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留几手: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东北衰落的原因

最近和网友聊起历史,写了古代老百姓吃肉困难,有网友指出了我的错误之处,告诉我:“手哥,你的说法有错误,我家是东北人,一直有肉吃,没挨过饿。”我这才想起来,我是离家太久了,中国还有东北这么一个独特的地区,我需要反思。诚然,东北现在衰落的比较严重,但自清末以来,的确没怎么挨过饿。而且建国后,还一度是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之一。为什么东北在改革开放之前,经济各项数据遥遥领先,然而改革开放之后就扭头下降了呢?

东北为什么现在衰落的这么严重,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许多学者都研究过。猜测的原因很多,有气候环境说,有行政体制说,有思想观念说。看似都有道理,实则没有触及根本。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我也经常被人问到过这个问题,一度很尴尬,不知道如何回答。最近我纵观古今中外历史,无意之中,竟然从历史中找到了答案。很可能是发现东北衰落原因的第一人。

不卖关子了,先说答案吧,就是人不行。

分析东北,肯定离不开东北人,那么东北人都是哪里来的呢?众所周知,东北是满清的发源地,但是随着满清的入关,基本没有什么人口了,只有部分少数原住民,可以忽略不计(是数量忽略不计,不是少数民族不重要的意思)。

因为东北是满清发源地,清朝皇帝一直不开放东北,怕坏了祖宗风水,直到1743年乾隆八年,中原连续发生大规模饥荒,老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朝廷压力很大,才放了部分百姓出关去东北开垦,就是著名的“闯关东”,这也是第一波闯关东。但是这一时期去的人数还是比较少,大概是百万左右。

东北的第一代移民,就好像是欧洲人刚刚登陆美洲一样,发现这片神奇的土地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就是当时东北的情况,而且种地也比内地容易,撒下种子就能丰收,没灾没涝,根本不用费心耕作,第一代移民很快把这个信息传给老家亲戚,陆陆续续就一直在小规模的偷摸移民。

真正大规模的第二波“闯关东”发生在清末1860年后,清朝内忧外患,灾荒不断,俄国人趁机入侵东北蚕食我们疆土,朝廷有心无力,干脆就开放了山海关,谁爱走谁走吧,也不拦着了,走过去算你有本事,饿死在半道那就没办法了。这期间,大概有1000万人口涌入了东北,其中大部分是山东、河北、河南的移民。这也就是解释了,为什么北方人语言基本是相通的了。

第三波移民潮发生在1920年后,民国时期,原因和前面大同小异,不多说了。

中国人大部分是农耕人口,历来是乡土情结最严的民族,老百姓宁可饿着,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土地。著名的史学家刘平就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胡人可以隔三差五就来中原抢粮食,可是中原人口即便是发生了大灾荒,宁愿啃树皮,啃黄土,都不去草原上抢点羊吃一吃呢?我想,除了农耕民族打游牧民族比较费劲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离不开自己的土地,太热爱自己的乡土了,害怕背井离乡,走到草原就走不回来了。

那么我们就不难看出,当年那些闯关东的农民,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才愿意放弃农民的身份,成为一个流民,背井离乡。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有点“背弃祖宗”、“数典忘祖”,实在是不愿意啃树皮、黄土,丢失了中国人逆来顺受的品格。特别是闯关东80%以上都是山东人,山东是孔孟之乡,是传统文化传承最好的一个人口大省,连山东人都跑了,当时的凄惨程度,可见一斑。

到了东北的这些移民,生活怎么样呢?有史可查,生活好不到哪去,但是饥荒没有了,吃喝还是不成问题的。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身边的一些长者,特殊的那几年,咱们这边有没有饿死过人?答案高度相似,那几年,就是吃肉费劲点吧,但是吃饱是可以的,没听说过谁家饿死人。

曾经我上大学的时候,有南方同学问过我:“你们东北冬天那么长那么冷,怎么熬过来的?”我说就正常在家呆着啊,家里有暖气。他继续问:“那农村怎么办呢?吃什么啊。”我告诉他农村人烧炕,就正常吃饭,在家呆半年。半年,整整六个月,啥也不干,就干呆着。当时这个南方老铁脸上流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人还可以呆半年不干活?有点颠覆了他的认知。

事实就是这样,当中原大部分老百姓吭哧吭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地只为了一口粥艰苦活着的时候,东北农民却可以在家里躺半年。最重要的原因不止是土地肥沃,而是因为东北到内蒙之间有大片大片的草场,汉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可以自由的大面积养牛养羊了,而且吃牛肉也不犯法了,还可以喝上牛奶。确切的说,东北人过得是半农半牧的生活,牛羊猪都可以自由吃了。这时候,老祖宗躺在炕上,想一想过去这里被叫做“苦寒之地”,好像也不是那么苦,心里有了丝丝慰籍。虽然祖谱都丢了,但毕竟人活了下来,也就减少了些许背弃祖宗的罪恶感。

曾经历史上,我们是牛比人贵,纵观全球,有哪个国家法律规定吃牛肉违法,杀牛要偿命?咱们这是全球独一家,实在是太贫瘠了,想起来我就落泪。东北老祖宗,这时候不但会种田养猪,还学会了养奶牛,挤牛奶等胡人的本事。因为这些“毛病”,有时候南方老铁也骂我们是“臭鞑子”,骂就骂吧,怎么办呢。毕竟老祖宗有过逃荒这种不光彩的历史,无话可说。反正先吃上肉再说吧。

哈尔滨,曾经被称作东方莫斯科,是远东第一大城市。建国后,东北仍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共和国长子。重工业,粮仓,林场,牧场,油田……东北的城市几乎是千篇一律,都是工厂和家属楼,附属学校,附属医院这样构成,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雏形。我小时后,我们当地的建筑工作一度被江苏人垄断,本地人没有干的,嫌弃累。当时还不叫农名工,我们都叫他们“外包工”,叫江苏来的外包工“老江苏”,没有贬义。但是外包工工作极累,还危险,赚钱不多,这导致我小时候长期误以为江苏是一个很穷的省。由此可见,当时东北的经济状况是相当不错的。

东北的衰落是从何谈起呢?就是改革开放之后,西方资本,港资,台资都涌入了。南方有大量的农村闲散人口,劳动力特别的丰富,外资企业在长三角,珠三角一带建立了大量的工厂和纺织厂,以极低的成本获取了大量的劳动资源,就是人。这么一来,东北的工业自然毫无优势可言。国营工厂企业陆续关门倒闭,这是一个必然。当然这个话题就比较大了,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不细说了。

我曾经去过深圳东莞一带的工厂参观,发现许多流水线上的工人,都是特别稚嫩的面孔,大概也就十八九岁,实际一问,更小,16岁的都有。这也颠覆了我的认知,这些都是半大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宝啊?怎么就跑到工厂里来干这么枯燥无聊的工作呢?后来在南方一带调研,终于发现原因,中国的农村闲散人口,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超乎想象。而且因为大部分人不在体制之内,超生了也没事,使劲生,放开了生,是一种常态。这在东北极为罕见,主要是大部分东北人在体制内工作,超生很容易被组织惩罚,所以自然也没有那么多闲散孩子。

我曾经问过一个流水线小工,在这工作好?还是在家念书好?他说:“打工好。”我问为什么呢?他说:“在家没有肉吃,工厂有肉,还有钱赚,念书没用。”我当时真的极为震惊,但又无话可说。我调研了很多这类型的工厂后有一个发现,就是这些工厂里,有广东广西的,有湖南湖北的,有云南四川贵州的。但是,几乎就没有一个东北人。后来通过一个小工联系上曾经在工厂干过几个月就走了的东北小孩,才聊了一聊。

我问他怎么不在工厂干了,他不屑的说,你知道外面人管我们叫啥吗?我说叫啥?他告诉我,叫“厂狗”。然后开始吐槽“那工作就TM不是人干的,一站站一天,谁TM受得了啊?上厕所都要打报告,还赚不了几个钱儿,啥也学不到,我宁可在家呆着。”我想这就是目前的现状,东北人被惯坏了,特别是年轻人,宁可躺着混吃等死,也不愿意去血汗工厂干活。

还有一次,我在深圳洗浴中心,遇到一个搓澡的老大爷也是东北老乡,我纳闷大爷怎么这么大岁数还出来打工呢。然后大爷笑着告诉我:“小伙纸,我不是农民,我家就搁这块,孩子都搁这上班,我寻思在家也没啥事,就来这给人搓澡。解闷,还能赚点钱,挺好滴。”我问大爷之前是干啥的,大爷从内裤里掏出一本高级技工证书,卧槽,原来大爷曾经是国有大型工厂的车工,职称相当于助理工程师。我说大爷也算是有一技之长,怎么一下子沦为臭搓澡的了?大爷也很惆怅,哎,厂子都黄了,我这么大岁数,到工厂,谁要我啊?

由此,我陷入了长长的沉思。有技能的东北工人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啥也不会的文盲少年在流水线上当螺丝钉,这样真的合理吗?也许,东北人,真的是安逸的日子过惯了。说句不好听的,很多的东北老弟,宁愿去混社会,也不愿意下工厂;很多东北老妹,宁愿去夜总会,也不去给人按脚。可能真的就是这一二百年来,没有尝过饥荒的苦,没有过过那种为了一口粥就可以给人卖命的生活吧。好日子过惯了,回不去了。写到这里,我的泪水已经把键盘打湿了。

简单来说:东北的社会发展是农耕->半耕半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雏形。并没有太多的农村闲散人口,也没有过血汗工厂。历史上不是没有过外资去东北建厂的事情,可是外资到了当地,除了被政府忽悠外,更大的原因是“招不到人”,“但凡有口饭吃,谁TM给你干那活儿啊”、“给国家打工,也不给你们这些资本家打工”这是大部分东北人的普遍思想,没遭过罪,吃不了苦。到了南方招工就不一样了,大家抢着干,苦点累点,也比在农村呆着种地强吧。南方社会发展是农耕->资本主义,把南方老铁搞进工厂打工,很容易;把经历过社会主义初期甜蜜时代的东北老铁骗进工厂,太难了。

这就好比美国人不愿意缝衣服,把缝衣服的工作都交给洪都拉斯、厄瓜多尔人一样。突然有一天,形式倒转,美国人得自己去缝衣服了,这谁受得了哇?大部分东北人就是如此,仍然没有认清楚现状。

不过好在互联网时代来了,过去东北人不是在冬天在屋里猫冬六个月么?没啥事就闲扯犊子,吹牛逼,练就了不错的嘴皮子功夫,还发展出了扭秧歌。说到扭秧歌,再扯点题外话,社会富足的情况下,才会发展出歌舞,人吃饱了才有精力干别的事。我多次去过藏区,藏族老铁一点都不扭捏,音乐一响,男女老少都能跳起来当地叫“打锅庄”的一种舞蹈。可是中原老铁就差点意思,你让老农民跳一个,脸一红,直摇头。我们才发现,汉族竟然没有自己的民族舞蹈,宫廷里青楼里那些就不说了,我指的就是那种可以男女老少共同参与的舞蹈,翻开历史,空白。可能扭秧歌是咱们汉族第一个民族舞蹈吧。

跑题一下,回到前面说的东北老铁嘴皮子功夫比较溜,所以不少幽默搞笑演员是东北人,互联网时代,不少网红也是东北人,尤其是各种主播,也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吧。但这毕竟不是长久生意。

东北的衰落,短期看来是止不住的,长期开来,前景也不明朗。留几手,手哥,可以说是东北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发现了东北衰落的原因,不亚于张骞出使西域。虽然发现有功,但是却找不到答案,痛心疾首。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289789.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