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叶倾城:2007 年,我在报社编辑文化版,我写到了一位单亲母亲:
庞秀玉,她初中未毕业就去酒店打工,被客人灌醉后强暴,后来半推半就成为四十岁男人的情妇,在三年内为人家生下三个小孩。
始乱的结果,无非是终弃,她沦为单亲妈妈,三个孩子,还有一个病重的老母,也要依赖她。
这故事屡见不鲜,上报纸的社会新闻也不太值得。为什么,她上的是文化版?
因为,庞秀玉的另一个身份,是曾经全国著名的少年作家,她 15 岁那年,《天津日报》不惜拿一个半版刊发长文介绍她。
她出生在一个连电视冰箱都没有的家庭里面,小学就发表数万字,屡屡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奖,领奖一直领到人民大会堂。与巴金等文豪通过信,也得到过中央领导的题词。她初一就同全国其他十几名中学生一起出访日本。
据说出版习作选《希望》后,签售签得手都肿了……
这反差太大太大,林妹妹流落街头的震撼,大概也不过如此。社会同情她,社会也反思何以至此,但新闻总会渐渐沉寂,她才 28 岁,一辈子还长得很,她得靠自己的双手活下去。
我的朋友曾经感慨地说:小时候,妈妈总拿庞秀玉来教育我:‘你看人家,把伙食费省下来买书;你呢?把学费偷了去打游戏。”
多年后,朋友是一个社会的中流人士,而庞秀玉…… 一声叹息。
1994 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一则消息:今年刚满 14 岁的天津市实验验中学超长班学生庞秀玉个人藏书达 12000 册,堪称少年藏书状元。她在全国各地少年儿童报刊上发表了 30 多篇诗歌和散文……
庞秀玉瞬间成名。
而多年后,有记者问她:12000 册书你读过多少?
她很坦白:绝大多数没有读过。
庞秀玉的父亲庞毅,据说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怀才不遇,于是他把所有的理想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在庞秀玉的记忆里,读书写作就是疼痛,直接的皮肉之苦。
“从一会写字就要写东西,不写或写不好都要挨打。”
父亲把她的课余时间精确到以分钟计算,每个时段要读什么书,写什么东西都必须认真、准时完成,稍有懈怠轻则一通训斥,重则直接拳脚。
不过十岁左右,她每天就至少要写两千字。
庞爱玉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已经领悟到什么是 “累”—— 午夜之前睡觉的日子屈指可数。“我好像没有童年,也没放声大笑过,我儿时的时光全部是在读读写写和思考中度过的。”
庞秀玉的母校是华宁道小学,当时只是个文静内向的女孩,虽然作文水平高于其他同学,但总体成绩并不突出。
是他们父女把一摞奖状放在校长面前,学校才开始关注到她。
随着庞秀玉一夜爆红,她的名气确实给她的家庭带到了利益。
“参加社会活动的分量要比学习重要,如果是我,也许也会这样判断。” 庞秀玉父亲的一位朋友如此解释:“那是一个名人效应刚刚涌动的年代,人们已经意识到一旦出名后,便可以名利双收。”
的确如此。朋友、邻居有目共睹。“他们家变了很多,有人送了电脑,很多人来赞助。”
出于爱惜才华的想象,她被天津市实验中学破格录取。
但只有十几岁的庞秀玉并不热衷于此。
“每次参加社会活动时,庞秀玉都没有太多的表情,没有高兴,也没有反感,她只是按照父亲教她的去做,像个木偶。而到后来,庞秀玉干脆不说话了,庞毅扮演了孩子代言人的角色.。” 基于对庞秀玉的重视,实验中学专门派出一位老师陪同她参与社会活动,
庞秀玉的荣誉之路还在上行,自庞秀玉小学三年级开始发表文章,三年中,就已经累计发表文章 4 万多字:
1991 年在中央电视台与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举办的《我的家乡》作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1992 年在全国作文研究中心主办的 “全国小学文学社作文大赛” 和第二届 “文心杯” 作文大赛中蝉联两个一等奖;
同年又在天津文学院举办的 “全国中小学精短散文大赛” 中荣获一等奖;
1993 年在《少年文艺》主办的 “全国中小学作文诗歌大奖赛” 中一举夺魁,荣获小学组唯一一个一等奖;;
1993 年 12 月在 “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中再获一等奖……
鉴于庞秀玉在文学上取得的成绩, 1993 年 11 月 11 日,庞秀玉入选国家教委管理信息中心编撰的《中国青少年年鉴》和《中国当代少年英才大辞典》。1994 年她又荣获 “全国文学十佳少年” 称号。
随即,出版社又帮她出版了个人文集,各大书店开始邀请她签名售书。
出书后不久,“宋庆龄基金会” 开始关注庞秀玉,将第一批奖学金颁发给她,并让她随中国中小学生访问团一同出访日本。
但故事的负面是:社会活动占据了她太多时间精力,她跟不上学校的功课了,物理数学都长期在零分附近徘徊。
另外,家境的贫困也让她自卑。刚入学的时候,大家对她好奇,觉得她是名人。但她与同学们家境、思想、主旋律全无共同之处,她被自然而然排在了同学之外。
但这些,在当时并不要紧。
虽然她成绩差,但既然能破格入中学,也许也有机会破格进入大学呢?比如清华降分 60 录取之类,还是有可能的。
真正的危机发生于 1998 年,庞秀玉的父母离婚了。
据庞秀玉母亲朱莉莉的说法:“他有了外遇,整天和我们娘俩吵,动不动就拳打脚踢,没黑没白啊,实在过不下去了。”
一个大雨之夜,庞秀玉和母亲受不了父亲的家暴而出逃。甚至没有带一分钱以及一件换洗的衣服。“完全是逃命一般的出走,想不了许多。” 庞秀玉和妈妈在大街上没有目的地游走着,忽然间看到了一中心医院,最后二人医院急诊室的长椅上度过了一夜。
1998 年 4 月,夫妻二人最终协议离婚。母女二人分得了 4 万元人民币。
那时候,成绩不佳的庞秀玉正在复读初三,但复读之后,成绩没有起色。
她没有通过中考,自此失学。
而朱莉莉也在同年确诊为糖尿病。
没有一技之长的初中毕业生能干什么工作?
她去餐馆当了服务员。月薪 500。母亲朱莉莉则在人家当保姆。
很快,庞秀玉遇到了一个大她十六岁的男人。
男人说要供她 上学,给她买书,让她继续写作,圆她的文学梦,还说要娶她为妻,给她幸福。
之后,一切我们能想象的事儿就发生了。
庞秀玉发现,她其实不真的认识这个男人,不知道他的老家在哪儿、不知道他具体从事什么工作、不知道他不在自己身边时都和什么人在一起…… 男人会随庞秀玉一起喊她的母亲为 “妈妈”,但却不会多谈一句关于自己的事,每次问他都会草草敷衍几句,问多了就会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说什么 “很累了,别总说这些,跟咱俩的生活没关系,你知道我爱你就好了。”
而她怀孕了。
1999 年 12 月,她的第一个孩子呱呱坠地。
令人措手不及的是,2000 年 11 月,一对双胞胎女儿诞生了。
庞秀玉只是一个…… 文化程度不高、社会经验为零的女孩子。
她对男人只有一个处理模式:一次又一次以死相逼,“一哭、二闹、三上吊,只要他来,我不是往脖子上勒根皮带,就是举着把菜刀,要不就站在窗台上。” 回忆起那段日子,她说自己把所有自杀的招都想到了,就是为了试探男人对她是否真心。
但这一切都没有用,终于有一天,男人不再上门。
2001 年春天,庞秀玉以三个孩子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男人给付抚养费。在案件的调查取证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秘密 ——— 一直告诉她是普通公司职员的男人竟然拥有大小两家公司,个人财产超过 700 万人民币!
就在她以为生活有望的时候,男人与妻子迅速离婚, 700 万个人资产全部转让给前妻和前妻的父亲,并辞去公司一切职务,离开天津不知去向。法院最终判决他每月给付三个孩子抚养费总共 1200 元。
2005 年,三个孩子均近学龄,庞秀玉卖掉了她唯一的财产 —— 当年用母亲离婚所得买到的房子。同时向报社求助。
报社发出她的求助信后,获得了各界反响。
全社会都在反应家庭教育及语文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让一个才女沦落至此。
而我在报社工作的朋友,向我直言:对庞秀玉印象不好。
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单亲母亲,重视打扮到了离谱的程度。
有些地方说了谎,在追求戏剧化的效果。
言谈举止又暴露出来头脑极其简单,比如给报社的求助信上,就直接说 “不知道贵报能否帮帮我们一家人,我只希望借贵报一角,能找到一个有能力帮我分担养育子女重担的有缘人。”—— 白居易的琵琶女,只怕都不至于有这觉悟。
但反正,天下的事,只要你求,多半能求到。
庞秀玉向社会征婚,要求对方:必须是 50 岁以上。
区域不限,职业不限,单身,如果有子女,必须已经成年。
因为,五十而知天命,可靠。
具体要求是:要宅心仁厚,不打女人,脾气温和,绝不计较她从前的经历,不要触碰她以前的伤口,要支持她搞写作和慈善公益事业。她表示,不会用他的钱去搞慈善公益事业,但他必须支持她搞慈善公益事业,不能阻拦她,并且支持她外出写作采风。当她外出采风无法照顾母亲和孩子时,他要尽力照料他的母亲和孩子。
对经济,她说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有能力抚养她的 3 个孩子,承担她母亲将来有可能生病的不菲治疗费用,能帮助她母亲和孩子安顿一个像样的家。
庞秀玉求到了,她再次当了小三。
在 2005 年的公开征婚中,庞秀玉确实得到了不少的关注。“其中有一个南方人,写给我的材料很真实,包括他的姓名、公司名称都有,他说他也曾经历过复杂的感情经历,愿意接受我的过去,还说愿意我去调查核实。” 这个男人大她三十多岁。
庞秀玉把孩子放在天津,只身去了南方,但相处的回忆并不愉快。
庞秀玉做饭,男人不爱吃。
她擦过的家具,男人都要用手摸一摸。
男人愿意养她,但不愿意养她的孩子们,还安排好了,哪个孩子送到哪儿,下家都找好了。
五年后,庞秀玉与这个男人分开 —— 但她身边,又多了一个儿子。
这个孩子的出生过程,是九死一生的。
但在孩子两岁的时候,男人怀疑孩子有智力问题。
庞秀玉说:“他会说话,也能听得见,还会背诗,只是学习的速度比一般孩子慢而已。我不能想象,一个男人、一个父亲怎么会不要自己的孩子,要置自己的老来子于死地呢?”
男人每个月给孩子 3000 元的生活费。
庞秀玉的最后新闻,停在 2011 年,之后没有新的了 —— 她已经老了,老得不能再当小三了。
在这件事 2005 年爆出来之后,有多家媒体采访过她。
其中,中央电视台以《我是藤》为题为她做了一期专题报道。
这个标题,其实是包含了态度的。
在专题报道中,有过如上对话:
记者:等于你现在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庞秀玉:你我这样我不可能抗得起来,不说那大话,没意义。私下里讲,就是合不来。我不再是一个未婚妈妈,他们三个不再是非婚生子,就算什么都没有。
记者:为什么不出去工作?
庞秀玉:婚姻是我事业的加油站。大家不觉得我去拿笔写作,远比在餐厅做一份工,或去做卫生更好吗?那不是一种浪费吗?
在报道中,播放了庞秀玉接电话的一段。
在电话里,她说:我征婚希望加一条,我希望对方是生意人经商的。生活很实际的。不能月收入 1000 他也来应征吧,这将来日子怎么过。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很多的:
一,一味加压式的教育法,是否可取?
我曾经表示反对过早教孩子认字,家长指责我站着说话不腰疼。
是否非得厌学从儿童抓起,才爽了?
庞秀玉离开学校后,完全没有从事过任何与读书写作有关的工作,她心里是很厌恶这些的吧。
二,才子才女神童之不可信不可取。
我对所有儿童诗人之类都抱半是怀疑半是不欣赏的态度。
是否本人原创十分难讲;
而且就算是,又如何?
写诗能证明什么,证明孩子有才华有逻辑能力吗?不能。
如果只是童心可贵,那人人都有的童心,有什么可说的?
《伤仲永》在前,庞秀玉在后,值得反省。
三,劳动确实是幸福之源。
庞秀玉从十九岁起,就几乎没有工作过。
她的一生全仰仗在男人身上。
从一个到另一个。
她的前半生是教育失败的后果。
后半生确实要归于她的好吃懒做。
四,生儿子没什么了不起,别太想着母凭子贵,以子上位。
庞秀玉共生了四个孩子,两男两女。
而这四个孩子的父亲们,都没稀罕她的儿子们。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05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