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华府萝贝贝
今天来给大家讲讲我的故事,可能很少有人比我更了解美国最底层民众的疾苦。因为我的职业生涯的起点始于纽约市布朗克斯(The Bronx)——整个区拉丁裔人口占 54%,黑人占 30%;全美犯罪率排名第一。
我在纽约读研究生的第一年,被学校分配到纽约法律服务中心——布朗克斯分部实习。我的工作主要是充当社工,了解客户的困难,并尝试帮助他们解决。在这里,我工作了整整一年。
第一次前往工作地点,我从哥大所在的曼哈顿 116 街,向北坐地铁到达了布朗克斯的第三大道。从出地铁的一刻,我就隐隐觉得有点不对劲。这里和曼哈顿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布朗克斯的街上有一种浓厚、令人无法忽视的尿骚,混合着大麻的味道。街面上满是垃圾,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街上行走的人全都是黑人、拉丁裔,几乎找不到一个白人。如果仔细观察路上的行人,会发现大部分人不是过于肥胖就是瘦的可怕。这里残疾人的比例也非常高,几乎人人都步履蹒跚。
从地铁站走到我工作的法律服务中心大概只需要 5 分钟。但每走几步就会遇到一个精神有问题的人。这些人对着墙或者空气大声吼叫,歇斯底里拳打脚踢。但是周围的人都视而不见。
从布朗克斯从地铁站的这一段路整整走了一年。直到现在我都难以忘记那里的气味,身形和嘶吼。
除了工作环境,我的工作内容就更加压抑了。我的客户通常是生活在布朗克斯的底层人民,由于极端贫困和暴力,他们的生活总是会遇到各种严重的问题。每次和他们谈完,我都觉得自己也压抑的不行。
我的第一位客户是一位贫穷的黑人妈妈。
她正在打离婚官司。这位黑人妈妈和她女儿屡屡被老公家暴,每次都被打得伤痕累累。但是她们没有别的住处,所以就算被不停地家暴,也没办法离开家。
有一次她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她又一次被老公家暴。她已经报了警,但是她央求我们可以来她家接她。当时我并不明白为什么她在报警的情况下还让我们社工来接,到后来我才明白,在这个贫困的社区,有没有律师或社工在场,警察完全就是两张面孔。
接到电话,我和我的黑人同事到达了她家所在的纽约公共住房(New York Public Housing)。这也是我第一次进入纽约公共住房。(政府为无家可归或贫穷家庭提供的保障性住房。这些房子通常老旧、阴暗、肮脏,犯罪率很高,小丑就是住在这样的住宅中)
当我走进了公共住房,果然又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尿骚和大麻味道。
但还没到达客户所在的楼层,两位满身刺身的黑人男子在楼道里边抽大麻边冲着我吼道:你不属于这里,滚出去。
亚裔的面孔在这里确实显眼。由于太害怕了,我没骨气地跑了出去,不敢再往前走一步。
这位黑人妈妈在我们的帮助下,成功找到了纽约的临时庇护所。但是由于市政府的规定,她和女儿每次只能在临时庇护所过一夜。所以她们需要每天早晨从临时庇护所搬出去,寻找到空位再搬进来。
黑人妈妈也想要离开庇护所,但女儿还小,她没法出去工作。但是不出去工作就没有钱,没钱又如何搬离庇护所呢?她面临的是一个死循环。
另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客户是一位拉丁裔单亲妈妈。她不会说英语,我们每次见面都需要通过电话翻译才能交流。
这位拉丁裔单亲妈妈告诉我:她来自洪都拉斯,她的老公被当地黑帮谋杀,所以她和 7 岁的女儿偷渡前往美国避难。一开始她住在纽约的叔叔家,但后来叔叔不让她继续住,她和女儿只能住在大街上。她们偶尔在地铁站取暖,用图书馆里的公共洗手间进行简单梳洗。
她担心的是,由于她的女儿还未成年,一旦有人报告她们无家可归,她的女儿会被送到福利机构,她将丧失女儿的监护权。
我日复一日地帮助这位单亲妈妈寻找庇护所。但布朗克斯的庇护所不是没有位置,就是不接纳非美国公民。等到有一天我终于帮她找到了庇护所,这位单亲妈妈告诉我,她已经找到住处了。
她说,她在街上遇到了一个男子,于是跟他确定了关系,和女儿一起搬到他家里。我很是担心地问:你了解他吗?你们住在他家里安全吗?她却回答说:我不在乎,只要能有地方住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这看似又是一段死循环。她为了自己和女儿的生计,不顾一切抓住救命稻草。但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谁又知道这跟救命稻草会不会继续带来暴力和更大的伤害?
一年以来,我的客户很多。有在公交车上突然被黑帮暴打,住进医院付不起账单的老人;有因为吸毒流落街头,一边求助,又一边躲在厕所里注射毒品的少年;还有被殴打致残却要抚养八个孩子的父亲,自杀未遂的精神病人,怀孕的 14 岁少女……
在这短短的一年,我仿佛见识到了整个世界的人间疾苦。然而,帮助他们却没让我感到任何快乐。反而让我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在和这些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一旦发现我可以帮助他们,就会毫无节制地想榨取我最大的价值。
比如仅仅是为了得到几张免费的地铁卡,他们就会夸大其词,说谎,甚至可能对我动手。
为了得到政府几百美元的补贴,一个客户更是对我讲述了十几个版本不同的故事。当政府拒绝了他的补贴申请,他每天都在机构门口等着我,然后一直跟踪我,直到我回家。
我曾在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愤愤不平。但在一年之后,我也开始有些理解了客户们。试问,哪有人生来愿意过这样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生活?哪有人生来就愿意放下尊严,向人卑躬屈膝地乞讨金钱?
了解了他们之后,我发现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从小就生活在压抑的家庭氛围里。恐惧、暴力、酗酒、嗑药,是他们生活的常态。
由于缺少关爱,他们也不知道如何爱别人。当他们也想要努力工作时,他们往往面对着社会的歧视。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每天从事着远超正常人负荷的工作,却只拿着平均工资的零头。
我想,当一个人身处绝境,或许丛林法则才是他们的依靠。
来源:知乎日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6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