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和慈禧的评价
@一条闲木鱼:李鸿章没当过军机大臣,也没真正去主管外交工作的总理衙门上过班。但李鸿章活着的时候,是无可争议的大清外交部长。
原因很简单,慈禧和她捧起来的那些满洲人,实在搞不懂外交。
一开始,是看不起外交工作,爱谁干谁干。
后来,夷人变成了洋大人,慈禧这群人又自卑不敢和洋大人直接接触,因为不懂国际关系和外交规矩。
于是最终,在头脑还算清楚的恭亲王被罢黜后,慈禧只能把放任一个地方官去主导外交。甲午战争后,日本人点名要已经被撤职的李鸿章去谈判,就是实在看不起其它人。
庚子国难,慈禧向万国宣战,就是因为李鸿章被赶去了广东,慈禧身边被毫无脑子的满洲权贵包围了。
@史老柒: 我觉得李老头是真正的一国总理,总理衙门其实是外交部,军机处其实也不是一国总理,但李老头那时候有人事权,财政权,军权,所以才有底气东南户保和老太婆谈判,自古以来权臣都没老李头这么牛逼的。
@一条闲木鱼:对李鸿章的评价,争议一直很大。原因就在于,从哪个李鸿章去评价李鸿章。
传统历史研究,是帝王将相史观。从这个角度出发,李鸿章堪称皇权时代,站在第一梯队的能人。他以极其精湛的目光,连续把握住了 4 次时代脉搏:
1.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放弃翰林这份体面工作,下海去组织军队,这在当时受到很多谩骂嘲笑。
2.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果断放弃没胆子,也没能力造反的恩师曾国藩,保住慈禧大腿,另立山头做大淮军系。
3. 从江苏到上海到直隶,牢牢抓住洋务与军事两条主线,控制了大清的 80% 的外交与 60% 财政。(这个数字随手写的,图个乐)
4. 甲午战争失势后,果断远离中央躲去广东,在庚子国变保全自己不说,还支持了东南互保。事后,慈禧还不得不召李鸿章回京主持善后。
但从阶级立场出发,李鸿章所做的一切,首要目标是自己的权势财富,次要目标是保住大清这颗摇钱树,所以他做得很多事情,足以让他被骂成卖国贼。
比如,为了讨好俄国人,他先支持放弃西边领土,后来又收了俄国人五十万(真五十万),签订中俄密约,允许俄国人在大清境内修铁路。
所以,如何评价李鸿章,取决于你站在什么立场看待李鸿章。
@一条闲木鱼:现在对慈禧的评价也很割裂,有人说她是老妖婆,也有人说没她大清早跨了。慈禧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有术而无道的统治者。术,就是权术。道,就是治国之道。
慈禧对于如何掌控权力,有惊人的天赋。但对于如何治国,毫无头绪,也并不关心。慈禧的权术思想的核心,是拉拢一派打一派。听起来很容易,但其实很高难度。
慈禧的掌权的第一步,是咸丰去世后,联合恭亲王奕䜣扳倒肃顺等顾命大臣。
第二步,是联合东太后慈安,限制恭亲王的势力。
第三步,是捧起醇亲王、礼亲王等能力远不如恭亲王的皇族重臣,然后扳倒恭亲王。
第四步,将第三步重复一万次。所以清末最有权势的王爷,是除了捞钱什么也不会的庆亲王奕劻(辛亥后,收了袁世凯三百万两银子,玩命劝说隆裕太后退位。做到了字面意义上的卖国)。
所以,慈禧虽然成功掌权到死,但是李鸿章、荣禄、张之洞、岑春煊等被慈禧捧起来的满人或汉人,都早已在事实上把她抛弃掉了。即便慈禧没死,大清也一定会完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507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