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高德地图上线“家人地图”功能。用户开通加入家人,则可以相互看到彼此的位置。
高德地图页面会显示加入者的位置地图、距离我的距离、对方的手机电量,还有一键打电话,导航去找他的功能。
除了实时获取家人所在地点外,还可以设置“亲友位置提醒”。假如以家里的位置为中心,则目标走出设置位置的半径,会收到消息提醒。且“家人历史轨迹记录”能够精确到最近72小时内的行动轨迹。也就是说,你72小时去了哪里,家人一键可查。
家人地图功能主要针对特殊群体,背后是难以忽视的现实问题。中国发展基金会的报告预测,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到2050年中国将有近5亿60岁以上的人口。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空巢老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
高德地图试图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让子女和父母可以实时‘看见’彼此,一方面对老人实现心理上的慰藉,另一方面,子女随时查看父母的出行状况,防止走丢找不到。”
对空巢老人群体来说,这确实是个贴心的功能。但高德地图并未对家人地图的参与者作出任何限制,就意味着这是一款针对普通大众的产品。而不是像儿童手表、老人防走失定位器这样专注于特殊人群的特殊产品。
家人地图面向全部用户群体,上述初衷有了些许变味。
在微博相关内容的评论中,除卸载高德地图一说,很多人将这一功能称之为查岗神器,“渣男渣女将迎来重大打击”,进而影响中国酒店业。也有人预言,这一功能的最大使用群体是家长。
当然,高德地图的相关条款很清楚,用户都是在相互同意之下才能加入。也就是说,如果不是你情我愿,把手机定位一关,这个功能不会发挥任何作用。
而这个功能抛出的实质性命题其实是:
你真的同意TA随时定位你吗?愿意让父母随时查看你的位置,精确到米的那种?
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人们对“活在监控之下”的抵触。
高德地图产品经理宇澄“让守护看得见”的信中,将这一产品的主题升华为守护家人。
据宇澄所说,家人地图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准备,本意是一家人共享一个地图空间,这个空间能随时看到家人的位置和轨迹,家人之间也可以有更多虚拟的互动。
宇澄称,根据功能上线前的调研,用户的的反馈有两个:欢迎和迟疑。前者占七成,主要以60后、70后、80后为主,迟疑的占三成,以90后、00后为主。“年轻人对这个产品更为抗拒,意料之内,情理之中。”她称。
她认为,总是对家人的关心话语难以启齿,报喜不报忧、伪装“都挺好”的中国式亲情,随着社会节奏、都市节奏、工作节奏加速,每个人对于亲情的表达也越来越“残酷”。
家人相互间的日常交流总是因时机不对而错过,家人地图可以解决距离造成的不常联系,这样的产品设置可以理解。但仔细品读这段话,感觉读出了社交产品功能介绍的味道。
很难说有多少人看到父母或者配偶去了不常去或者很可疑的地方,会在高德地图上直接按通话功能。在正常亲属关系支撑的隐私距离下,面对这种情况更多是在微信上扔下截图,问问缘由。
并且,一个可以随时看家人在哪里以及去过哪的功能,真的能让家人的联系更频繁吗?这真的要打个大大的问号。父母给你打的每个未接来电承载的关心或者疑虑,会转化为知道你的行踪后的安心吗,显然不能够。你没有等到的父母回复,会因为看到父母位置而安心吗?显然并没有。
从某种程度上看,家人地图的功能在复杂的强弱关系下一言难尽。一旦窥探的欲望被正当化,无论父母关系还是夫妻关系,处于强势一方滋生的掌控欲都很难说是正确的。
在中国,尊重与隐私是一个如此沉重的话题,尤其是家人之间。传统的生育观下,儿女身肩父母的目标,隐私从小被盘剥殆尽。想象一下,上课开小差有可能收到来自监控室的走神反馈,放学后脱离常规路线接到父母夺命连环call问询,以及不经意间的“这么晚还在外面干嘛”的灵魂发问。
如果从小到大,这种监视都以亲密关系合理化,那么,“牵挂他,就随时看看他”毫无疑问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高德地图守护家人的初衷没有任何问题。但家人地图功能需要从产品设计上进行用户限定,才能保证在原定的场景之下使用,避免对一方的保护变成另一方被非自愿监控。
来源:虎嗅APP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80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