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锋:今天是 #国际不打小孩日# 关于打孩子的问题,科学家已经做过大量的跟踪调查统计量化研究,我概括一下这些研究的要点:
1. 婴儿绝对不能打。
2. 打孩子会带来行为问题,包括反社会和发育迟缓。
3. 对于五六岁以上的孩子,会格外带来反效果。
4. 打孩子的频度越高,程度越重,家长火气越大,打孩子带来的行为问题会越大。
5. 打孩子的效果并不比非体罚性的惩罚(包括说理)更有效。
6. 打孩子会让孩子变得更有攻击性。
以上观点来自 Gwen Dewar 博士的研究综述:https://www.parentingscience.com/spanking-children.html
总之一句话:不要打孩子。在很多国家,打孩子是法律禁止的。
那为什么那么多家长认为打孩子有用,甚至是唯一有用的方式呢?答案也很简单:他们自己也是被打出来的,他们没有学过科学育儿观,他们不知道在棍棒之外还有更有效的奖惩方式。
心理学家 Jennifer Lansford 和 Kenneth Dodge 在一项对 186 种不同文化社会的研究中发现,打孩子在支持暴力以及战乱频仍的社会中更常见。Carol 和 Melvin Ember 的研究揭示了体罚和政治不平等之间的联系。他们发现,在阶级分化严重或民主程度较低的社会里,体罚更为普遍。也就是说,在控制更严的传统社会中体罚更为普遍。
所以,打孩子还不仅是个体性的行为。你打孩子,也就是在示范一种暴力的模式,教他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办法。越打问题越多,问题越多越打,这是一种循环。
心理学家 Arthur Whaley 的研究也表明,打孩子的负作用在不同文化中也是不一样的。在有着丰富打孩子传统的文化中,比如非裔中,打孩子对孩子的负面作用就没有那么明显。而在禁止打孩子的挪威人中,打孩子就会产生格外负面的效果。但是,请注意,这并不表明在有着丰富打孩子传统的文化中,打孩子就没有负面效果,更不表明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中打孩子就比不打孩子有效。
在今天,不能打孩子的道理,其实很多家长都知道,但他们还是控制不了要动手。这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家长自己有情绪控制的问题,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和暴力冲动。二是家长自己有情绪和心理的问题,他们把自己在工作和家庭中的挫折、痛苦和失意转嫁到孩子身上,这在心理学上叫转移。
这两种情况下出现的打孩子,按照上面的研究,是最不好、最无效、最有副作用的打孩子。
最后,如果你实在想打,那么有没有相对比较好的打孩子的方式呢?我从个人的经历给你提供一个实在控制不住时的选择吧。我小时候,有一次惹得我父亲实在生气,他就在我背上打了两下。那是我记忆中我父亲唯一的一次对我动手。但那是怎样的一种动手啊,说是打,还不如说是轻轻地拍了两下。我当时没有生气,只有一丝感动和怜悯,还有一个无比强烈的念头:我以后千万不要再惹他生气了,否则我受不了这种尴尬。
父亲是世上最温和老实的人,连他也有失控动手的时刻,说明打孩子也许真是很难完全避免。但是,在那一刻,也要牢记科学打儿观。事实上,父亲那轻轻的两下拍打,正在无意中与科学家今天的研究完全吻合。我开头链接中,Robert Larzelere 和 Brett Kuhn 提出了一种 “条件性打孩子” 的方案,就是 ——
在孩子过错刚刚发生的时候,
在其他非身体性惩罚无效之后,
在口头警告之后,
在别人看不到的场合,
在克制了自己的情绪之后,
轻轻地拍孩子两下。
这,是科学打孩子的唯一正确的姿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05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