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邪看电影:公共广播讲 “可乐” 的社会政治文化史,有点意思。
碳酸饮料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在美国南部被发明出来,“可口可乐” 源自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百事可乐” 源自北卡罗莱纳州,“Dr. Pepper” 源自德克萨斯州。
由于南部种族隔离政策,非裔不能去白人主导的 “soda fountain” 买汽水;后来有瓶装,非裔可以买。起初 “可口可乐” 营销对象主要是白人,“百事可乐” 抓住商机,针对非裔人口营销。现在没啥区别了,但这种 “可乐 / 百事”-“白 / 黑” 等式还在很多人的记忆中。
“二战” 时艾森豪威尔命令 “有美军处即有可乐”,于是 “可口可乐” 跟美国国旗一样走遍美军所到之地,成为美国 “强大、繁荣、先进” 的 “口头” 象征(1960 年代台湾、1980 年代大陆电影里,时髦男女出入高档 “洋气” 场所都要醒目地摆上 “可口可乐” 瓶)。
亚特兰大的 “可口可乐” 博物馆,给小学优惠票,大批小学生被组织去参观,继续培养忠实消费者(真资本主义操作,我们的小学生组团参观大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历史古迹)。
不过美国资本搞的这种 “甜味鸦片” 目前似乎面临很多注重健康生活的年轻人的冷遇。
另外翻译的美化功能不可小觑,对人体有害的碳酸饮料被译成 “可口可乐”,简直有飘飘欲仙的乌托邦感,难怪有人叫做 “肥宅快乐水” 之类的。
幸好我已二十年不喝可乐及任何碳酸饮料,听说可乐公司在墨西哥某地垄断水源、迫使当地人喝不起水整天喝可乐导致大量居民患糖尿病,就更嫌恶地避而远之。
饮料跟种族主义、帝国殖民扩张、全球资本主义霸权的关系,值得研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9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