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涨姿势

为什么不好吃的野生动物也渐渐消失了?

脊椎动物平均每1000万年才能进化出一个新物种,而人类灭绝一个物种,只需不到 200 年。

从1970年至今,全球物种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了60%,是自然消亡速度的1000倍,为什么野生动物越来越少?

一部分动物是被吃光的。北美旅鸽数量最多时曾达到50亿只,但因为过于美味,在 1914 年被美洲开拓者吃灭绝。

image

但最热爱野味和动物药材的,还是中国人。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野生动物的走私交易利润达100亿美元,是仅次于毒品和军火的第三大非法贸易。

而中国是全球野生动物的终极消费周转市场,仅一家饭店的旺季蛇消耗量就在10吨以上,同为爬行动物的鳄鱼也不能幸免,每年至少有10万头以上的鳄鱼被吃进肚里。

image

“禾花雀”黄胸鹀也在13年间从无危被吃成濒危,中国境内的穿山甲几乎都被吃光,野生动物真有什么神奇功效吗?

实际正相反,由于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生命周期相对较长,和生物富集作用,野生动物体内累积的重金属含量更多,进入到人体内无法代谢,甚至会导致肾衰竭。

image

同时,野生动物还有可能携带寄生虫和传染病。

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兔形目动物、鸟类等多种类野生动物与人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种,如:狂犬病、结核、B病毒、鼠疫、炭疽等,这些病毒并不容易被烹饪杀死,我国每年都有因食用野生动物爆发的疫情。

image

除了被用作补品的知名物种,一些本土种群也正在因生物入侵无声消亡。

image

这种龟你一定见过,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放生需求 , 巴西龟已经成为中国宠物贩的主打产品 ,每年新增的数量大概有5千万只左右 。

这些龟最后几乎都被放生在中国的水系中,作为外来入侵物种中的强者,巴西龟以其高繁殖力、高存活率、高掠夺食物能力威胁着本土龟的生路。而它们 ,几乎没有天敌 。

一只两岁的巴西龟就有繁衍能力,而本土龟需要六年以上,很多本土水生物已被巴西龟取代。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由巴西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198亿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对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也超过了1000亿元。

image

不过,比起针对某一种特定动物的捕杀,看似无意的栖息地破坏才是促使野生动物大规模灭绝的主要原因。

栖息地是野生动物生存的环境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野生动物的命运。栖息地的缩减和碎片化会导致种群分割严重,小的种群会因近亲繁殖而退化,甚至灭绝。

农业、伐木,工程建设和化学制剂污染都会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例如中国云南特有的绿孔雀,在人类活动侵占下,仅剩下不到 200 只 。

云南曾有唯一的绿孔雀专门保护区,但自从内部的阔叶林被伐,改种为大豆、玉米后,绿孔雀无法在此觅食。2010年澜沧江小湾水电站建成蓄水,回水淹没了保护区所在的澜沧江支流黑惠江河谷,近几年都没有发现野生绿孔雀的踪影。

image

在海洋,情况更为糟糕,高达80%的海洋垃圾都来自于陆地上的废弃物,其中又以塑料类的废弃物最多,如塑料袋、瓶盖、吸管等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海龟和鲸类常常因误食塑料制品致死。

image

长江繁忙航运的行船和水污染是江豚减少的主要原因。

白鳍豚更是因为人类作业和螺旋桨击打,而功能性灭绝。比起圈养繁殖仅剩的几只,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才是重中之重。

image

我国现有的野生动物保护主要还是以利用资源为主。

最为成功的大熊猫繁育基地虽然提升了大熊猫数量,但野生大熊猫仍种群分割严重,想要保护野生动物,除立法禁止盗猎外,还应严格审核大型工程对动物栖息地的影响。

《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已逾24 年,数量不足 1000 只的江豚仍是二级保护动物,被吃到极危的禾花雀还不在名录中,对于野生动物制品买卖禁止力度也远远不够。

image

在中国境内,野生穿山甲已经不见踪迹,吃光国内穿山甲后,中国人开始寻觅全世界的穿山甲,2007~2016 年 8 月,中国执法部门共查获209 起涉及非洲穿山甲的走私案件,有相当于近 9 万只穿山甲被杀掉剥皮。

这些非洲穿山甲仍在各大药房中担负催乳重任,人人都能轻易买到穿山甲粉,但通乳的说法仅仅是因为传言穿山甲善于打洞,所以很“通”,这些甲片的主要成分,其实跟你的指甲差不多。

image

也许你本来就不会买象牙吃鱼翅,但拒绝这些无用偏方,可以至少拯救一只穿山甲,少用一个塑料袋,就能让海龟有几率安享晚年,劝阻亲戚朋友放生,说不定能挽回本土的一个物种。

扫描二维码,开启 “全球限量稀有单品秒杀店”

-守卫珍稀野生动物,获取专属海报-

image

来源:回形针PaperClip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294640.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