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张煜医生:2023年11月25日 再看清华朱令铊中毒案患者的诊疗经过,三次错失良机,看的我心里挺憋屈的。
毫无疑问,铊中毒是极其罕见的疾病,但是有很特殊的症状,其实相当典型,朱令在铊中毒之后的诊疗过程却一波三折,甚至反应了一些医疗界长久以来的不良习气。
记录来自网络,应该出自于专业记者,记载的详细程度和可信度很高,整个事件很复杂,我概括总结,只谈医疗。
1、第一次良机错过。
1995年3月6日,朱令被人投毒后病情恶化,疼痛厉害和眩晕,3月9日协和医院的神经内科李舜伟教授接诊,初步怀疑过铊中毒,并告知朱令母亲:太像60年代清华大学的一例铊中毒病例。
诸位以为就顺利诊断了,很遗憾不是,我们中国不缺临床水平高的医生,问题是,有时候治病救人都要看位子的。之后,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更大的专家(几乎可以肯定是科主任)接手治疗,直接排除铊中毒,朱令在3月16日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按此治疗。
这是一个不良风气,在医院诊疗意见会出现以地位高专家的意见为准,错的都要执行,其实现在都在发生类似情况。
2、第二次良机错过
显然,诊断是错误的,患者病情不断加重,昏迷和呼吸衰竭,1周后,3月23日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更改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神经根神经炎。
3月24日协和医院组织了大会诊,北京市多位顶尖专家,来自于协和、301和北京医院等著名医院共同探讨,很重视。这做的非常好,必须点赞,这是第2次良机。
但很遗憾,最后讨论意见是目前诊疗合适,没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后续证实,协和医院提前向参会专家先告知了已经排除了铊中毒,因此别的专家被误导,实际没有做过该检测,导致错失良机。
至于有人问初始诊断正确的李舜伟教授怎么没有出席发表意见,只要他出席阐述意见,就能水落石出。我猜测的是,李教授没有资格或者不允许参加,仅此而已。(写过了,临床水平高的医生有时没用的,你都没发表意见机会,直接被按住)
4、 第3次错失良机
朱令有非常好的高中同学,是北大力学系92级学生哥贝志诚和蔡全清,倾尽全力帮助,把所有的病历资料翻译成英文(注意,他们不是医生,也能做到,医学没这么神秘和简单),然后通过北大互联网向全世界求救,寻求诊断和治疗。
4月10日就有国外医生回复诊断为铊中毒,18天内有84位医学专家诊断提出铊中毒诊断,并有30%认为这是典型的铊中毒。并且发现协和医院从未进行铊金属的筛查,因此要求协和医院尽快进行。
各位以为这应该很快就能诊断明确了,Naïve,现实和理想是两码事,记住这点。当贝志诚拿着翻译好的电子邮件去了协和医院ICU(因为病情加重了),医生就不重视,没有积极回应,ICU主任直接拒绝进行铊金属,认为不需要。
并且表示:我们有能力查阅国际医学数据可,北大学生带来很多问题。
我估计和现在的某些医生态度一样,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当然听我的。这是霸道的作风,不知怎么在医疗界流传的。
这是第3次错失良机,扼腕长叹。
这三次良机,哪怕就对了一次,整个事件就很可能不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朱令的结局可以用极其悲惨来形容。
后续:
贝志诚和家属继续反复尝试,都失败了,ICU主任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坚定的拒绝给朱令进行铊检测(我在猜可能是维护医院名誉,觉得名誉比患者生命更重要,毕竟,如果朱令没有查出铊中毒就死亡,所有真相都会被掩埋,医院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诊断出铊中毒,医院可能觉得会丢脸)。
但是,这毕竟是协和,协和医院不缺有正义感的普通医生,哪怕ICU主任不允许,仍然有一位协和医生暗中协助家属,偷偷取得了朱令的尿液、脑脊液、血液等标本,那一天是4月28日,也就是拖延了18天,才送到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结果显示:铊含量高于健康人千百倍,最终诊断明确。(这位乐于助人的医生是谁,没人知道,但各位以为这个行为很简单么?不是,这势必大大开罪主任,被穿小鞋的概率极高,前途完蛋都有可能,这就是权势的力量)
4月28日晚,朱令家属在协和的帮助下,在中日友好医院找到解毒药普鲁士蓝针剂。5月3日协和开始以普鲁士蓝为主的解毒治疗方案。
1月后,铊从体内排出,但为时已晚,朱令的神经系统遭受严重损害,双目失明,智力衰退到婴儿水平,失去一切基本生活能力,直到现在。
最后感想:
我一直在想,如果第一位协和医院的神经内科李舜伟教授是科主任,那朱令必然就被挽救了。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在医疗之中,有时候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盲目的遵从权力最大的主任的意见,不听取正确的建议。而科主任会犯错,有时犯错了,为了维护自己尊严,甚至会强行继续犯错,这是真的会有。
为什么会这样?不应该这样的。治病救人以患者生命为第一,不是为了某位主任的面子。
至少在真正医生的眼里,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82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