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一本道

丰巢的风波

免费的总是最贵的。

如果不是上海中环花苑业主委员会的那封公开信,丰巢收费风波可能会跟共享单车涨价一样,在舆论的不情愿中最终半推半就成为事实。可是那封信写得太好了,有理有据,有数字有事实,把丰巢自我打造的那个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便利忍受多年亏损的高大形象,瞬间转成了唯利是图霸道蛮横的资本吸血鬼形象。

公开信的重点之一,是提到丰巢暴利。既然说到快递柜赚钱的事情,那我们也先来大概算一算快递柜能赚多少钱。

快递柜领域除了丰巢,另一巨头是速递易,其前大股东是一家叫做三泰控股的上市公司。三泰控股曾经在回复投资人关于快递柜设备和成本时提到,最新1T4快递柜的设备成本为2.5-3万之间,场租成本主要集中在3000-4000元/年。

考虑到丰巢的网点更多集中在一线城市,平均进场费成本应该会比速递易略高。上海中环花苑业主委员会主任在《新京报》视频采访中透露,快递柜进场费用每天十几元、不到15元,这里按照速递易每年4000元的高值来计算,再根据快递柜生产龙头智莱科技对投资人的回复,快递柜使用年限不低于5年,每个快递柜每年的刚性成本大概在1万元左右。

如果后期维护费用按照2千计算,想盈利的话,单个快递柜每个月收入需要超过1000元,换算到每一天大概是30多块钱。

速递易常用的1T4柜子有108个格子,中环花苑公开信中提到丰巢快递柜是80格,快递员租用大、中、小格子的费用为0.45、0.4、0.35,有行业专家认为格子的周转率为1次,全部取中值的计算,单个快递柜每天收不到40元。以30多元的成本看,盈利能力挺危险的。

这个计算结果,跟中环花苑公开信中计算的单个快递柜每天至少收入36元,相差不太大。中环花苑公开信中的成本只计算了场租费用,如果加上设备费用和后期维护费,快递柜这个生意就实在算不上暴利。

当然,这里没有计算公开信中提到的快递柜显示屏广告,以及丰巢媒体平台上的硬广收入,不过从三泰控股的财报看,这方面的探索还没什么火花。三泰控股是一家化肥企业,2013年推出速递易业务,本来想搭O2O、物联网的快车,但是折腾几年,这块业务的毛利率只有十几个点。变成*ST之后,这家企业是靠剥离掉快递柜业务才喘了口气。

丰巢在回应中哭诉自己亏损不是假话。只是现在的情况是,丰巢越强调自己盈利困难,收件人这边对于收费的疑虑会越多。

经过滴滴、美团、摩拜等一众互联网大佬烧钱、垄断、涨价的市场教育,这届互联网用户对于免费占市场后不得不接受随时涨价的残酷现实已经有了阴影。当前每单超时收费5毛是不贵,可是万一后期为了报表好看说涨就涨呢。

何况丰巢刚刚收购了速递易,市场份额接近7成,已经成为这个领域事实上的老大。这次把收费的时间线定在超过12个小时,已经让众多收件人感受到了“霸气”。中环花苑公开信作者在文章下的回复“不经历短痛,怎么博弈妥协”,这种被大企业随意支配的恐惧,不光是中环花苑的业主有记忆,也不光是这次70多个公开抵制丰巢的小区有记忆,这是几乎素有互联网用户共有的恐惧。

这种恐惧是丰巢收费遭到巨大情绪反弹的原因之一。

只不过,这次的情绪反弹,因为有“小区”这个共同体显得更加激烈。

从公开的信息看,小区从快递柜企业收取的进场费多的一年有五六千,少的两三千,这笔钱对一个中等规模的小区来说,不算是物业收入的大头。中环花苑业委会的负责人也说过这笔钱“很少”,所以他们认为快递柜应该是半公益性质。但这笔钱是快递柜企业的主要成本之一,而且目前占比大概在三分之一左右。

这笔对小区来说“不多”的钱花到了哪里?理论上,如果这部分费用减少,快递柜的毛利情况会大幅改观,企业对收件人端的收费意愿会降低。但实际上利润驱动是无止境的,快递柜不一定真的会放弃收费,小区也很难真的同意降低进场费。

因为双方目前争论的真正焦点,是对小区公共资源的定价不同。显然对于小区来说,占了寸土寸金的地方,一年只收几千块,相比较收益更多、占用空间更少的电梯广告,快递柜是用带给住户的便利来抵消其应付的费用。对快递柜企业来说,付过进场费,就相当于买断了这块资源的收益权。

双方争论的焦点,实际上,是小区公共区域创造的收入,小区和快递柜企业应该如何分的问题。

中环花苑在公开信和回复中多次提到快递柜企业除快递柜的延伸收入,比如显示屏广告,微信公号广告推送收入等。这部分收益很大程度上由于快递柜落在小区吸引的流量产生的,但小区并没有分成,全部由企业收走。如今还要从住户身上收费,这部分收益同样跟小区没有关系,那么之前小区公共资源的出售,显然就是被贱卖了。

看起来很胶着,但以对公共资源、公共权利如何定价比较陌生的国情看,这次博弈大概率还是快递柜企业会胜利。

来源:荣大一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73710.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