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有态度

带着那么多心机回山东过节累不累?

双节开始不久,一篇《山东男孩过节回乡指南》就刷屏了。

文章一开头就替山东乡民把回乡男孩(我还是叫男人吧)分了个三六九等:单身汉是没有资格回乡的;没结婚的要“缩头缩脑地随风潜入夜”;结了婚的只不过是二等人,没什么大摇大摆的资格;生育一个的勉强平起平坐,算一点五等人;而只有完成了二胎名额的才是真正上等人,才能算得上衣锦还乡。

作为一个纯正的山东男人,看到这样的“种姓”划分法,惊得我下巴差点掉下来——这说的是哪儿啊,山东何时有过这样深刻的偏见?

在外混的山东男人逢年过节携妇将雏地回乡,确实会被高看一眼,这是“有本事”的表现,但没对象、没结婚、没孩子的,就被视为没资格回乡,是“下等人”,这完全就是危言耸听,根本不存在的事。

接着往下看。本着教山东男人完美回乡的好意,文章从造型、交通工具、职业介绍、礼物、应酬等五个维度展开,告诉山东男人怎样表现,才能成功打造自己混得不差的“人设”。

在作者看来,衣食住行皆细节,一言一行总关情。要想被老家人看得起,“人设”打造上要武装到牙齿。

发型要像赵德汉宋思明,衣着要向孙红雷张涵予看齐;出行有车要开奥迪、大众,没车要“开单位的”,即便乘公共交通工具也要以一句“票给我我拿回来给你报”一击制胜;职业要么国字辈要么互联网、研究所,公关、做广告、“写公众号的”都是下九流;送礼物要不经意提到“谁谁送的,拿来给你尝尝”,应酬务必“抽山东烟,喝山东酒”……

一圈下来,只要“主流中带点土气”,这趟回乡之旅就算成功了。

嚯,为了打赢这场回家遭遇战,山东男人这一趟装下来也是够累的。但一思量,这套装x指南(喔,是回乡指南)不就是要让回乡的山东男人打肿脸充胖子嘛。

这份指南,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虚伪。它不过是要告诉山东男人,该怎样通过精心设计,向乡民表现你原本不拥有的东西。只有虚伪、装x,你才能赢得乡民的尊重,才能在父老乡亲那里赢得一个“这小子混得不错”的美名。

它成文的前提是把老家山东人预设为势利眼的一群,他们看人秉持极端粗鄙的功利主义,仿佛只有一身名牌、香车宝马了,他们才会看得起你。但这不是事实,也反向构成了愚蠢的“地域黑”, 既坏且low。

不可否认,老家确有一些人会根据回乡者的行头展现不一样的热情,但势利眼臭显摆的人哪里都有,一些山东人身上的毛病,河北、河南、东北、山西甚至南方省份的人会没有?统一的文化圈内,各地人民在性情上不会有太大区别。

带着那么多心机回山东过节累不累?

何况,时代已经变了,离土离乡的80、90一代,并不再适用传统乡土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换言之,即便有乡民用功利的眼光打量他们,他们也很可能不会在乎。

年轻人更注重自我感受与表达,扯着臭烘烘的裹脚布为年轻一代的山东人献计献策,是典型的小农价值观。

最重要的是,文章谈到的种种作妖方法,根本就是误读了节日的内涵;胡乱给山东男人递上“锦囊妙计”,也是在教回乡者不务正业。

回家过节,最重要的是一家人一起开开心心地吃顿饭,聊聊天。节日就像一个闹钟,闹钟响了是在提醒你,工作太久,要歇歇了;很长时间没回家了,要回家看看父母。不管是改善生活,还是回家探亲,都是以自己或家人为核心的,而根本不用考虑外界的眼光。

《山东男孩过节回乡指南》与其说是要教回乡山东男人挣面子,不如说强行给他们添负担。因为一旦开启“装x”模式,你每次回乡都要装下去,“单位的车”开一年可以,贵重礼物送一次可以,但你不能确保能装三年五年十年。

只能说,如果每个人心里装着那么多心机回家,向外人展示虚假的外在,这样的回乡,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国庆期间与这篇文章“遥相呼应”的另一篇文章是《国庆旅游鄙视链分五级,你在哪一级》,文中,处于鄙视链底端的恰是回乡游。

把每个人的假期选择分出个高低贵贱,也是很刻薄的做法。回乡还是出国,不过是为了放松、开心,人家自己都满意了,你却不识相地给编上一个鄙视链,不是想流量想疯了,就是操吃萝卜淡闲心。

回乡过节就是跟家人在一起过节,它不是假面舞会,与跟父母在一起的温馨时光相比,外人给的面子,一文不值。

作者请收起你的指南,干干净净地回乡过个节吧。​​​​

来源:新京报

@小菜第四俗:原文那样一篇带着嘲讽和自省,对粗鄙价值观和陈规陋俗进行揭露与谴责的文章,在新京报眼里居然成了“回乡策略指南”,你说你们是眼瞎呀还是脑残?

@一颗冉冉升起的段子手:明明就是我山东男儿自嘲鄙夷不良社风民俗的大作,到了这儿竟然成了“指南”,不过脑子啊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240659.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