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打车平台的产品经理经常会遇到这么一个场景,你会怎么处理?

1

@阑夕:打车平台的产品经理经常会遇到这么一个场景:

在匹配叫车用户和等单司机的时候,用户所在的位置附近缺少车辆,而过远的车辆在收到通知时会认为这笔订单不划算(过去接既耗时又耗油),于是决定搁置不接,于是这就造成了用户打不到车的不良体验。

显然,激励措施是可以相对解决这个问题的,比如对司机加价,补偿他的损失,但是如果这个成本要由用户来承担,显然用户也会很不爽。

所以也会有一些别的方案,比如在司机端,设计一套当天接满多少单就能获得一份补贴的机制,然后在司机快达到奖励单数之前,给他派送那些因为距离过远而无人响应的叫车需求,此时司机为了完成奖励,就会「勉为其难」的愿意去接这样的单。

没想到的是,在司机的圈子里,这种做法也会产生特别有趣的阴谋论,那就是滴滴为了省下奖励的那笔钱,故意在最后司机快要完成任务时给派特别远的单子,想让司机无法完成任务,这是用大数据在压榨劳动力。

甚至是作为这套方案受益方的用户,也会支持和声援司机构建出的想象,觉得明明有很多车,为什么你要派一个那么远的车来接我,让我白白多等这么久。

在习惯了以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解释所有矛盾的惰性思维之后,会有很多类似不对称的理解误区存在于社交讨论里,像是之前有人去便利店钓鱼,自导自演的偷拍便利店卖过期食品,在设局者的观念里,便利店为了多挣钱当然有动机不去「浪费」过期食品,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其实现代零售的链条早已进化到了由供应商去管理货架和库存的时代,如果食品滞销放过期了,那么会由供应商来对其进行回收,损耗成本也不是由便利店来承担的,所以便利店根本没有必要去隐瞒食品过期并负担相应的风险。

放在上面打车平台的例子里,解释再多的产品逻辑,可能都比不上从动机本身出发:作为平台的运营团队,如果老板批了一笔补贴,那么他们的KPI就是把这笔补贴高效尽职的发出去,绞尽脑汁的想尽各种方法把钱省下来,这么做是扣分项而非表功项。

是的,皇帝种田用的锄头和扁担,真不是金子造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89041.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