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每个人从小都会有一个朋友/同学是小卖部老板的儿女。家里从小开小卖部是一种怎样的成长体验?他们后来变成了什么人?为了给我自己和你们找到答案,我和我的同事采访了六七十个家里开(过)小卖部的人,差不多可以组成一个“小卖部儿女联盟”了。想象中,他们过的是一种“不缺吃喝、见多识广”的人生,但细聊起来,还有更多真相。
为什么要了解“小卖部老板的儿女们”?和很多小孩子不同,他们从小就接触生计,接触卖卖,知道分辨贵贱和人心。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是一个江湖,他们是江湖儿女。小卖部老板的儿女们提前经历的生活,我们后来都会慢慢经历,只是落后一步。
他们比寻常人更早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见识到生活百态,有的人从此能说会道,也有人长大后更加孤僻。和柜台差不多高的时候他们就接触到钱、利、交易,长大后,有人学会赚钱,有人学会攒钱,也有人无法控制地花钱。
小卖部影响了他们的性格、消费方式甚至人生轨迹。一位男生说,很矛盾要不要从商,因为太早经历了市场变幻,害怕失败。
也有一些趣事。比如“随便吃随便用”的自由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一个可靠的证据是,几乎每个和我们聊过的小卖部儿女都说到了自己小时候“偷拿”的经历:
@田田的苦瓜:偷辣皮去学校卖;偷别人兑过奖的瓶盖去学校再兑一次。
@安外西:偷泡泡糖被罚站;偷2毛钱去别人家买零食。
@西门吹花000:积极当售货员“薅社会主义羊毛”;偷饮料、烟,抽了一口就丢掉了。
@敏佳:和弟弟偷吃零食,还偷了50块钱打游戏。被发现了。
@就和我一样暗潮澎湃:趁着奶奶打麻将吃了十支雪糕。
@南田野:帮亲戚偷拿东西,怕大人吵架,“独自背负罪恶感”。
@Alicelen:拿东西去学校卖,赚了“巨款”。
@猛獁象呦:悄悄钱藏起来,后来有些钱自己都藏忘了。
下面是其中 16 个人的故事,看看他们后来长成了什么样的大人。
小卖部儿女们的成长体验与生活真相
作者:(读新世相的)小卖部老板的儿女们
“直到结婚前我都以为吃饭喝饮料是件必须的事”
@为你旋转15度
30岁,教师
小时候我妈卖过冷饮。记忆中爸爸每隔几天就拉回一箱啤酒和一箱北冰洋,再把空箱子运走。每天我的工作就是吃饭前摆好碗筷,再给爸爸拿啤酒,给自己拿汽水,直到结婚前我都以为吃饭喝饮料是件必须的事。
我喝北冰洋长大的,工作之后嗓子不行了才开始喝白开水。我还是长到了一米七,身材也不错,也没生过什么病(只是牙齿从小就不好,补了好多次)。
我吃冰棍的速度比一般人快很多。有次大家分吃冰棍,还多出两根,说好谁先吃完就给谁,大家没想到我三口两口就吃完了,以为我有多么想吃那根冰棍,他们不知道我早练就了吃冰棍超快的功夫。
“我从家里小卖部偷了2毛钱,去别人家买零食”
@安外西
28岁,交互页面设计
我家的「新星商店」跨越了九十年代。"随便吃,随便拿"这种事在我们家绝不允许。在家里,妈妈需要某个东西,就把钱给我,我到店里把钱给姐姐。帮奶奶去店里打酱油也要花钱,妈会再把钱拿回去还给奶奶。听起来有些怪异却是事实。我曾偷偷拿过一块泡泡糖,被发现,结果被罚站很久。
但是小卖部儿女的绝对优势就是可以享用城里新进来的好东西,不必考虑价格。高级的巧克力,双层的文具盒,好看的圆珠笔,各种流行的玩具。每天早上都会吃的泡面(那时候的泡面,不是想吃就能吃的)。
小时候我从不羡慕其他人的东西,如今我对物质也不要求奢侈,但一定要求品质,不会因为便宜或赠品去买不必要的东西。
我从小就没有零花钱,不可能体验那种一放学就蜂拥而至小卖部的快乐。终于有一次,我忍不住偷了家里2毛钱,放学后等到所有同学都走光,鼓起勇气去了别人家买了一包零食。但我还是没有获得那种快乐,一个人,很孤独。
后来我转学到城里。我妈为了让我不至于显得寒酸,第一天就往我兜里塞了一块钱,说“需要什么就自己在城里买”。我每天放学都跟同学一起涌进商店,可一周后一块钱原封不动地在我口袋里,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我需要什么。
但“支付酬劳”的行为根植在我潜意识里直到现在。有时需要咨询做签证的朋友签证问题,咨询化妆师朋友护肤问题,结束后我会立即给对方一个红包。我会因为这样的「交易行为」感到舒服。我一直信奉“敢花就敢挣”,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会太犹豫和节省,只要工作就不怕收入会断,没有太多悲观的危机感。
“在小卖部度过了这辈子唯独有母亲在身边的日子”
@田田的苦瓜
21岁,学生
我从小父母离异,跟着爸爸,小卖部是妈妈开的。初中以前,每年暑假到妈妈那儿,是最开心的日子。每次暑假结束回家妈妈都会给我带很多好吃的。
中学时代不再像小学那样只有零食和过家家。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不再那么喜欢这个小卖部。那些年我所有的假期时间都没有了。每个周末必须帮妈妈卖东西、接货,大箱大箱搬啤酒,饮料。和妹妹总是因为搬东西闹矛盾,妈妈也觉得我很懒。有时偷偷跑出去玩,回来就是一顿骂。直到大一的春节,因为跟妈妈实在合不来,跟她大吵一架,从那至今再也没有去过小卖部。
在小卖部度过的时光,是我这一辈子唯独有母亲在身边的日子。一开始是因为去小卖部会有好吃的,到后来希望妈妈能多给予我母爱。好像后来这两件事我都没真正拥有。但其实有怀念,因为在小卖部的日子,有爸爸(继父)妈妈,还有弟弟妹妹。至少看上去是一家人。
“现在想从商,但从小知道市场变幻,害怕失败”
@周宏胜
19岁,大一
我家应该算是超市。我可能是“小卖部继承者联盟”中底盘和装备大一点的那种。小时候会偷拿话费卡来冲游戏币,用完后撕坏丢到超市旁边的小河里,对父母还有一套“反侦察”技能,所以到现在也没暴露。
开小卖部做生意最主要的熟人,呆家看店就需要熟络的打招呼✋。例如,嘿,今天又去哪里啦?嘿,今天是不是又要买酒啦。这一点我并不怎么成功。我是比较内向的孩子,最多可能会微笑、点个头。现在想想我浪费很好的锻炼交流的机会。
以后是否从事商业是我最矛盾的一个选择。我想赚钱,但害怕失败。因为家里有过超市生意失败那种落魄感,知道市场变幻多端,一不小心就会亏得血本无归。不想再经历。
“小时候体验不到购物乐趣,长大后我以花钱为乐”
@南田野
30岁,互联网运营
我们家有三个小孩,家里开小卖部,老爸从小给我们灌输经济独立的思想,干家务活拿报酬。每天有定量的零食份额,比如夏天每人一天一根冰棒,酸梅粉咪咪虾条糖果,爸妈规定好,不可以自己动货柜。吃完了要自己掏零花钱买,没有钱不许吃。
小时候非常烦恼不能去别人店里买东西,体验不到购物的乐趣。那时的零花钱管理没有给我培养出理财观念,反而制造了稀缺感。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觉得要理财,以花钱为乐,仿佛是为了弥补当时的不满足。结果长期陷入一种随时贫穷的状态。
“我们欠下的陪伴,留小卖部的热闹还父母安慰”
@西门
40岁,新媒体人
每年大年三十,我父母亲一定会允许我吃水果罐头,橘子黄桃等等,到现在都特别喜欢吃黄桃罐头。那时候没零用钱,我一有空就参加了售货员的工作,薅社会主义羊毛。父母赚钱辛苦,我也很克制,小小拿一点就好。
当时还没有现在这样送货上门的便利,全是父亲骑着自行车驮了上百斤货物。我经常等在小店门口有个上坡的地方,看着父亲满头大汗努力保持自行车平衡。见过父母的艰辛,所以直到现在我都只消费自己能承受的,有节制,但也不会亏待自己。也学会了与人友善,无论贫穷或富贵。见过每次消费几块都需要斟酌的贫困人群,可他们都是顾客,不是么。
现在还在开,早些年曾劝父母关掉,后来我姐说,即使不赚钱也让父母开着,现在都是送货上门,不算辛苦;有了这个店,亲戚朋友邻居随时有地方坐,有地方聊天。我们四个都不在父母身边,欠下的陪伴,至少还有现实的热闹给予他们安慰。
“家庭问卷填到父母那一栏,我曾有小小的自卑感”
@敏佳
25岁,互联网公司市场工作
91年家里开了个小卖部,没有招牌也没名字,街坊邻居叫它“茂发的店”(我爸名字)。起初只是个8平米的盒子,爸妈在店后面搭起了不到8平的帐篷,用于囤货及睡觉。冬天,大人又在小卖部的左边围起了块空地,坐在里面喝酒聊股票侃国家政策。填家庭问卷表,写道父母职业那一栏的时候,我会有小小的短暂的自卑感。
同学羡慕我,我羡慕开超市的朋友。我和弟弟从来就没有过那种“被满地的零食包围着"的记忆。我俩坐在店里,眼睛盯着玻璃,趁爸爸和朋友聊天的间隙,迅速抓起一包咪咪,先挑出里面崭新的一角纸币收好,再囫囵吞枣般解决它。完事后,把包装袋塞进兜里,擦擦嘴角的调料屑,若无其事地离开店里。若是体积较大的零食,就趁爸妈不注意,塞进书包,转移阵地,解决战斗。
生活从来都不容易。父母总是因为财务问题争吵,摔盘子到闹离婚。有次他们吵架了,爸爸气的去店里待着,撕书发泄怒气。我曾经对钱有很深的念想,想拥有很多很多钱,因为觉得有钱可以化解很多矛盾,可以舒适的生活。
“摊子成了爷爷奶奶一生的守候”
@就和我一样暗潮澎湃
20岁,学生
小时候爷爷奶奶给别人看大门,就在路边摆了小摊,卖雪糕、馒头、香烟、饮料,是我狂吃狂喝的童年。印象中夏天爷爷在躺椅上睡觉,奶奶在院子里打麻将,摊子上每人,我就疯狂吃雪糕,吃十块也没人管(现在胃坏了…)
偶尔会有小姐姐小哥哥向我买东西,那时候攒了做生意的“经验”,初中毕业摆摊卖洗衣粉赚了人生第一桶金。
现在爷爷奶奶已经不看大门了,但摊子还在。爷爷奶奶都将近八十岁了,摊子成了一生的守候。奶奶最近生了病在住院,爷爷还在每天从家里去摆摊。
“见过拮据的人怯生生给老婆买花”
@你吃饱了吗
25岁,现在在银行就职
家里的小店主要是卖鲜花和茶叶,去店里帮忙看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遇到刻薄的,爸妈总得笑脸相迎(当然客人走了也会骂他们)。爸妈奔波生计,不会太在意我的成长时刻,所以我很孤独,孤僻,小时候不太愿意跟人交流,但长大后我学会了您好、谢谢、受累、麻烦了这种对话。
情人节是让我觉得最灰心的节日,因为经常会怀疑真心。大金链子小手表的进店挑花,说话刻薄锱铢必较,让人觉得收到这样买来的玫瑰一点意义也没有。
也有暖心的时候,有一年情人节,晚上快收摊了有个中年男人进来,怯生生问是不是有玫瑰卖,看穿衣打扮也是个疲于奔命的人。攀谈着就说结婚都这么些年了从来没买过花,孩子们说起来了想着也哄哄老婆,就拿了一支,毕竟玫瑰实用性低,对勤俭的老婆来说会嗔怪。依稀记得因为很晚了所以没有要他钱。
“在小卖部,我看到的除了爱还有贫穷”
@看明月转朱阁
17岁,职业高中学生
我家的小卖部卖农村孩子们的小零食,但最主要的用途是大人们的牌场。一群人一群大人,打牌打到中午舍不得离开,一人一桶泡面吃得很香。污浊的烟气儿以及脖子上一不小心被烟头留下的痕迹成为我永远的记忆。
在小卖部里,我看到的除了爱,还有贫穷。爸爸妈妈老是为了钱吵架。因为小卖部的存在,我能够看清哪些真心对我们家好,哪些背地里对我们冷嘲热讽,继而学会了“看透不说透”的处世之道。
我很小,很矮,站在柜台后面是为了偷吃鸡爪。妈妈用筷子捞,我告诉她,你用手啊你用手啊,我刚刚用手捞好像也没有啦。妈妈就知道我偷吃鸡爪了,而且叫我以后不要做偷偷摸摸的事,我记住了。
“自己做顾客的时候就想,不要把自己当上帝”
@Alicelen
24岁,职业丽江客栈老板
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在一个封闭式学校读初中,学校小卖铺的东西比外面贵,班上的同学知道我家开小卖铺,偶尔让我带一些瓜子糖果或者苹果,一个星期两三次,每次四五块钱,赚来当自己的零花钱。心里头特自信,那时候大家都没有什么零花钱,我那简直是巨款。
开门做生意就要笑脸迎人,长大后也是脾气极好很少给人红脸,也算学了一点(经验)吧,后来做过一段时间的微商,知道挣钱不易,也就不占别人便宜,虽说顾客就是上帝,但自己做顾客的时候就想,不要把自己当上帝,因为上帝甚多不缺你一个。
“小卖部有人情味,但不会太热情,因为有利益”
@Oishi_shi
23岁,新媒体人
我家是开五金日杂货店的,开了十多年。有从外面打工回来的人,第一时间先到我家买个东西,再回家。小卖部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让人觉得放心,踏实。毕竟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薄弱。他们每次看到我妈,就很安心,放下了大城市的一身疲惫,但又不会对你特别热情,因为有利益,钱。
家里吃喝不愁,在我们那个农村小镇上,可以吃鱼吃肉,小学的时候看到别人的饭菜觉得震惊,觉得那是很没营养的东西,看到差距,心里挺有负罪感。
我在我们那个小镇上挺自豪的,后来找了城市里的工作,有钱人太多,消费水平太高。刚来城市的时候会畏惧,自卑,觉得自己就是一大山里走出来的穷娃娃。一开始花钱习惯还跟家里一样,没什么顾虑,后来觉得这个心态不行了。现在的我很会砍价,很会推销,会看人民币的真假,数钱数得又快又准。很持家,但就是有点斤斤计较。
“只要你笑着和他们说话,他们也会笑着回应”
@白雪不是白雪
21岁,医学生
家里开小卖部将近20年,诚信是第一。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就学会了看别人的心思。但不管来买东西的人什么情绪,只要你笑着和他们说话,他们也会笑着和你说话。
大妈大姨来买东西的时候都跟我妈聊天,于是这里成了社区的八卦流通站,谁家出什么事儿谁家闹掰了我们都会很快知道。这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有钱,买的东西越来越多,尤其是小孩子。开着小卖部见证着人们和时代的变化是很幸福的事。
“讨厌赊账的人,后来自己学会了赚钱”
@猛獁象呦
23岁,学生
现在都不是很喜欢吃雪糕,喝酸奶。尤其是四个圈,火炬那种很多年的雪糕。小时候家里卖雪糕吃伤了。我爸说卖的最好的一天是98年亚运会那天,把一冰柜雪糕都买完了。后来家里开始卖酸奶,整个学校的酸奶都是我们家供应,一次做几十斤,特别忙的时候我还要帮忙去给别家小卖部送酸奶。
一个人看冰柜的时候会有学生过来赊账喝酸奶,有的人事后就会不承认赊了账,小时候就想着以后不要成为这样讨厌的人。后来本科出去做兼职,摆摊买饰品,攒了点钱,很有效地正好花完。没有多余的钱也不用和别人借。
“爷爷在我皮箱塞了一块香皂,告诉我小卖部没多少东西给你了”
@cool kid
22岁,大四学生
爸爸外出的那几年,爷爷的小卖部支撑了着全家,也贯穿了我20多年的记忆:
整个小学,我和弟弟隔天的早饭不是方便面就是牛奶。我小时候因为方便面调料包跟同学吵起来,后来撕破脸皮。
三年级,会基本乘法,开始帮爷爷卖烟卖零食,各种零食和雪糕吃的停不下来。
初中,每天回学校的路上顺便送饭给爷爷,坚持了三年。我住校后,他还是会在小卖部给我留牛奶和核桃。
高中,我去了市区,爷爷每周都在我书包塞一些饼干牛奶蛋糕方便面,给我零花钱,有空我就帮他挠挠背跟他讲讲学校的趣事。
上大学,临走那天爷爷在我皮箱塞了一块香皂,告诉我小卖部没多少东西给你了,在外边好好照顾自己。如今在外我都不咋买零食吃,永远觉得零食没有小时候那个味道了。
这么多年来小卖部依然在十字路口拐角,木质柜台都是爷爷亲手做的,有一次工商局来调查说卖假酒要查封,那天奶奶一直哭。
爷爷说变化太快赶不上形势了,年纪大了不想折腾,但他每天还是早起收拾摆东西坐在门口,和过往老爷爷在他亲手种的槐树小坐着小板凳聊天。他身体越来越不好,我啊不盼别的,只想回家陪陪爷爷。
……
“小时候撺掇同学从家里小卖部拿钱,现在还想跟她说对不起”
@Onekuo
21岁,大学生
同学和姐姐家都开了小卖部。每次去姐姐家,伯伯没回来,她就会拿(tou)两包辣条,一人一包,真的是一撕口,塞一嘴,销毁赃物,然后嚼两口就咽下去的那种。太刺激了,有时候被辣椒呛一下,咳半天,眼泪直流。一开始我们狂吃,最后什么都不稀罕什么都吃不下了,对着一屋子的零食毫无感觉。
同学在小卖部人来人往打交道挺多,练就了能说会道的本领,一个村子里,见到谁都能叫上来,我只能暗自佩服。
有次我在学校撺掇同学从家里带钱,然后我们买果丹皮卷着辣条吃。很快同学就被双方家长和老师发现了,最后我妈给了我三块钱让我去还。现在想想觉得挺对不起她的,但是一直都没好意思对她说声对不起。
小时候这样的事情挺多的,但最后我们都长成不错的大人了,不是吗?
感谢张泽启发了这个主题。他的生意是为“小卖部的老板们”提供进货比价工具。但他跟我聊起过一个美好的理想,做一家“杂货铺学院”,目的只是教那些小小的杂货铺生存得更好,不被时代抛弃;杂货铺是很多人心里温暖的一盏灯,我们都希望,杂货铺会像丽江的旅社或街边的咖啡馆一样,成为很多人愿意当成事业去做的文艺的事。
也许真的有这么一天。
晚祷时刻:
说说你的小卖部记忆。
来源:新世相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208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