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中国的社交领域已经到终局了吗?

image

@阑夕:就在今年微信公开课的当天,今日头条的新晋CEO陈林在知乎上实名提问:「中国的社交领域已经到终局了吗?」

显然,这不是一个真心需要答案的问题,和马化腾利用知乎推动公众对于产业互联网的话题产生兴趣其实是为了引出腾讯拓展企业级市场的战略节奏一样,陈林为之抛砖引玉的,还是今日头条自家欲说还休的那款——可能还不止一款——尚未问世的社交产品。

在微信崛起但并未称霸的年代里,网易曾经试图和运营商合作推出意在抗衡的移动社交应用易信,丁磊一度被吐槽产品体验的记者问烦了,反过来对在场的记者提问:「你们就那么希望微信垄断吗?」

有少数几个记者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唯一标准答案,喃喃的说不希望,于是丁磊就很开心。

事实证明,客观世界的运转规律,的确不受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像Facebook陷入隐私争端并遭致大量用户公开表演在线删除账号之后的一个季度,它的财报显示MAU仍在稳健增长,星火并不总会燎原,何况互联网本身就不啻于一个大型的刻奇现场。

天下苦秦久矣,和亡秦必楚之间,划不了等号。

今日头条的社交悬念,其实在于它究竟是想从作为主航道的通讯层面切入,直接挑战微信的关系链,还是借着新闻及短视频的内容积累,和一众新锐那样绕道兴趣社交迂回包抄。

前者推墙,后者打洞。

时至今日,除了陌陌之外,微信之于中文互联网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网易的易信、阿里的来往均已弃场——而陌陌在转型直播平台之后,社交属性不复从前。

罗永浩的子弹短信倒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直奔一个替代方案的角色而行,纵使有着甚至连大厂都难以匹敌的冷启动流量,但是一鼓作气的后面,是意料当中的再而衰、三而竭。

「网络效应」的力量并非只会停留在纸面上,微信高达10亿的MAU/DAU——几乎没有差距——同时意味着10亿级别的高频节点,在这种规模的连接密度和沉没成本面前,竞争是一件近乎奢侈的事情。

所以围绕内容出发的兴趣社交才成为某种涓滴实践,既然无法说服用户重构自己的通讯录,那么凭借信息获取的渠道再造,即浅层次的社交——认识感兴趣的人——就在概率上赢得了更多的青睐。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陌生人社交的一种形式,无论是通过订阅关系,还是营建社区组织,其痛点始终是帮助用户发现新的世界,如同在他们面前开启一扇又一扇的门,然后看看会是相逢恨晚的拥抱,还是意兴阑珊的路过。

然而陌生人社交的终点,从来都是升级熟人关系,坐在终点摘桃子的,也不曾有过除了微信之外的身影,「聊得真愉快」、「很高兴认识你」、「要不要约个炮」的下一句只会有「不如咱们加个微信吧」。

这种坐享其成的定位本身,就是微信牢不可破的壁垒。

当然,「打败XX的不会是另一个XX」的万能句式在这里依然可以登场,无论是微信的成功,还是对手的失败,都不影响今日头条作为独立概率的又一轮单挑结果。

稻盛和夫曾经悲观的说:「和人类一样,任何显赫一时的东西终会因为短暂的生命力而走向灭亡。」

但是其实我们都不知道短暂的尺度究竟如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293214.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