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一本道

巨头过处,寸草不生

巨头过处,寸草不生

文/池建强

来源:MacTalk

最近远程协作办公的软件很火,让我想起了去年前同事的一个创业项目,叫松果文档,也算是在线文档和远程协作一类的,搜了一下发现服务都没了,公司早就关掉了。刚上线的时候还找我推广,问我能不能从石墨替换到松果等等。

这种类型的创业,初期最好先投放到市场上,看看 C 端用户的反馈,toB 的话,应该去找典型用户试用。或者在规模足够大的情况下,试水企业。极客时间就是这样的思路。上来就让一个企业使用或替换成你的解决方案,这个成本太高了。

以前我还遇到做客服系统的创业公司,也是朋友做的,让我们把极客时间的客服接过去,我当时选用了更成熟的解决方案。结果这哥们没做几个月,服务关停,移民了。

创业公司本来获取用户就很难,如果又缺乏坚持和责任,成功率就更低了。

一直以来,创业环境就不容易,九死一生毫不夸张。并不是说,现在基础设施的成型,让创业更容易,也许是做个小生意更容易了。你想做大做强,从来都很难。在某个成熟领域,做得比别人好一点点,UI 巧妙一点,是没用的。得好一百倍才有可能。

那我理想远大目光如炬,把产品放到一个具备巨大空间的赛道上去竞争是不是就可以呢?也就是说,你有足够伟大的创见,行不行呢?行,比如马斯克做航天器、做太阳能、做脑机接口,如果你能做成,就有机会,因为太难了,难到巨头都不愿意碰。如果不是,比如你在国内想做个类似 Slack 那样的成功案例,就很难。

远程协作和办公这个赛道,一旦成熟,就会有巨头进场收割,阿里的钉钉、企业微信、腾讯会议、字节的飞书、华为的 WeLink 等等,现在打得不可开交。昨天看到一个招聘信息,钉钉开始投入力量做在线文档软件,其实蚂蚁那边本来就有个语雀,听说后来放到钉钉里了,看起来是为了对抗字节投资的石墨。石墨是个很不错的软件,应该成为独角兽,现在看起来更像是巨头角力的棋子。

这样的软件,从路径上来看,出自老牌企业软件用友、金蝶之类的,似乎更有道理,但创新者窘境让他们没做好。那新领域理应出现新的面孔、新的独角兽啊,也没有,反而是互联网巨头和华为这种经历过各种产业周期的强者进场厮杀。

谁能终结这个战争呢?不知道,反正不是你我。

国外有 Slack,Zoom 这样的上市公司,国内目前还看不到,未来也难说。

那创业者还有做大的机会吗?估计很多读者会说有啊,比如头条、美团、滴滴、拼多多、快手,不都长大了嘛?这种都是开辟了新的战场,从另一个维度入局,杀进去看到的都是开阔地,而创始团队也足够强悍,进场就开疆拓土,等巨头琢磨过来,这些公司都成了小巨人。打的话两败俱伤,那干脆结盟投资好了。类似战国,合纵连横。

其他创业者的机会呢,个人看法,也许还有这些选择:

1、颠覆式创新,这个看产业周期和个人天赋,天纵奇才和运气爆棚者,也许有机会。

2、帮大佬打工,并不是加入巨头,而是依附在大公司上做些特色业务,这种案例太多了。

3、找到新的蓝海,比如黄峥、王兴、宿华一样,开疆拓土,构建自己的平台。

4、干点大公司不愿干的脏活累活,把昂贵的变便宜,把稀缺的变普通。

5、细分市场,垂直领域,在巨头看不上的地方先做起来,再寻找横向拓展的机会,极客时间相关业务就是这个思路。

国内巨头为什么啥都做呢?我想是因为恐慌。正如吴军的浪潮之巅里描述,每个时代都有英雄辈出,而英雄总有落寞的一天。没有人想落寞,我不做精品自营和下沉市场,于是有了京东和拼多多,那我还是啥都做好了。增长和营收,就像是驱动公司向前的魔力棒,也像是消耗创新的无底洞,这东西既可怕,又是宿命。

其实巨头没必要啥都做啊,你看苹果、Google、Facebook,更多是合作和收购,Facebook 收了 Instagram 和 WhatsAPP,各自保持独立发展,不也挺好的。

多给大家一些创新空间,也许对双方都有好处。都特么是巨头了,那么霸道干嘛,哪怕有个怀柔政策也好啊,比大兴土木强。

中国创业者的缝隙真的不算多了,还能做点啥呢?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67438.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