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
七、给甭管内行还是外行的兄弟们普及一下硫酸自救!
不管是浓硫酸还是发烟硫酸,如果只有几滴滴到了手上的话,正确处置办法就是用最快的时间用大量水冲!
不管是水龙头的自来水还是洗瓶的去离子水。
在车间工作服上溅到大量浓硫酸的处置是立马把衣服全都脱了,内衣内裤都脱,然后光着用水管子冲身子!
如果大量浓硫酸(95%)以上,大量的直接溅到大面积的皮肤上,你身边有什么无毒的液体就赶紧冲,水也行,乙醇也行,食用油也行。
简单一句话,最关键的就是稀释硫酸的浓度以及缩短硫酸和皮肤的接触时间!
不这样活不了!
坑爹的是至今教科书上都写着沾到浓硫酸先找抹布擦擦完了在冲水否则硫酸遇水放热会烧伤皮肤,实际上硫酸放的那点热在大量的水流冲击之下早就被带走了!
正相反如果没有立即用水冲而实现去找抹布的话,宝贵的抢救时间就被浪费掉了,反而会对人体造成很大损害!
教科书有时候也是害人的,前几天我还跟一个化学系的硕士为这件事情吵,他坚定地认为硫酸溅到要先擦,我明白的告诉他,这是错的,就直接拿大量水冲!
唉,尽人事安天命啊,很多时候就是一念之差,一条命啊!
我曾经亲眼见到浓硫酸直接泼面,人的脸当场就白了,就跟洗澡手指头在水里泡了很久一样,然后非常快,就黑了,那是脱水炭化了。
最后那人死了。
那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事情并不是发生在我前单位,但为了描述方便,就让前单位替我背个黑锅吧!
春节之前,工厂要逐步停产,我们的行话叫停车。
最先停的就是设备,然后是个配套管路,然后是水电,然后是锅炉。
锅炉一停,基本就放假了。
然后,趁着春节长假,开始一年的检修。
来年来了,复产,我们的行话叫开车。
开车之前要先试车。
事情就发生在试车阶段。
有个工段找到机修,说有段管路堵了,让他们来看看。
是一段总长30cm的复合管。
然后机修是个新来的,没测是否带压就开始拆。
我提醒他来着,我说先测测带不带压吧。
新来的还挺屌,直接一句话把我顶回来了:“要不你来?”
毕竟我是技术,他是机修,听他的吧。
我要知道这是他生命中最后的15min,打死我也要让他测个压!
检测管路是否带压,是指将管路两端关闭,用探针在管路上钻一个非常非常小,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小孔,看看被堵管路内部是否有物质,是否有气体,是否带压力的一种安检手段。
因为如果管路带压的话,维修的时候容易喷溅,造成损伤。
然后机修发现,管路里面的扣已经锈死了,管钳根本拧不动,于是他就用钢锯开始锯那段管子。
其实这也算正常操作。
化工厂管路经常锈死,都是直接锯断,然后再换新的。
但是,那次不同!
我当时站在小伙子身旁不到一米的距离,我身边是工段长,那时候我还没救他的命,所以他对我屌了吧唧的。
小伙子锯着锯着管子突然就裂了,然后里面喷出一股黑乎乎的液体。
我们都以为是管油或者有机溶剂。
但是小伙子一声惨叫,脸几秒钟就突然变白了。
是那种手在水里泡了很久的,带着褶子的那种白。
那时候我还没反应过来是什么。
时间太短了。
又是然后,也就几十秒的功夫,小伙子整张脸开始变黄-红-棕-褐-黑,的时候,我反应过来了。
大叫一声浓硫酸!
快救人!
大家赶紧给他冲,找厂子的医务室。
但是已经晚了。
一条人命,就这么没了!
当时我的裤子也都是浓硫酸。
自己都不知道,事后,一条裤子一双鞋,都完蛋了。
那是我做化工以来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工伤致死!
小伙子毁容之后的脸,我至今都记得清楚!
太惨了!
在前单位工作六年,亲眼所见两次硫酸伤人事件。
一次一死,就是硫酸泼面,就是上面那个,这个无解,最好结果也是毁容,死也反倒是解脱!
还有一次是,硫酸釜罐用碱水中和(溶液是浓硫酸),滴加60%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
发生了喷料!
五百升反应釜,产品混合着浓硫酸从入料口直接喷出来。
我作为技术员,现场指挥,和六名工人(包括工段长一名,班长一名,工人四名)我们七个人都被大量硫酸喷到了身上。
衣服上和头发上。(带了全防面具,脸没事)
我们六人当场脱衣,就近用进水管(去离子水,做反应洗釜用的)冲。
那是十一月,穿得比较厚。
但就算这样,再用凉水冲的时候,也感到了皮肤特殊的滑腻感!
我们六个人都没事,一点事都没有,皮肤过敏都米有。
当然,事后都剃了板寸,头发没法要了。
但是,死了一个!
四个操作工有一个女的!
大姐害羞不好意思在这么多大男人面前脱光,跑到女厕所脱光,用洗厕所的自来水冲洗。
从车间跑到女厕所时间不会超过三分钟。
就这,已经来不及了。
用水一冲,皮肤就大片的脱落,没有碳化,就是白,特别白,脱水,然后脱落了。
里面的血流的哗哗的!
大姐呼救,附近的人送到医院,在路上就死了。
经过那次事件,我在那个车间说话几乎一言九鼎!
上到车间主任下到普通操作工,言听计从,绝对没人质疑我的指令。
跟我一块共过生死的那个工段,从来都叫我救命恩人不叫我史工或者小史。
当时我一边脱,一边命令六个工人都脱,大姐不好意思跑出去我根本就不知道,也顾不过来,我自己都脱得手忙脚乱的,有个工人火力壮穿的少,小年轻脸皮薄,想穿着内裤洗,被我直接骂了,我告诉他,想活就全脱了!
剩下那几个都是老工人,知道轻重,不用嘱咐就脱了个干净。
然后我们六个大老爷们光着屁股冲凉水,十一月啊!
冷死了,不过一冲就发现不对劲了。
浑身发热,而且特别滑腻!
车间的其他工人也引过来水管帮着我们一起冲!
穿着内裤不肯脱的那位,再晚几分钟小鸡鸡就烂了!
我们还没冲完呢,外面就乱了,说大姐浑身是血。
当时那个穿内内不肯脱的小孩脸色就变了。
等到大姐被抬着从我们车间门口过的时候,惨不忍睹,都没人样了。
当时给我洗的,都凉透了!
才停!
不敢停啊!
最后手脚都彻底的冻木了,实在洗不动了,才停的。
嗯,事后感冒发烧了两天,不过康泰克加同仁堂感冒清热,很快就好了。
在那两天里得知了大姐的下场,心有戚戚焉。
唉……
八、关于这次“硫酸洗澡”事故因为我的很多新老朋友都在问为什么会这样?
当年我说过签了保密协议,现在已经过期了。
这玩意是个涂料,用于高原地区雷达等设备表面防锈蚀的一种防锈涂料,要求是既能够延长雷达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要确保雷达的性能(普通涂料会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产生干扰),这玩意其实国外也有,但是不卖给咱,咱只能自己搞。
溶剂只能用硫酸,别的都不行,虽然很危险,但是属于必须这么做的东西。
虽然解密了,我也不能说的太细,不过事情的确是真实的。
首先,那个反应的规模是五百升北塘的搪瓷反应釜,六孔釜盖,分别是,数控温度计,四氟高位槽(50升),玻璃冷却塔(双盘管),视镜(双),入料口。
反应的两个原料A和B都是固体,而且都带有无机金属元素基团。
唯一能够溶解它们,让反应进行的溶剂就是硫酸。
哦,95%的浓硫酸。
生产一批料,所需溶剂体积为200升,重量为360公斤。
原料A和B总质量为一百多公斤。
所以整个反应釜是比较满的。
反应温度也是比较高的,实际上是让其中一个原料熔融,反应才能开始。
反应时间恕我直言就不说了,咱们直接说后处理。
这个项目的后处理是非常奇特的。
是将热的,6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缓慢滴加进反应釜内,当然在滴加之前,反应釜需冰盐水循环降温至-15℃左右。
目的是为了调PH值为2-14,也就是说,只需要PH不为1,就可以了。
所需氢氧化钠水溶液的量我也不说了,说了这个你们就能推导出硫酸消耗量,然后逆向推导AB是什么了,相信我,虽然出了保密期,但是有专利保护期呢,知道太多不好嘻嘻。
那时候是十一月,北京比较冷,车间里面就更冷(上下有大功率排风扇,旁边还有电扇一直吹啊吹)。
所以我跟主任都比较倦怠。
例行检查的时候,我发现高位槽链接反应釜的截门存在细微的滴漏现象,我跟主任商量,说要不要换个截门?
主任看了看说,史工,才漏这么点,别换了吧?到时候咱们慢一点滴,也是可以的。
我想了想同意了,大不了截门不开了,就让它这么慢慢漏,速度其实挺合适的。
这个反应以前我做过,调和的时候非常危险,稍微快一点就麻烦大了,但是细微的漏液在工业放大的确不算什么大事,很多漏液的地方只要无伤大雅对项目整体进度和安全性不影响,也一般都不去修理。
虽然我知道跑冒滴漏都属于隐患,需要整改,但是现实情况就是,一个庞大的工业生产系统,不可能因为一点跑冒滴漏就停车待修,问题不大,就凑合了。
因为工程是有进度的,耽误了进度对公司造成的损失就非常大了。
我知道将水向浓硫酸里面滴加很危险,但是这个项目就有它的特殊性,随着滴加过程,固体大量析出,体系整体很黏,硫酸被吸附包裹在固体里,总的来说最终体系会形成膏状,是没有爆沸喷料危险的。
PH到2之后,会加入一个新的原料(液态),这时候就一点都不危险了。
我们工业化放大项目都要做项目危险性评估的,你们担心的情况,如果正常操作是不会出现的。
我说过,所有的化工事故归根结底都是违规操作,我遭遇的这次也不例外。
按照规定,发现有截门滴漏应该第一时间报修,但是我没有。
然后就是降温达到-15℃的时候,从高位槽开始缓慢地滴加氢氧化钠。
随着热碱液流过漏液的截门,漏液的速度越来越快。(事后我判断,应该是热碱液软化了截门,让滴漏的孔径变大了)
当我们把截门彻底关死的时候发现,漏液依然在继续,而且速度已经超过了工艺规定的最高速度。
釜内温度以极快的速度飙升。
这时候我当机立断组织疏散,要求所有2层的操作工人立刻撤离,一楼的操作工人立刻撤离。
但是我,主任,班长,主操(主操作工)和两个学徒工,我们因为距离反应釜太近,还没来得及撤离。
釜就已经发生了喷料。
但是我虽然没穿防酸防化服,但是我是带着3M的全脸(全脸部防护防毒面具)的,其他主任,班长,主操,学徒工也都带着全脸。
这次事故唯一死难的大姐是在一楼负责清洁,她并没带防护面具。硫酸第一波喷发最远,溅了她一身。
也溅了距离反应釜最近的我们一身一脸。
在遭遇喷料泼身之后我没有继续下令撤离,而是下令就近寻找水源,脱去全部衣物,用最大量的水流冲洗全身。
于是我们六人就在2楼每一个反应釜畔的给水管开始冲。
这时候大姐在一楼虽然听到了我的指令,但她没有遵照执行,而是因为不好意思在大男人面前脱光选择了跑到车间外面的厕所里面脱去衣物。
但是当时我根本顾不上1楼的大姐到底去了哪里。
自己都自顾不暇呢。
在我们用冷水冲洗的时候,反应釜依然在继续喷料,但因为压力不够,所以喷的不远,对我们没有造成二次伤害。
至于我身上发热以及滑腻感,至今我都不认为是氢氧化钠造成的,因为当时滴加的氢氧化钠量很少,而且我也穿了不止一层衣服。
这绝对是浓硫酸渗透进来的。
有人说他亲身经历,硫酸一秒钟渗透一条牛仔裤,我认为这个渗透速度是真实的。
因为当时的硫酸渗透的速度基本就是这么快。
再然后,就是我们听到外面人声鼎沸,车马喧哗,说出事了,死人了。
再再然后,就是我们见到一个很大的白布(事后知道是一块2X2的滤布)裹着一个人,白色的布都红透了,那个人的胳膊耷拉着,上面的皮肤惨白惨白的,而且都烂了。
四五个人抬着这个白布从我们车间的门口跑过,消失不见。
我们剩下的人立马开始不顾一切的接着冲!
一直冲。
反正我是直接冲到浑身麻木冰冷直到拿不住水管子才停止。
时候我的头发全毁了,软的不行,而且发出特别的臭味,直接剃了秃瓢。
衣服裤子全毁了。
而且因为着凉,感冒发烧了好几天,每天大把的药片吃了才压得住。
当时我光着屁股一丝不挂跑出车间,跑过车行道,直接跑进库房找了一套工作服穿着出来的。
当时工厂一片混乱,如果等别人给我拿衣服的话,冻死我都可能。
在整件事故中,我的反应是最正确的,也正是因为我在事故发生之后的正确处置,将损失降到了最低,死亡人数才仅限一人,否则就是我们七个一起死了。
所以虽然在滴漏现象我没有及时报修存在过失,但功过相抵,不予追究。
大姐最后的结果是,企业赔偿她家人八十万现金。
额外的保险理赔金另算。
送到殡仪馆整理遗容的时候,把化妆师吓软了。
最终遗容也没整理,没法整理,人直接烧了。
事情的全过程就是这样。
很多人你们的疑问应该都能够解开了吧?
这个事件在整个化工系统内都是比较出名的,不少企业的安全培训都会讲到这个案例。
身为化学工作者,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
写完。
欢迎大家提问。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九、《给质疑者们的的一封信》
有几句话想说在前面。
首先,我希望您们质疑的是,为什么人会死,本来不应该死的!
而不是,真的死了吗?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因为如果是后者,在我看来,是对死者的亵渎,以及对化工事故风险性的忽视。
那么,咱们就没必要继续讨论了。
对于广大质疑者,那就让我们把所有问题铺在桌面上,一件一件的说。
让我们先以毒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两起硫酸纸死事故的原因。
在这里必须标明一下我的态度,那就是硫酸的确没那么危险,不管硫酸洗脸,还是硫酸洗澡,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会死人的,如果处理及时,毁容都不会。
不管是化学还是化工,硫酸都算不上是一个危险的原料。
这一点,质疑者们的认识是正确的。
但是,我说过你们不专业,是有我的道理的。
毒理学最大的分支就是法医毒理学,做一份由法律效力的毒理死亡原因报告最重要的两点就是:
毒物性质。
现场还原。
质疑者们对于硫酸的脱水性,强氧化性,强酸性的认识很标准,完全就是照搬书本,但是在理论结合实践方面,你们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方面应该加强。
两起硫酸致死事故,虽然罪魁祸首都是硫酸,但是还有两个重要原因,我感觉你们好像并没有意识到:
1硫酸泼面的硫酸是带压硫酸,硫酸洗澡的硫酸是高温硫酸。
2两起事故都存在严重的违规操作。
如果这两起事故的硫酸并不带压,温度也不高。
而我们的应对准确及时的话,根本不会有人死。
哪怕是带压硫酸、高温硫酸,如果我们当时能够及时准确的做出处理的话,有很大的可能也是不会有人死。
所以,综上考虑,之所以机修和大姐死了,硫酸本身带有特殊性和我们的应对失当负有直接责任。
在这里,硫酸本身的毒理性质反倒不是那么重要。
因为换成别的,也一样很有可能会死。
机修当时侧面我能看到,被管路里面的黑色液体泼面之后,我的第一判断是机油,所以当时虽然机修在叫唤,但是我并没在意,还是跟主任在聊天。因为我也被脏脏的机油泼过,是挺疼的。
机修当时直接用袖子抹了一把脸,继续在锯。
哦对,他带着护目镜,所以并没溅到眼睛里。
有人说硫酸为什么是黑色的?
在这里我想解释一下,那就是工业上用铁皮桶装的95%硫酸本身就是灰色半透明的,跟实验室分析纯无色透明或者略带一点黄色的是截然不同的。
再经过一个冬天管路中的污染,黑色很正常。
我见到过很多黑颜色的浓硫酸,外观和机油非常类似。
等到我注意到不对劲的时候是机修的叫声已经变成了惨叫,这就显然不是机油溅到脸上之后所能带来的痛苦了。
这时候我才发现,机修已经捂着脸满地打滚了。
我过去强行掰开她的手才发现,脸上脖子上什么颜色都有,所谓白-黄-橙-红-褐-黑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当时我刚刚进入这行。
顿时被吓傻!
事后我也不知道我愣了多久,但是主任告诉我,大约有半分钟。
车间方面本来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置,他们都不懂化学,平均学历初中,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机修满脸的烧伤是什么情况。
等到我反应过来,让他们送走的时候,可以说已经晚了。
但死因是什么,我不清楚,如果让我猜,我认为是血液酸中毒。
人体的血液的PH在7-7.3的时候是健康的,高于7.3和低于7都会造成血液中毒,而血液中毒死亡很快。我记得不到6克的浓硫酸进入血液就能够改变血液PH值致人死亡。
何况带压硫酸当时的压强是多少我不知道。
很有可能压力很高直接打破皮肤进入血管微循环改变血液中的酸度,所以死的才那么快。
下面咱们再说说大姐。
那次是高温硫酸,温度有多高?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命令撤离的时候,釜内每秒温度提高大约15-20℃。
那时候数控温度计刚刚过0℃。
我建议质疑者们你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找个500ml四口瓶,装上300ml浓硫酸,然后机械搅拌条件下,向内滴加60%热氢氧化钠水溶液,然后在反应周围固定几只小鼠。
你站在安全距离之外,进行观测。
这样可以得到第一手资料。
最重要的是你可以拿到高温硫酸需要多久需要多大量可以杀死小鼠。
我不认为这是质疑者们故意没看到,我认为这是你们的疏忽。
比如我拿到一份工艺,打算重复。
需要考虑的是:
1投料量
2搅拌速率
3溶剂量
4环境
但是这些,小试基本都不考虑,工业有工业的特点,比如搅拌,锚式,杆式,十字式差别就很大。
别的都对,搅拌不行,项目也会出问题。
但是小试,基本上搅拌从不是问题。
比如环境,在东北能做成的化工项目,拿到四川做放大就会出问题。因为潮湿,因为温度。
所以,仅仅照搬硫酸的毒理,而不考虑到事故发生的现场情况而得出的结论,实际上是不全面的。
为什么毒理学最大的应用在法医领域?
因为法医做现场,而毒理学实际上无法脱离现场而存在。
而您所谓正统的毒理学不考虑症状,实际上是一句很不专业的话。
嗯,我该说的暂时说完了。
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交流。
但是,如果你质疑事件本身的真实性,那就不用继续了。
那么这贴就是我最后的声明。
此致
敬礼
柒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94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