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和蓝--:
给“出国一切好”的人们泼点冷水。
这是我们社区的星期天,大街上,除了我,一,个,人,都,没,有。
这还是在布鲁塞尔,国际化大都市。
我和妈妈视频,手机照到窗外的街道,妈妈感慨:“这么半天了,看到你们街道上一个人都没有。”
大家可以想象,在偏僻的小城市和乡村,是个什么情况,基本上可以用“死寂”来形容。我出国第一年,在法国小城读语言的时候,就是那种死寂的感觉,城市相当漂亮,但是特别寂寞,我好几次给弟弟打电话说受不了了,想回国算了。于是第二年毅然去巴黎。
即便是在大城市,人们也是很个人主义的,邻居交往很少,晚饭后都把自己关在家里。
当地人有他们自己的文化,他们从小受的就是个人主义教育,对这种情况还可以忍受。但是一个习惯了共生文化的中国人,到了这样的地方,一切熟悉的感情支持系统都会归零,和当地人无法共生,就会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死寂。
我前些年,还在适应期的时候,有时候和老公吵架,会体会到一种刻骨的孤独。你连一个倾诉的人都没有。
在国内,如果和老公吵架,我还可以回娘家,找弟弟妹妹们朋友们倾诉,获得家人朋友的支持宽解。但是在国外,那时候感觉就是彻底的孤独无助。
我父母经常吵架,闹得不可开交,但是在村里,有一个很大的感情支持系统,邻居们亲属们都会来劝解,女人和女人聊聊,安慰一番,男人和男人聊聊,开解一通,然后大家情绪就平复了,日子继续过。
我父母那代人是不可能离婚的,也没有条件离婚,我爸爸和我妈妈都没有能力一个人抚养四个孩子,他们只能凑合着过。两个人确实经常鸡飞狗跳,但是并没有发生恶劣的事情,因为,村里有一个感情支持系统。
毕淑敏的很多观点我不认可,但是她有一点说得很对,就是,人,是生活在关系中的,人需要一个感情支持系统,亲情,友情,同事,这个系统看上去是无形的,你平时也觉不出多么重要,但是在关键时刻,这个系统就会启动,给你很多支持,让你度过各种危机。
在国外,完全是另外的文化。夫妻吵架,邻居不会来劝解,而是叫警察。夫妻有问题,没有亲戚朋友宽解,而是去找心理医生。警察和心理医生对你,是没有感情的。你的感情依然得不到满足,你只能学会接受现实。
欧洲文化(当然每个国家也不同),有很多好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就是人容易孤独,人必须学会和孤独相处。当然他们也有很多缓解孤独的办法。
他们自己已经习惯了,但是一个中国人,突然来到国外,国内的感情支持系统不再起作用,一切归零,你就有一种巨大的陌生感和失落感,孤独感。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来重建自己的关系和精神生态。即便如此,也永远会有一些莫名的异样感和寂寞。
我就是我为什么依然需要经常回国,依然需要微博,需要和中国人聊天,需要和中国移民朋友经常见面。我不可能完全根除我在中国35年的感情习惯。
国外确实有很多好,但是,并不是说你出国了,一切都好了。这是个很漫长的适应和重建的过程。
和老外结婚的,也有很多离婚,孤独,自杀,发疯等等。出国不等于进到天堂,和老外结婚也不等于一下子就得到幸福。生活没有那么简单。我们的精神,感情,也没有那么简单。
@阑夕:在很多议题的争论方面,现在已经不是分歧与否的问题了,而是两套价值观体系是相互冲突和南辕北辙的,我称作是猫的生物在你那里压根就叫狗。比如这段在作者看来是好事、是优于所谓外国的人间温情,而在我看来却是彻头彻尾的悲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290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