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我看财报:这是日薄西山的诺基亚?

之前看各家 2022 年的财报,有一家,让我格外惊讶。

2012 年净利润 -237.6 亿元,2014 年净利润 264.8 亿元,刚过去的疫情 2022 年,净利润创下近 10 年新高,325.79 亿元。

这业务干的,搁谁看都得问一句小伙子股票代号几何。但如果我告诉你,这个公司是诺基亚呢?

挺难以置信的。流行的叙事是,诺基亚公司早已经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衰落,步入暮年,颓废不已。没想到居然不仅活着,还活得挺滋润。拿 2022 年来说,营收和利润都有不错的增长率。

诺基亚放弃消费市场 ,压根不是我们常讲的这套惨淡收场的故事。

过去,一提诺基亚,我们最常说的就是 “时代的眼泪”,躲不过,当然还有难兄难弟柯达。2010 年,诺基亚风光无限,巅峰市值 2500 亿美元,结果 2 年后缩水超过 90%,市场份额直接从 50% 跌到不足 4%,在破产边缘试探。

为什么诺基亚会落入如此境地?有站历史派的,认为诺基亚失败是历史的必然。苹果作为后起之秀,理念更先进,“用户第一,工程第二”,而诺基亚不是。

诺基亚一直在做的是功能机,本质上是嵌入式设备,由硬件主导软件,这也导致了决策层全是看硬件的,上到企业文化,下至产品设计,没有把软件太当回事。没想到,iPhone 横空出世,宣告手机成了由软件定义的智能设备。

也有技术革新派,认为诺基亚死于创新,而不是落后。诺基亚作为当年的老大,其实跑得比谁都快。

诺基亚发布智能机的时候,还是 2002 年,彩屏,装载在 Symbian 操作系统上,但卖得最好的,始终是我们记忆里的能砸核桃的功能机。后来,老板听下层说智能部门总是不盈利,就动摇了,裁掉智能手机部门。结果苹果进场,诺基亚也永远失去了先机。

有人认为是领导层被昔日的辉煌功绩一叶障目,接连决策失误。

诺基亚作为最早的无线手机领导者,销量一骑绝尘。记得 2008 年那会人手一部,走在街上,每次铃声响起,都得看看是不是自己的手机。所以,2007 年谷歌推出 Android 操作系统的时候,诺基亚说我们没有把这当成威胁,我们用的是真正的手机,真正的手机操作系统。网评 “他们傲慢地认为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手机”。

后来有人站出来说,不要把管理者当傻子。只是组织老了,英雄迟暮。当组织日渐固化,江山已定,必然没有破坏性技术创新的勇气。

就像现在的 AI 浪潮一样,移动浪潮来临,人人都能看清,负责观察市场风吹草动的上层管理者自然也能看清。只是诺基亚的组织老到没法变革了,困在了旧时代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里。没有人能拯救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就像没有人能拯救 2010 年的诺基亚。

以上解读,我们都很熟悉。

诺基亚的主要利润来源,根本不是手机。

功能机利润很薄,放在运营商的营业厅里卖。手机厂商是设备商的附属,没有自己的销售宣传渠道,不像现在手机专营店遍地都是。后来甚至是去营业厅办业务,直接送你一部。

诺基亚手机巅峰的时候,虽然占一半市场份额,但是全年利润也才 72 亿欧元,远不如自己做运营商赚的 260 亿欧元高。而且卖得多的,都是给运营商开发的合约机。自己花心思做的,销量很差。跟我写公众号一样,花大量时间认真写的经常很一般,随手写成的反而效果非常好。确实比较尴尬。

所以,放弃手机部门,专注于通讯领域,对诺基亚来说,其实是最明智的选择。

历年年报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2010 年,并购了摩托罗拉的大部分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的资产,2015 年,整合了阿尔卡特朗讯,2016 年,就成为世界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2017 年通讯业务贡献了诺基亚 88% 的收入。利润可观。跟杨过似的,断臂后反而实力突飞猛进。

比起跟各大手机厂商卷硬件卷价格,诺基亚现在靠着 5G 设备、云计算和几万件关键专利的专利费,简直不要太滋润。运营商业务收入,对比几大设备商,去年诺基亚的销售收入,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 1838 亿,同比增长 12.2%,净利润 314.3 亿,同比增长 159%。

2.png

所以,实际远没有过去解读的那么戏剧性:既然手机不那么赚钱,也做不赢别人,那就不要了,我干通讯网络,干每一个国家都需要的支柱型产业。扎实做,稳赚。

常见的叙事,文化,战略,总是容易被过分高估。怎么论证都对,都有道理。但也总有例外。

比如前面说的理念。哪个理念哪个文化更先进,对企业管理和经营来说,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乔布斯说微软制造是三流产品,但比尔・盖茨非常成功。阿里员工习惯干大事前立军令状,在硅谷那群崇尚极客文化的科技公司看来,这种打鸡血式做事风格应该是天方夜谭。

比如组织。僵化是必然,但因组织僵化而死,也不是所有企业必然的结局。

确实,企业不可避免会变得越来越臃肿,内部因为资源竞争势同水火,甚至互相掣肘。屁大点的项目,只要涉及跨部门协作,协同会都得开个两天两夜。积年累月地,当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创新劲儿早已磨灭,当年的屠龙少年也最终成为恶龙。

但有些 “老” 企业照样能提前踩准时代风向。一度被吐槽穷得只剩钱的微软,就在这波 AI 浪潮面前,一扫过去的颓势,重新站到了 “科技创新” 领导者的角色上,引领技术创新的 Google,反而棋差一招,成了跟随者。怎么解释。

再比如坚定。这是最正确的废话。

时刻身在漩涡之中,我们唯一坚定可能是想改变世界并以此致富,面对每天经营的具体问题,到底该坚定选什么,没有人知道。

Google、Deepmind 坚定投入 AI,Transformer 论文让业界虎躯一震,领跑多年。结果,隔壁 OpenAI 跑通了,给业界探索 AGI 的思路写下阶段性定论。Meta、Microsoft 坚定投入 AR,产品一个接一个发布,结果苹果第一手 Vision Pro,让无数人开始畅想 “空间计算” 的未来。

划时代的产品,没有先例。创新,关键的一步,就是改变衡量的标准。但人总是依靠过去的经验,判断未来,所以我们天生不擅长预测。

最近看到一篇投资圈的报道,统计了高盛从 1987 年到 2023 年预测利率的准确性。搞预测,高盛是专业的,毕竟只要能准 10%,高盛就能赚十几亿美元。收益是第一驱动力。结果,看这张图。

3.png

他们错了 25 年,而且经常是方向全错。

公司经营,本质上跟人生经营一样,成功后的坚定才叫坚定,成功前,坚定经常被嘲笑是痴人说梦。马斯克是典型案例。凯文凯利之前说,当事物是新事物时,通常不容易测量、不易检测,也不易优化。引入蒸汽和铁路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引入了关于所有权、身份、隐私和识字的新观念。但这些想法,起初并不 “富有成效”。

至于怎么经营其实没有对错之分。到底哪个思路更合适?没有正确答案。所有人都是以事后诸葛亮的方式,看某个选择的影响。面临抉择的当下,A 方案和 B 方案,可能都是对的,也可能都是错的。

之前做企业经常被比喻成爬山,王石也这么讲过,创业跟爬山一样,明确目标,做自己想做的事。

后来王石登了一次珠峰,改口了,说做企业比登珠峰难,难太多。登珠峰路径非常清晰,前面有 1 号营地、2 号营地、3 号营地,冲锋,最后登顶。还能花钱让人带你上去。拼就行了。

但做企业,拼有用,谁都可以创业成功。

无论创业、做事、打工,是由无数具体的选择和执行构成的,倒垃圾、给笔记本电脑充电、定今天代办的优先级、清洗茶杯、买沙发、开空调、选午餐吃什么、洗手、拉上背包的拉链、看文章、跟同事唠两句嗑、写代码、喝咖啡、开周会、慢跑、看书。做很多很多事情,然后许愿自己成功。做具体的事情,就是全部意义。

唠了不少,有些机灵的脑瓜估计也开始怀疑柯达是不是另有一番故事了。这么说吧,柯达公司全称伊斯曼 - 柯达,母公司伊斯曼现在是搞化工的,生产香烟滤嘴材料。

来源:MacTalk 微信号:MacTalkPro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63397.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