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更像是一场极具煽动性的演讲。
▲公号咪蒙截图。
文 | 与归
江歌一案,最近因为江歌妈妈和涉事人刘鑫的“出镜”,舆论喧嚣。
拥粉千万的自媒体公号“咪蒙”,也推送了一篇《刘鑫江歌案: 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的评论性质的文章。其不仅有自己的叙事,还有自己的立场、观点和主张。但这篇文章读来,实在“燃”得可怕。
1
介入社会事件、公共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敬畏文字,同样是每个发言者最起码的自觉,这同样是一种道德。
暂且抛开这一事件,仅从文本来看,这样的写作方式,就已经失衡——从已曝出的事实中(并非全部的真相),拎出一个人所有的恶做主线,再围绕这条主线渲染另一个人极度的悲,这种双向情绪化的加持写作,最容易激发片面的情绪。
比如,咪蒙在文章称,江歌被害之后,刘鑫和她全家内心“没有一丝愧疚”,“没有一次反思”;再比如,视频里,刘鑫把江歌妈妈往自己身上揽,咪蒙称其是“想强行制造一个和解的画面”,这种偏执一方,绝对化、诛心式的定论,真的是事实吗?刘鑫全家的内心是如何被咪蒙轻易“洞见”的?
▲咪蒙公号留言截图。
此外,文中多次出现的“混蛋”、“人渣”,充满了粗鄙的情绪宣泄,这不是一个流量大V应有的姿势。
这更像是一场极具煽动性的演讲。我将场景置换一下:
现在就好比舆论抓住了刘鑫,她被绑到了台上,她的背后贴着“忘恩负义”四个字,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人渣”。这个时候,咪蒙跑到了台上,踮起脚尖、扯高嗓门指着刘鑫的鼻子,发表了一番激情亢奋的演说。台下的观众群情激昂,所谓的正义被点燃,热血被煮沸。然后,只需要一句口号、一句手势,刘鑫就可以被瞬间撕碎。
这便是可怕的现实场景,只不过它是在线上。理智往往在这种情绪的带动下崩溃,发展到另外一个极端。到最后,究竟什么才是恶,反而不那么清晰了。
2
文字是刀,言语是剑。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该轻易地、盲目地将这些刀剑对准具体的个人,它更多的应该是挥向强者和邪恶。咪蒙这样的文字里是带有杀气的,长期浸泡在这样的文字里,读者也是可以培养出杀气的。
或许刘鑫的做法足够可恶,但并不是邪恶。退一万步说,至少她不是凶手,至少她在法律上是没有责任的,哪怕她在道德上一无是处,我们真的可以以道德的名义判其十恶不赦吗?如果真的如此,法律何以没辙?
咪蒙一直在褒贬“理性人”,其实她在文章开头,就恰恰给出了一个绝对理性的选择题,这个选择题她引自知乎:
她的妈妈悲痛欲绝,你会怎么做?
1.迅速安慰她妈妈,表示自己就是她妈妈的第二个孩子,同时严惩凶手,报答好朋友的救命之恩。
2.迅速把她妈妈拉黑,欢天喜地地烫头发,买新的包,和朋友出去吃饭,自拍发朋友圈。如果她妈妈找上门来,就骂她女儿短命,撇清所有关系。
这样的选择,就是一种极度的理性模拟。暂且不说,两个“迅速”几乎没有常人可以做到(刘鑫也不是迅速拉黑),这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价值判断,过于粗暴简单,是缺乏想象、脱离现实的。
3
更可怕的是,这是一篇杀气腾腾的文章。在文章的最后,咪蒙号召大家签名支持陈世峰死刑。并称,听说之前日本有先例,有人死刑请愿人数多达33万,法院就判了死刑。现在支持陈世峰死刑的人,已经有29万了。
▲日本媒体报道本案嫌疑人陈世峰。
以咪蒙的粉丝基数和号召力,凑够这个数字很容易,但杀了陈世锋,大家真的就都痛快了吗?
杀人偿命,是我们朴素的、传统的价值观,一些国家的法律,也在践行着这一价值观。但也要看到,在有些国家,是没有死刑的,或者死刑并不是那么轻易判决。到底什么才是公正的审判,最终还是要在法庭上定夺,咪蒙直接在自己影响力巨大的公号里号召“处死一个人”,令人不寒而栗。
“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这个问题或许可以这样回答:除了上帝和法律,没有人可以制裁人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247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