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一本道

对于电动车的未来,李想做了如此判断

对于电动车的未来,李想做了如此判断

@42号车库:不知道昨天厂长在雪球的直播大家都看了没有,没看也不要紧,我们帮大家把干货整理出来了,enjoy~

1.李想认为智能汽车应该具备生命力和消费者共同成长,并不是装个大屏就是智能汽车,实现现在的辅助驾驶未来的自动驾驶,和能实现车内全娱乐的应用,这才是消费者最本质的需求。

对于电动车和智能汽车,带来的效率提升,李想认为并不只电动车可以更智能,同样燃油车也可以,只是在技术上电动车更具优势,就像智能手机并不等于触屏手机,只是触屏实现智能更方便。在具有新技术的情况下,要使用新技术,电驱动在车辆 NVH 方面,传动效率方面就是高于燃油车,当技术有更好的发展与应用的时候就要用。

2.电驱动是好东西,但电池技术与充电速度,还不能匹配实际需求,现在包括用超充,换电以及加电都是在解决电池带来的续航问题,而且行业也在加速解决。

3.李想认为到 2030 年,可能新上路的汽车都是电驱动的了,只是电驱动背后的能源供给还是分为两种路线,一种是混动的路线,一种是纯电的路线,这两种路线会长期的共同存在。

4.接下来几年,最重要的是把整个辅助驾驶做好,让辅助驾驶能够和人类配合之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大概 2025 年左右,特定场景的自动驾驶就会开放,比如高速路、特定路段可以实现全自动驾驶。全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基本需要 2030 年,需要 100 亿英里真实车的训练才能做到。

5.未来自动驾驶会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像苹果一样拥有一个完整的封闭闭环,不会像安卓一样开放,因为涉及生命安全,厂商必须对用户的安全承担责任。另一种就是平台型,当然这个平台行会是软硬结合的,就像「英特尔+微软」,终端厂商更像是代工厂。

6.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本质还是有区别的,在 L2 级别汽车基础是感知和控制的技术延展,很多厂商都能先后实现,但到更高级别涉及深度网络神经级别,很多厂商就会被刷掉。李想猜测 2030 年以后自动驾驶时代可能剩下的大概就 5 到 10 家,前面 5 家占了 80-90% 的市场份额。

7.对于实现自动驾驶后的汽车公司商业模式,就两种方式,一种是卖车,送司机,司机当服务费来收。一种是卖司机,车当服务费来收。

8.李想认为目前大部分汽车厂商最大的问题是战略层面的,多产品战略,靠规模降低成本的模式会有瓶颈,做少数极致产品产生品牌溢价,其实才能产生利润。

9.汽车行业的门槛高,是一个假门槛,因为过去没有竞争,传统厂商躺着赚钱,面对特斯拉,蔚来、理想等厂商传统厂商战略不清晰,研发缓慢等问题凸显,比如 OTA 传统厂商能实现的没几家,理想 ONE 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品类力也是销量第一,当由外部竞争是战略、管理等问题才会暴露。

10.李想称赞特斯拉是最像苹果的公司,除了 Elon 本身性格会带来核心人员流失外,特斯拉都无懈可击,特斯拉每一步的战略都非常清晰,通过第一代产品,掌握开发终端的能力,通过第二代产品做到所有硬件系统的集成,同时还开发了自己的实时操作系统,第三代产品推出的时候,开发了自己芯片,这是打造超级终端能力的体现。

特斯拉未来一家拿到 20-30% 的市场份额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单纯的智能电动车这个领域。拉长时间的角度看,年销量达到 500 万辆到 1000 万辆没问题,并且有机会占到智能电动车 30% 的市场份额,如果没有疫情的话,特斯拉的毛利率会很快接近保时捷。国内 Model 3 的毛利率能做到 30%,甚至超过 30%。

11.在未来智能汽车产业链里,会在三个方面会存在千亿美金级别的机会,一个是电池、第二个是智能座舱、第三个是自动驾驶。

12.特斯拉国产对新造车并不只是坏的影响,同时也会促进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增长,它倒逼国内的企业认真做 C 端的用户,认真做产品。短期看有压力,长期看还是利好。市场不大你也卖不多车。

13.在智能化方面国内新造车厂商仍有机会,导致现阶段不盈利是因为电池成本过高,而且目前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

14.增程会是理想汽车的长期方案,当然也会在未来推出纯电产品,而且理想不会自己造电池,它是希望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能做的更好。

15.理想融资一直不是很顺利,但现在现金流也够花 36 个月,并且最近的一次 5 亿美金融资还一份没动,理想有一半的钱放在了研发上,有 30%的钱建设了工厂,只有不到 20%的钱花在人员和营销上。

16.李想确认了自研操作系统的事命名为 LI.OS,并会在今年下半年发布,会运用到下一款产品上。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70552.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