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藏在小红书里的 “穷人” 们

那天刷小红书,在算法生成的推荐里,猛然看到了下面这篇笔记。

640

在一堆名为 “INS 风客厅改造”“北欧精装经验” 的美照里,这篇自带 “贫穷” 标签,展示自己平常所住的小屋的笔记,显得格外醒目,也收获了其他人格外多的关注。

而在它的评论区里,许多朋友也表示,他们过去或现在所处的居住环境,就是如此。

顺着这些讨论与分享,我闯入了小红书这款应用的 “暗网”,发现了一个之前从未在我推荐列表里出现过的,与一群 “底层打工者” 有关的世界。

进入这个世界的 “密码”,是在小红书的搜索栏里,输入一些与看上去与这个平台格格不入的关键词。

比如你输入 “城中村”,随便刷一刷,推荐列表就会失去它原有的光鲜和体面,转而开始呈现一些廉价而又逼仄的合租房,

以及危机四伏的居住环境。

而住在这些房子里的,少部分,是举步维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失业者。

大部分,则是从事销售、收银或者进厂拧螺丝的 00 后小哥小妹。

点开这些最朴素打工者的个人主页,你会发现,他们虽然在衣食住行上比较拮据,甚至有些窘迫,

但不论日子过得如何,他们也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自己所理解的精致生活。

而这种精致,与消费主义的风潮有关,却与消费主义本身无关。

举个例子,这两年,网络上流行起了 “冬天的第一顿火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他们也会跟风,去购买这些被商业包装出来的 “第一次”。只不过在他们那里,消费经历了一场降级 —— 火锅变成了咖啡,而奶茶,也从喜茶和奈雪,变成了蜜雪冰城和一点点。

再比如,探店打卡,是小红书美食大咖的热门玩法之一。

他们也会跟着模仿,只不过,它们所探的餐馆,店名前一定要有一个平价的标签,而评价一家店的标准,也不是服务和气氛,而是一个纯粹的性价比。

在住这方面也是如此。

小红书刮起了装修的北欧风:一间八九十平的毛坯房,经过一番冷色调的调教,变成了一张在推荐算法里斩获无数点赞和收藏的家装图片。

他们虽没有自己的家,但也可以凭着热情改造他们的合租房,参与一场平民版的《交换空间》。

而这种廉价改造的精髓就是一个字:遮。

用地毯盖住被水泡过的地板,用贴纸覆盖泛黄的墙壁,用布帘挡住杂乱的餐具……

只要你能藏得好,那在视觉上,20 万的精装与 200 块的遮挡,乍一看,似乎也没啥太大的区别。

与之类似,他们的消费虽然无法够上可以无限叠加的潘多拉手链,但他们同样也能从 29.9 的玉镯里窥见永恒;

他们或许无法给他们收养的流浪狗买进口的零食,但和其他人一起凑单的国产狗粮,一样也可以让他们尽到作为主人的责任。

所以有趣的是,当你打开这些小红书上的城中村合租客的收藏列表,便会发现每个人都 mark 了大量如何在拼多多上扫货的攻略秘籍。

毕竟前者,告诉了他们什么是精致,而后者,则给他们开了一条实现精致的近路。

也因此,在这个以都市白领和职场精英女性为主体的社区里,这些追求 “廉价版精致” 的小哥和小妹,便很自然地被边缘化 —— 他们发的内容,既没什么人看,也很难进入算法的推荐当中。

・没有多少人点赞

但所幸,也没有多少打工者在乎这个,大家在小红书里发笔记,更多的还是一种生活分享。

而这种分享,慢慢汇聚成了一个群体的时代叙事,这种叙事,在小红书里很小众,但放到整个社会中,却极度大众。

根据商隐社在最近一篇文章中所给出的数据,我国现在大约有 4 亿蓝领。

这其中尽管确实存在不少技术精英,但大部分,还是在电子厂、工地和超市,用自己的青春去置换人生的第一桶金。

这是个庞大的群体,但他们的声音,却鲜少出现在网络的主流舆论场里。

以至于当打工诗人许立志和农民工哲学家陈直出现时,人们会下意识地,以一种猎奇的视角来审视它们。

所以一个群体的故事,最好还是由这个群体自己来书写。

而小红书上的那些打工者,所创作的一篇篇厂妹与厂弟日记,便是这种书写的最好表征。

透过它们,你会看到这个群体最真实的一面。

他们会抱怨自己所住的工厂宿舍,与在职高时别无二致,桌子就是地面,脚盆,废卫生纸和阿萨姆奶茶同处一个平面。

她们抱怨自己公共厕所因无人清理而怪味刺鼻,与楼下的男厕不分伯仲。

厂妹尤其讨厌那些跟自己同住的大妈们。

她们会在自己的床边种韭菜,大声跟家里的孩子视频,把带着怪味的、不知道是不是装着剩饭的塑料袋摆满床头。

而如果这个老女人恰好是厂妹的母亲,又或者厂妹自己,就是那个带孩进场的母亲,那这其中的复杂情绪,可能只有本人才能够咀嚼下咽。

当然,厂弟厂妹的小红书笔记里也不都是怨念。

每个月的那张工资条,是他们为数不多的 “炫富” 时刻,不等回宿舍,就以机床为背景,和自己用血汗所换来的财富合影留念。

如果大食堂今天的蛋糕不错,便会被他们当作是今日的小确幸,不加任何滤镜地 PO 进自己的电子相册里。

她们的消遣也很简单:无非是 “《王者荣耀》配奶茶,夜宵脏摊加美甲”。

而要让厂弟厂妹们,用一个字来概括他们在电子厂的工作,那就是:累。

这累,在于他们的工作过于机械:三四个动作,在机床旁做七八个小时,还被人监督着不能碰手机,不能交头接耳,每一天都让人感到精疲力竭。

毕竟当个体被扭曲成庞大机械上的小小齿轮,不停歇地运转,那即便灵魂再强韧,也免不了会有生锈的那一天。

所以每个和厂子签了合同的年轻人,其实都心知肚明:

拧螺丝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进厂,只不过是它们人生旅途上的一次稍息。

但并不是每个厂里的小工,都拥有提桶跑路的资格和勇气。

有的厂妹攒够了五位数,就离开了厂子,提桶跑路,开始自学参加财会或是教育类的考试,用知识给自己新的人生铺路。

也有厂妹,即便赚到了五位数,也无法离开厂子,因为她要把大部分钱都寄回家乡,补贴老人。

而除了觉得工厂的大妈没那么坏以外,厂弟的心态,也都跟厂妹差不多:

一样的两点一线,一样的劳累,一样将夜宵当成是对自己的奖励,一样渴望爱情,一样有着 20 出头青年对于未来的迷茫。

而这,便是这群 00 后的男孩女孩,在这个光鲜平台之下,所讲述着的,属于自己的叙事,也是他们,虽单调但却也想拿出来分享的生活。

而这种生活,虽与那一类悬浮在都市上的精致完全背道而驰,但也远没有 “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那样苦涩。

因为它所描述的,就是无数平凡的人,在脚踏实地地努力活着。

真实粗粝,仅此而已。

来源:X 博士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28380.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