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圈,当创业者兴致勃勃地讲完项目后,投资人会幽幽地问一句:
“你选择的赛道,被BAT盯上了怎么办?”
今后的餐饮业,无论老炮菜鸟,或许都会收到同样腔调的问话:
“你在干的品类,被海底捞盯上了怎么办?
01 卖土豆粉!卖米线!卖水饺!
12月上旬,海底捞在郑州推出其第7个副牌“乔乔的粉”,因为主营土豆粉,被河南媒体解读为:精准狙击郑州本土品牌姐弟俩。(参见有味财经:《海底捞加速副牌孵化计划:郑州开卖土豆粉!》)
正当行业人士对这一举动众说纷纭之时,有味财经收到最新消息:海底捞在郑州又一次推出“孟小将”、“骆大嫂”两个全新副牌,分别主打米线、水饺两大国民快餐品类。
这两家新品牌位于郑州花园路丹尼斯负一楼,选址上,依然采用和“乔乔的粉”一样的进商场。
1 三家紧邻
2 店面环境
3 点单菜单
4 自助小菜
5 自助饮料
有味财经现场探店发现,两个新品牌和“U鼎冒菜”扎堆亮相,三家海底捞系品牌风格接近:一样的木色系桌椅,金属风灯具装饰。
就餐体验上,海底捞职业经理人素养的标准微笑服务,铁打的自助小料台。土味审美的菜单设计风格,三到四种极具性价比的主产品,两至三种餐前小菜。
在孟小将米线,一碗鸡汤麻辣米线只卖8.9元,在骆大嫂水饺,一盘猪肉大葱水饺只卖10.9元,这种定价策略可以称得上是餐饮业的10元店模式。
相比“乔乔的粉”刚开始试营业较少的人流,这两家店周五晚上6-7点的就餐高峰期,基本达到90%的上座率,不拥挤但是生意也不错,看起来更为成熟。
一口气在一个城市推出三个副牌,海底捞出招凌厉,却不动声色。
02 海底捞的孵化策略现形了
战争机器一旦开动,就很难再停下来。
“孟小将米线”、“骆大嫂水饺”两个新品牌的推出,加上近一年海底捞推出的其他七个副牌,一张海底捞快餐赛道的九宫格版图也初步形成。
半年时间,海底捞密集孵化9个副牌,这背后有什么样的决策逻辑?又有哪些竞争指向?
以最近孵化的三个新品牌动作为例,单店模型一致,开店时间集中,地域上也全部分布在郑州一个城市。和刚开始推副牌毫无章法的动作对比,最近三个副牌推出动作的变化,可能正在暴露海底捞巨头开店的打法。
知名餐饮管理专家卢南向有味财经分析:海底捞用一个副牌很难将一个赛道打透,例如“乔乔的粉”很难在郑州开出100家店,但是如果有10个品牌,每个品牌每年在一个城市开出10家店,难度系数就会大大降低。
如果这个策略复制扩展10个城市就是1000家,扩大到20个城市就是2000家。而目前中式快餐的领军企业乡村基和老乡鸡,门店数量都在1000左右。
另一方面这样集中开新店,几个铺位一起拿,相比单店布局,在租金、装修、供应链、管理成本上都可以分摊,不但能降低开店成本,而且还能大大提升开店效率。
目前来说,海底捞九个品牌,九个品类,全部集中在快餐赛道,几乎一样的定价菜单,说明不管哪个品牌,海底捞锚定的都是同一层消费能力的人群。
在国民收入分布上,区别于发达国家的纺锤形,我国呈现金子塔分布。抓住金字塔工薪层的大基数人群,才能撑得起海底捞千家快餐门店数量的计划,这也是海底捞门店数量复制的基础土壤。
在中国有9.64亿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内,海底捞用10元店的定价策略,就是要抢夺“打工人”。而这个市场需求,之前是由数百万家夫妻老婆店碎片化满足的。
03 灵魂之问:被海底捞盯上怎么办?
在互联网圈,当创业者兴致勃勃地讲完项目后,投资人会幽幽地问一句:
“你选择的赛道,被BAT盯上了怎么办?”
今后的餐饮业,无论老炮菜鸟,或许都会收到同样腔调的问话:
“你在干的品类,被海底捞盯上了怎么办?
海底捞开卖土豆粉时,作为土豆粉品类的头部玩家,姐弟俩土豆粉的创始人宋保民在朋友圈的表态是:竞争对手是最好的磨刀石,欢迎海底捞加入一起壮大土豆粉品类。
而当海底捞开卖米线和水饺时,同品类的创业者们会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有味财经联系采访某水饺品牌的创始人,他表示:“正在出差,回来以后会第一时间过来店里了解学习,之后会根据情况调整策略、速度,重新规划战略。”
对于海底捞进入快餐界的这股疾风,未经历大阵仗的郑州餐饮人有些如临大敌。
对于海底捞的举动,卢南分析:“对于品类头部企业,比如姐弟俩土豆粉、喜家德水饺,阿香米线虽然会有冲击,但是基本不会出现碾压级的结果。”
受海底捞跨界冲击最大的可能是那些街头小店,因为面对市值3000亿的巨头,他们在品牌、人才、资本上面全面落后。
近日,人民日报提醒互联网巨头:不要只惦记几捆白菜萝卜的流量,要追逐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对于身处传统餐饮业的海底捞而言,萝卜白菜可能才是星辰大海。
来源:微信公众号“有味财经”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93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