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条新闻。一个10岁的女孩子带糖果去学校被老师通报批评了。老师要求孩子回家请家长,女孩放学后哭了一路还是没有回去,最后选择了跳楼。
评论里几乎清一色指责孩子“玻璃心”、“承受能力太弱”。然而我却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件事,同是学生因为很小的事被老师批评并要求请家长【具体原因我已经记不清楚,只记得当时曾想“这么小的事哪至于大动干戈”】,孩子很快便选择了喝农药自杀。男孩母亲在事后接受的采访令我非常惊讶,她说自己儿子回家后把事情告诉了她,而她对孩子说“等我干完手上的活再打你”,没过多久男孩战战兢兢地告诉她,自己因为害怕而喝了农药。等送至医院的时候一切已经太迟了。
男孩的母亲把孩子的死亡归罪于老师过于严厉的管教。但从她的叙说里却分明能看出来,孩子并不是死于严苛的规则,而是死于对打骂的恐惧——面对外界不合理的对待时,生活在健康家庭中的孩子或许会感到委屈不快,但并不会想不开。他们对自我的坚守、勇气与镇定源于身后明理的家人。合格的父母即使批评,也不会将任何小的错放大至无可挽留的地步,不会以此为借口、肆意将孩子当做发泄来自生活的怨气的活体沙包,不会用恐惧、羞辱与疼痛来实施控制。
越是无能的成年人,越是热衷于此类活动。现实生活中充满挫败和痛苦,欺负谁都没有欺负孩子的代价轻。怼老板轻则被穿小鞋重则丢工作,欺负身边的成年人还不知道会不会碰上硬钉子,就是骂几句服务员,保不准也会遇到睚眦必报的变态,给你兜头淋上一头刚出锅的热汤。
可小孩子即使伤心愤怒又能怎么样?哭得越是响亮,反而越能凸显成年人的力量感,在现实里受到的怨气不满似乎也就烟消云散了。要是欺负的是自己的孩子,还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一句话能做免罪金牌。
“请家长”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稻草的背后,是无数次自尊的破碎、委屈的积累、粗暴地碾压与恐惧的无处宣泄。作为孩子最可悲之处,在于你是不具有生存能力的,你不得不依赖无法选择的父母活下来,无论他们糟糕到了怎样的境地。
无处可去,无家可归,寄人篱下。这是许多人真实的童年。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29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