养牲口,BBC走访的这个家庭——女主人名叫Maryna——就在那里养了几只母鸡、兔子、山羊、甚至还有豚鼠。

Maryna是在2015年带着她的两个女儿逃离了托什基夫卡的,这是一个位于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大型城镇,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之后,作为乌克兰的煤炭工业中心,顿巴斯遭到了分离主义武装分子的袭击,至今已经导致超过一万人丧生、两百万人逃走。

在一次交火期间,Maryna眼睁睁的看着两个女儿在街道上被迫击炮的流弹袭击,幸好一名好心的路人抢先把她们拦腰抱起来拖进了地下室,这次死里逃生,让Maryna决定举家搬离战争之地。

和她做出相同选择的,还有至少几十家来自顿巴斯地区的家庭,他们之所以不约而同的长途跋涉来到切尔诺贝利的隔离区,都是因为朋友或是邻居的推荐——「听说那里房子特别便宜,而且没有军人」——有人甚至是直接在Google上搜索「乌克兰最便宜居住的地方」,排名第一的结果就是切尔诺贝利。

迄今为止,科研团队都还在密切监测切尔诺贝利周围土壤、树木、植物和动物的辐射水平,乌克兰农业放射学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大气中的辐射目前已经不再对人体造成威胁,但是土壤污染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出自当地生产的牛奶里就曾被检查发现出放射性铯-137,是因为被草根吸收的铯颗粒被转移到吃草的牛身上。

显然,劝告那些居住在切尔诺贝利的人不要冒着风险逗留在这里,是一个「何不食肉糜」的行为,因为她们都是因为走投无路了,才会选择来到此地,所以很多NGO都只为她们能做出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利用Google Maps导入调研数据制作辐射热点地图,这样居民们就可以清晰看到哪些地方风险更高,从而避免接触和经过那里。

Maryna说,她已经考虑过辐射的潜在风险,但她的家人正在逃离威胁更大的东西——战争。「辐射可能会慢慢杀死我们,但它不会向我们射击或轰炸」,Maryna说,「与辐射共存比与战争共存更好。」。

还有一个切尔诺贝利的居民也很有意思,他名叫Vadim是一名企业家,自从驻扎到切尔诺贝利之后,Vadim每天都还会带着他的狗沿着隔离区的铁丝栅栏散步,享受鸟鸣和森林的宁静,如同过上典型的中产郊区生活。

Vadim的心态很好,他说「这就像生活在芬兰北部或阿拉斯加,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是乌克兰最低的——每平方公里只有两个人。」

Vadim之前是在乌克兰东部的霍利夫卡从事商贸生意,每年的营业额达到一百多万美元,但是当这座城市成为前线之后,他的工厂和仓库就被夷为平地了,那里现在留下的只有弹坑。

很快的,Vadim忍受不了和战争相邻的生活,他携妻儿离开霍利夫卡,希望可以换个地方东山再起,而切尔诺贝利就是最终的目标,因为这里距离首都基辅只有两个小时车程,同时房产又很便宜,非常适合低成本创业。

Vadim在切尔诺贝利买下了一个仓库和三栋房子,把它们改装成了炼油厂和旅馆,做起了能源生意,还雇佣了七名工人,「我可以挣钱,也可以帮村里的工人挣钱,我是这里最大的纳税人,我可以为我的国家做出贡献。」

Vadim说,他有时也会考虑到辐射,甚至给自己买了一台便携式测量仪器,但他并不担心,他相信大气辐射水平是安全的。「在你目睹了战争之后,辐射就什么都不是了,我们能活下来真是个奇迹。」

尽管只有最基本和简单的生活条件,但是Maryna和Vadim两家都不想搬到更大的城镇里去了,在逃离战乱之后,他们对安宁的需求发人深省。

Maryna说:「我只关心是否有炮弹能威胁到孩子们。这里很安静,我们睡得很好,也不需要躲藏。」

Vadim表示赞同:「我曾觉得失去了一切,但现在,住在这里,情况正在好转。」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289903.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