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的时候,《读者》、《意林》一直都是我写作的制胜法宝。
要是 800 字的作文里,但凡用上一则上述杂志中的例子,就会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比如说到 “坚持”、“不怕困难”,可能就有小朋友想到,在日本,小学生冬天就穿条短裤跑步,以此锻炼身体。
然后要是说到 “环保”,那日本的故事又来了。
日本森林郁郁葱葱,为啥呢?因为一次性筷子都是从中国进口的,自己不砍,借此顺便抨击了中国的低端制造业。
我记得我小时候看过最让我瞠目结舌的,是关于 “诚信” 的《芬兰:试卷背面有答案》的文章。
大意是:作者通过和朋友交谈得知芬兰公务员试卷的试卷背面都带答案,但是没有一个考生会去看。从而得出结论:芬兰公务员太守诚信了,怪不得芬兰这么廉洁。
小学六年级的我,看完立刻竖起了大拇指,“我语文考试还要偷看同桌的答案,没想到芬兰人这么老实!怪不得是发达国家。”
然后还有各种离谱的,比方说某个国家的小城市,老外要修高铁,后来大家都嫌高铁太快了,不能在火车上享受旅行风光,于是不让修,最后改回了慢速的绿皮火车。
或者说,为啥中国落后,是因为在中国地铁上,大家都刷手机呢,但伦敦地铁不一样,英国人都在看书。
但几乎所有这种 “贬中夸外” 的故事,都禁不住事实的推敲。
比方说为啥伦敦人爱在地铁看书看报纸。是因为地铁信号不行。
2024 年了,伦敦地铁才准备覆盖 4G 网络。
甚至到现在地铁的信号还没铺设完,据说伦敦正在争取,到今年年底,实现地铁手机信号的全面覆盖。
地铁没信号,能不看书看报么?
再比如说芬兰公务员考试这事儿,芬兰绝大部分的政府职位都是通过申请和面试完成的。
在芬兰想成为公务员,只要你有对应的资格证书,直接去政府的招聘网站申请就行。
比如说你在警察学校毕业的,考了证,就可以直接申请刑警职位。
这不是就是说明芬兰劳动人口少,机会相对多嘛,跟诚信有什么关系?
类似值得吐槽的例子,比比皆是,都被扔进了故纸堆。
但正如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重蹈覆辙。
现在老外们也受到了意林的反噬。
只不过这次的故事,从中国幼儿园开始。
中国式育儿神话
正如在抖音平台上修牛蹄子洗地毯的视频迷住了一群 CBD 核心区的白领。
中国幼儿园的上课视频,在 TikTok 上火的一塌糊涂,引爆全球。
如果在 TikTok 上搜索 “Chinese kindergarten”(直译为华人幼儿园),你能看到大量记录国内幼儿园的视频。
这些视频拿到百万播放量的,比比皆是,拿下数十万的点赞,更是轻轻松松。
而这些视频的记录的内容多半是夸赞中国教育有多牛逼的,主要有以下这么几类。
1、中国小孩们自食其力,集体做饭
整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集体烹饪,从泡豆子到石磨豆腐,和面、醒面,看呆一众连大米饭都不会煮的老外。
还有自主烧烤,让人分不清是来上学的,还是来开餐厅的,要知道在有的国外幼儿园,小孩子们还在攻读美国有多少性别。
2、中国小孩们有多热爱锻炼,体育活动有多丰富
这部分针对的是幼儿园的体育课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竹竿舞,集体运球等等。
作为敏捷性训练的跳舞跳多了,难免想上点力量。银幕上有冷锋铁丝网接 RPG,线下有幼儿园小孩直接绳攀,给了老外一点小小的中国震撼。
3、中国小孩生活实践技能学习
这些视频最主要的魔力在于,当我们看着 “有些作秀” 的幼儿园生活内容,在国外却能让家长们狠狠地共鸣。近 2 万条评论,都在深刻反思欧美教育的不足之处。
这些来自大洋彼岸的观众纷纷有感而发,在评论区对中国幼儿园顶礼膜拜。
比如有的黑人奶奶,想让自己的孙女接受东方文化的熏陶,点赞 2000+。
关心教育产业的人则发出一声感叹:美国教育太落后了。点赞 8000+。
也有人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觉得美国小孩连开煤气灶都不会,点赞在 1W+。
而这些老外,觉得中国教育最吸引他们的点主要有三个。
一就是他们特别喜欢的中国小孩的集体感,比方说 “集体拍篮球”。
比如这个用自己光膀子图片当头像,一身腱子肉的老哥,认为再这么练下去中国人均史泰龙,运动能力吊打美国人。
最离谱的是,有人甚至觉得中国小孩未来要统治 NBA。(你们多虑了)
二是,他们觉得幼儿园教的特别实用。
比如说中国小孩都会的系鞋带技能,外国家长们却觉得自己国家的孩子连鞋带都不会系,甚至都不会在马桶上拉屎。
还有人吐槽,美国青少年甚至不会使用微波炉。这条评论点赞 5、6 万个。
可以说,发端于中国幼儿园视频,夸中国小孩多么牛逼、中国教育多牛,并借此批判美式教育,俨然成了 tiktok 近期的流量密码。
比如有个博主,叫 “亚洲观察”,搬运些亚洲的视频,给 tiktok 的观众看。
起初,他只搬运一些东亚地区的民俗活动或者搞笑视频,流量在 tiktok 上反响平平。
直到他最近搬运起了中国幼儿园的视频片段,才让他觉醒了流量玩法。
视频播放量跟坐火箭一样蹭蹭上涨。
或许是吃到了甜头,这老哥反手当起教育博主,民俗内容也不发了,每天疯狂从国内短视频平台上搬运视频。
Chinese kindergarten
眼见这股流量汹涌而来,一些观点类博主也坐不住来收割流量了。
中式教育的讨论,就像一记横跨太平洋的时空回旋镖,过去的《意林》,是我们的文化焦虑与自卑,这一次的西方《意林》,也能看出外国家长们的焦虑。
永远起不来的下一代
小时候上课,老师经常说,你们一代不如一代。
回家后,家长会说:“像我们当年啊,上个学哪那么容易啊,还得翻个山”。
以前我还当这是中国课堂的传统艺能,但现在看来,这似乎是全世界共享的教育口头禅。
人们普遍认为技术越来越繁荣,但一代却不如一代。
就好像 100 年前的开着福特 T 型汽车的司机,无法想象 100 年后的车甚至是用电驱动的。
但 100 年前的教师,会惊喜地发现,在 100 年后,教室的大体结构没有什么变化。
以美国的教育体系为例,美国家长开始认为美式的教育体系是失败的,滞后的。
这种声音并不是空穴来风。也并非我们随意地贬低西式教育。
诚然,在一般感知里,美式教育容易培养出一些有个性的、心理健康的、某些领域极度突出的优秀学子。
但这些年做科技媒体,大量阅读前沿论文,会发现做出突破性贡献的作者当中,美式教育出品比例持续走低,中国人、印度人、东欧人,甚至韩国人,越来越多。
进一步深入数据,我们就能发现:多数的没有暴露在聚光灯之下的普通美式家长的焦虑,是我们可以共情的。
在宏观数据层面,2023 年,美国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所下属的全美最大的评估活动 “全国教育进步评估” 试图通过统计分析,研究美国近年来教育水平不断下滑的原因。
首先,2023 年这次评估,与 2020 年(疫情前)的评估相比,13 岁的学生,阅读平均分下降了 4 分,数学平均分下降了 9 分。
要是与 2013 年的学生对比,现在的学生阅读平均分数下降了 7 分,数学平均分数下降了 14 分。
2023 年,美国只有 36% 的四年级学生能精通四年级数学内容。对比中国,可能四年级的小孩就已经开始准备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预习了。
历史学科上,更是跌到谷底,2022 年的平均成绩,比 1994 年还低。
可以说,30 年美国历史教育的发展,从 0 开始,比港股还惨。
最为离谱的,是黑人学生与白人学生的成绩差距,从 2020 年的 35 分差距,扩大到 2023 年的 42 分。
而在一份经合组织的数据报告中,显示目前有 30 个国家的高中数学成绩超过了美国。
同时美国劳动力中的千禧一代,在数学和问题解决能力测试中,在所有接受测试的 “工业国家” 中排名垫底。
最后,分析师看完数据后,悲观地表示:“让来自底层的美国工人成为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这一想法是一个白日梦。”
除了机构的数据层面,普通家庭对教育的看法,同样悲观。
大约一半的美国成年人 (51%) 表示,美国的公立 K-12 教育体系总体上正走向错误的方向。
比方说在 reddit 上,经常是这么调侃的 “中国的小孩在学数学,我们的小孩在学习一共有多少性别。”
不光是老百姓,在皮尤研究中心一份关于教师对教育看法的报告中显示。
有 82% 的老师认为,公共 K-12 教育的整体状况在过去五年中变得更糟。
美国依旧在生产着一部分世界最顶尖的精英,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对于美国普通家庭来说,美式教育是 “失败” 的。
首先最显眼的原因,是从 19 年到 23 年期间的全球疫情,纽约时报的作者评价为 “严重破坏了美国的教育系统”。
比起更具自制力、家庭教育更好的中国小孩,美国小孩很难适应网课的学习氛围,导致美国学生成绩大幅度下降。
最明显受到影响的,自然是低收入社区中的拉丁裔和黑人学生。
美国学生情况报告中显示,因为疫情,学生的数学成绩差距扩大了 20%。
等于说,疫情不仅导致了贫富分化的加剧,也导致了成绩分化,拥有幸福、稳定、有着电子设备的家庭,他们的小孩在面对这场疫情冲击的时候,自然学起来会更加安稳。
除了对教育的影响,由于小孩大量浸淫在电子产品之中,大大加剧了美国小孩的电子产品成瘾问题。
另外,美国对于教育的投资也很成问题。
我们印象中,美国的私立学校的教育水平通常会比大部分公立学校好,事实也确实如此。
但享受私立学校教育的,在美国可能只有 10% 的学生。
从 2019 年到 2024 年间,美国教师间歇性的罢工、抗议活动,暴露出了教育产业长期的投资不足问题。
公立教育得到的投资不足,导致两个结果。
一方面,最为优秀的教师流向了美国的私立学校,另一方面,资质较为普通的教师,则选择出国寻求机会,甚至是彻底放弃教育行业。
全美教育协会的一则报告显示,有 55% 的教师在考虑离开教育领域。
政府投资不足,结果就导致了美式教育的极具分化,拥有更高额投资、捐款的精英学校能稳定拥有精英教师,但缺乏资金的公立学校,不仅无法获得优质的教师资源,甚至这些老师自己都在琢磨辞职找工作。
据调查,在美国,资质前 25% 的教育工作者不太可能在低收入地区,以及拉丁裔、黑人社区中任教。
虽然学校获得的投资少了,教育水平降低了,但学生的学费增加了呀。
拿 2022 年和 1987 年的美国学生数据对比,能显著看出,在顶尖名校录取率从 27% 降低到 6% 的同时,债务比例却不断升高。
而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我认为更根本的问题是,新自由主义对于教育的影响。
从经济上来说,新自由主义推崇教育的市场化,国家只投资最基础的教育,所有高级的、优质的教育,交由市场去提供,家长自由购买。
可问题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孩子的天赋与父母成就关联很小,985 父母的孩子学不懂小学数学的,比比皆是。
这种过于不平等的教育,必然导致大量本身很有天赋的穷人家的小孩,得不到发展的机会,而一些天赋平平的权贵子弟,被大量地对牛弹琴,硬塞根本塞不进去。
从文化上来说,新自由主义推崇人的多元化发展,我有次去美国正好碰到他们的 Pride Month(LGBT 骄傲月),作为一个成长于中国教育体系的人,我对此非常不解,这有什么可骄傲,这不就是人的属性吗?我是异性恋我也没觉得没啥可说的呀。
但他们的底层逻辑是:即便你没有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过人之处,你也应该为 “勇敢做自己” 而感到骄傲。身材好当然骄傲,但 300 多斤也可以骄傲;学富五车可以骄傲,地球是平的也可以骄傲;自律健康一般骄傲,嗑药嗑出幻觉了自然更加骄傲。
这样的好处是,人家普遍更加阳光自信,而坏处是,这导致他们在数学、逻辑、审美、理工科的基础知识,等等硬实力训练上面,投入严重不足,从基层工人到顶尖人才的培养都在衰败,美国的竞争力因此持续流失。
除了这些宏观的问题,在微观视角上,也有大量的美国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吐槽和困惑。
#美国教育系统
有人吐槽,美国太注重公平,连班级成绩也要搞平均分制度,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坏的学生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没有竞争效应。
有人则直接开喷,说是美国教育制度把人培养的越来越平庸了,变成了只会服从老板命令的傻瓜。
可以说,从各种角度的吐槽,我们可以看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在美国依旧生效。
看似是意林风席卷全球,不如说是疫情之后,教育焦虑的外显。
事实上就是,关掉射向那小部分精英人群的聚光灯,中国普通家庭的父母和美国普通家庭的父母一样共享着望子成龙的焦虑。
寻求故事的真相,就必须寻求故事的两面。
我们所追求的 “意林风”,不如说是我们所期望的教育终极形式。
中国家长看到的是 “内卷成风”,因此希望小孩有更自由的时光,更个性的表达,更小的学业压力。
美国家长看到的则是 “一溃千里”,所以希望小孩有更实质的教育,更少的内耗,更好的师资。
在这种教育流量猎奇的背后,是对下一代教育的共同焦虑,所有人都想让孩子在这个经济滞涩的世界里疯跑。
但遗憾的是,那种理想的教育并不存在,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无论是在意林还是 TikTok。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相比于美国教育的积重难返,中国孩子虽然卷,但至少整体竞争力在提升,基本的教育平衡也被有形的手勉力维持。
希望大家在成长过程中,都能真正找到自己热爱发光的领域,并持之以恒地耕耘下去。
来源:酷玩实验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99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