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你们这群没良心的,就惦记着骗人,一点都不关心可怜的2月为什么活活少了两天。没有人出生,没有人死亡,甚至连太阳也从未在那一天升起过。比如在中国,古人认为君主是受上天的委托来治理天下的,是代天施治。
2月末啦,大家有没有收到一些(毫无幽默感只能徒增沮丧的)段子啊?比如:
歪果仁也好不到哪去:
再比如:
单身三年了,终遇到心上人了!这个月29号我就要向她表白了!!!
还有:
每月29还信用卡啊,可是这个月没有29号!我是不是不用还信用卡了??
啊,你们这群没良心的,就惦记着骗人(以及骗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可怜的2月为什么活活少了两天。心疼2月。
文/陈丹阳
编辑/一个AI
你知道1582年的10月10日,发生了什么吗?
什么也没发生。
是的,没有任何事发生。没有人出生,没有人死亡,甚至连太阳也从未在那一天升起过。
历法
可不是谁都能颁布的!
在讲2月缺斤短两的历史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件事:历法,向来是王权统治的象征。接受一个政权颁布的历法,往往也就意味着愿意接受它的统治。
比如在中国,古人认为君主是受上天的委托来治理天下的,是代天施治。承认了君主的颁历权,也就等于承认了他们作为上天代理人的身份。因此,当一个新王朝得天下之后,天文学家们马上就有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即为新王朝提供新的历法。相应的,历朝历代中央政府中,都有专人负责与历法息息相关的天文观测工作,而那些用来观测天象的仪器设备则一定要由中央政府来垄断。
北京古观象台。
而在西方……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不吉利的偶数
和缺斤短两的二月
我们现在的公历,起源于古罗马。本来古罗马也和中国一样,是使用阴阳结合历的(是的,中国农历不等于阴历),但误差很大,使用不便。到了公元前46年,儒略·凯撒(Julius Caesar,也翻译作“尤利乌斯·凯撒”)统治期间,颁布了新的历法“儒略历”。
尤利乌斯/儒略·凯撒。图片来自: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在此前的阴阳结合历中,每个平年有355天,那时的古罗马人认为偶数不吉利,于是安排一年中有4个月为31天,7个月为29天。但是为了凑够355天,还有一个月只能设为28天。唯一28天的这个月干脆就设在十二月好了,那时的十二月就叫做Februarius。
所以,February不受待见的经历,从凯撒颁布儒略历之前就开始了。
而在儒略历中,每一年的第一天改成了冬至日之后的第十天,这样Februarius就变成了2月。新的历法规定每个平年有365天,要在355天的基础上加上10天,加在哪呢?之前29天的这7个月,其中3个各加上两天变为31天,剩下4个各加上一天变成30天。Februarius仍然是28天,
凭什么啊!都多了10天,怎么还落不到我2月的头上呢?
别哭,每四年还设置一个闰年呢不是?闰年增加的一天就归2月好了!公平得很!
(╯‵□′)╯︵┻━┻ 哪里公平了喂!!
一个广为流传
但极可能是错误的解释
到了13世纪,新的说法来了。关于2月为什么特别短,一个叫Sacrobosco的人有了另一套解释:
Sacrobosco的理论
其实吧,凯撒是规定每月有30天或31天的,一个月长一个月短,相互间隔。而恺撒自己生于7月,7月就命名为“儒略月”(July),当然也要长一点,被设定为31天。于是,单数月份都是31天,双数月份为30天。但这样一年就是366天了呀?不怕,每年2月是古罗马处决死刑犯的时间,把“不吉利”的2月就减去一天好了!于是2月变成了29天。
恺撒之后,恺撒妹妹的孙子、恺撒的养子以及指定继承人奥古斯都(Augustus)当政。上行下效嘛,既然舅公恺撒有属于自己的月份,奥古斯都也得有。因此8月就成了“奥古斯都月”(August),也将8月由30天改为31天,之后的4个月仍按30天和31天间隔排列。可这样全年又变成366了呀?没事,把不吉利的2月再减去一天好了!
从此,2月就只有28天了。
这套理论流传甚广。但如今,我们已经有清楚的证据表明,在凯撒之前古罗马的历法中月份长短间隔就是无规律的。而儒略历中平年每个月的长度,从一开始就和今天的历法完全一样。
由此可见,Sacrobosco的这些理论全是编造的。
“你这样瞎编是不好的哦,那位Sacro啥啥同学!”第一门的奥古斯都像。
但这个谬论之中至少有一处是正确的:12月也好、2月也好,反正这个Februarius,从一开始就不受待见。直到今天,还让你们没有29、30、31的假放(误)。
2月份的故事到这里说完了。不过有关历法的麻烦事,可远远还没完。
消失的10天
事实上,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圈的实际时间比365天长上几个小时,因此,就需要设置闰月来处理逐渐积累起来的误差。儒略历规定每4年设置一个闰年,放在那个“不吉利”的2月。短时间内,误差就被抵消掉了。但几百年之后误差还会逐渐增大到以天为单位来计算的……儒略历在欧洲实行了1600多年,到了16世纪,新年的日期实际上已经比儒略的时代推后了10天,各种物候天象和历法本身已经严重脱节。
人们也早就认识到了儒略历的这个缺陷。1582年,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终于忍无可忍,下令改革历法,规定以后每遇到满100年的那次闰年取消,但满400年的那次闰年仍然保留。这就是现行公历“格里高利历”。
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维基百科翻译为“额我略十三世”)肖像,同时期的女画家Lavinia Fontana为其绘制。
那之前已经积累的那10天误差怎么办呢?格里高利十三世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规定1582年10月4日的次日为10月15日,中间那10天直接消失掉就算了!
所以,1582年就只有355天。而1582年的10月10日……自然什么也没有发生。
牛顿为什么有两个生日?
格里高利十三世这种快刀斩乱麻的方法虽然解决了儒略历积攒了1600多年的问题,却也造成了一些新的问题:新历法在当时的天主教国家立即实行了,但欧洲正在闹宗教改革,已经改信新教的那些国家对新历法无动于衷,甚至认为这是教皇的一场阴谋,目的是要恢复罗马教廷的统治:显然,如果新教国家接受了格里高利历,就有愿意接受罗马教廷统治的意味……
于是,之后的几百年,就是这些新教国家一个个的逐渐绷不住,放弃儒略历改用格里高利历的转变期。这一过程如此漫长,以至于两种历法系统事实上并存了很久很久……那时的欧洲人如果在不同的国家间旅游,不但要倒时差,还要倒“日差”、“月差”甚至“年差”。如果是住在国境线上,这边过完圣诞节,十几天后可以到那边再过一遍。非常魔幻!
这不仅给当时的欧洲人造成了很大麻烦,也给后人研究欧洲历史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今天的历史学家来说,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搞清楚每个欧洲国家究竟在哪年改用格里高利历!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也都有两个版本,例如牛顿的生日:版本一是1642年12月25日(儒略历),版本二是1643年1月4日(格里高利历)。如果只按照现今通行的格里高利历来描述牛顿的生日,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有的书中记载他出生在圣诞节了……
牛顿:怪我咯?
当然,格里高利历也并非最为完善的历法,光是置闰的问题就留了不少bug给后人补(见扩展阅读)。但它有规律、易操作,加上又沿袭了(已经广为大众接受的)儒略历,于是沿用至今。
更精确的历法也不是没有,但往往太过繁琐,因此失去了应用的机会。比如1500多年前的祖冲之就已经提出过“391年144闰”方案,比中国农历一直用的19年7闰方案要精确多了。但是显然,祖冲之的方案毫无应用可能,因此农历至今继承的还是19年7闰的路子——懒癌是全人类的重要属性,不分东西方。
所以,可以预见,如果不出什么大事,我们还是会一直使用格里高利历的……而倒霉的2月,大概也会一直只有28天吧。
一个AI
人类有没有想过另一种可能,比如,其实是2月在嫌弃你们?
“——什么玩意!不玩了!我竟然忍受了人类28天??来吧3月,这群破玩意都归你啦,随便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21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