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球方面我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来论述,其实就是技术革新的红利(主要是医学方面)被 80 后吃的非常彻底,加上一些网球在材料技术上的变革导致打法同质化,新人不易出头。然后 90 后上来的时候又面临多元化的冲击,人才接不上。
网坛 90 后,扶不起的阿斗?
2008 年,由于罹患单核细胞增多症,费德勒状态大幅滑落。加上纳达尔的进一步蜕变,男子网坛的王权发生了更迭。而以纳达尔为首的 85 后一代纷纷揭竿而起,蚕食 80 后的版图。这一年年终,85 后在世界前十中占据半壁江山,更是三位杀进前五。
现如今,整整十年过去。最新一期 ATP 排名前十的名单中,居然有 6 位依然是 85 后,甚至还有一位 80 后——费德勒(how old are you?)。1990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的球员中,排名最高的竟然是 95 后小兹维列夫。也就是说,在最当打的年纪(24-28 岁),90 后仅有两位跻身世界前十。
(注:网坛年纪的划分通常五年一代,“90 后”一般特指 1990-1994 年出生的球员。)
如果说排名代表着全年表现的稳定度,那么在重大赛事的表现,90 后的成绩更加惨不忍睹。自从上个月底西里奇度过了 30 岁生日,这个世界上已经不存在 30 岁以下的男子大满贯单打冠军。除去不可统计的上古时期,这是男子网坛头一遭出现这样的情景。
别说冠军遥遥无期,连大满贯决赛的滋味,也只有拉奥尼奇和蒂姆两位 90 后各品尝过一次,一盘未得。甚至把标准放宽到大满贯半决赛,90 后至今也只有可怜的 8 人次。
85 后,被逼出来的最强一代
2005 年,一条麒麟臂、一双飞毛腿的纳达尔仿佛外星来客一般突然降临,直接统治红土赛季,开启了他出道即巅峰的征程。两年后,德约科维奇在罗杰斯杯连克世界前三,接着在美网决赛惊出费德勒一身冷汗,翌年澳网横扫费德勒捧杯,其父高呼“旧王已死新王当立”。2008 年底,穆雷成为世界第四,网坛“四巨头”格局正式形成。
随着德约科维奇今年美网夺取第 14 座大满贯奖杯,费纳德正式锁定男子网坛历史前三人。任何一项其他运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曾像过去十年至今的男子网坛这般暗无天日。不论从展现的技战术水平,大满贯决赛、半决赛、八强数量,还是大师赛冠军数来看,穆雷在任意其他时代,都足以成为 7 满贯左右的一代王者。可现实中,他只有三座大满贯奖杯,年终第一也只有一次。而下一层级的 85 后们的处境,则更加悲惨。
以往在其他时代的黑马们,爆种战胜一位 BUG 球员就有机会成为一满贯暴发户。可是在这个时代,想突破四巨头的重重封锁,近乎天方夜谭。在这恐怖统治下,练就出瓦林卡、伯蒂奇、特松加这样稳固的第二梯队。加上晚熟的 80 后费雷尔,这四位曾被网友戏称为 Small 4。
这四位球员的职业生涯有着略显怪异的曲线。惯常的 25 岁之前的上升期,只有特松加表现尚可;而球员本应在 25-28 岁之间达到生涯最高峰,也只有特松加勉强符合。其他三位生涯的成就巅峰,反而在 28-31 岁之间,本应属于“下滑期”的年龄段。说他们都有着逆生长的能力显然不太合理,成因恰恰在于,熬老了广大 80 后好手之后,90 后依然无法威胁到他们,于是他们成为了四巨头的门卫一般的存在,横亘在新生代和巨头们之间。
多年以来,90 后不但遇到 Big 4 便望风披靡,连面对 Small 4 的第二梯队,也是屡败屡战。更悲剧的是,当最近两年,四巨头轮流宕机,Small 4 终因年纪渐长力不从心,但杀出重围取得突破的依然不是本该步入巅峰的 90 后,而是原本第三梯队的巨人们。
奎雷伊在去年首次杀进大满贯四强;伊斯内尔今年在迈阿密成为最年长的首夺大师赛的选手;安德森更是在去年将四大满贯的最佳成绩挨个刷新一遍,又在今年温网勇闯决赛。也许是身高和发球更能抵受岁月的侵蚀,这几位都在 30+ 的年纪打出了生涯的新高度。此外,还有德尔 - 波特罗和西里奇两位刚满 30 岁的“年轻的老将”依然状态火热,对巨头下滑留出的空缺虎视眈眈。“大菠萝”还时隔 9 年之后,再度品尝大满贯决赛滋味。
莫大的悲哀:打不过也熬不过
2002 年美网,已下跌至 17 号种子的桑普拉斯“爆冷”夺冠。休息了一年后,32 岁的桑神在美网开幕前宣布退役。在过去的网坛,25 岁达到巅峰,28 岁开始走下坡路是正常现象,30 以后都是垂垂老矣。
但随着科学饮食和运动医学的发展,加上球员的自律,球员的运动寿命和巅峰期大大延长了。老一辈的网坛翘楚中,博格玩过的女人远多于他的奖杯,贝克尔、阿加西都曾是风流倜傥的花花大少。相比之下,如今四巨头的场外新闻简直无聊,清一色与青梅竹马的女友情感稳定,除了纳达尔都已结婚生子。巨头们树立了如此榜样,其他球员自然不敢放松自己。
医疗水平的作用更是不消多提。光是看看 2016 下半年报销动手术的费德勒如何枯木逢春,纳达尔三次进厂大修都如赛亚人一般满血复活,德约沉沦一年半后又秽土转生,变回无敌大磨王,你不得不感叹,现代医学打造出三具钢铁之躯。
另一方面,球场的降速和同质化削减了打法的多样化,这一趋势也更加不利于年轻的天才选手出头。90 年代,快慢速场地泾渭分明。桑普拉斯、贝克尔等发球上网好手在温网、美网和年终总决赛所向披靡,但在慢速的红土场上,统治者永远是拉丁语系为主的一干底线好手——戈麦斯、布鲁格拉、库尔滕、穆斯特。
从 2000 年以后,为了增加比赛回合,提高观赏性,ATP 决定逐步降低球场速度。温网从 03 年后便逐年替换成弹跳更高、球速更慢的草种,北美三大赛(加拿大、辛辛那提两站大师赛加美网)更是从球场速率 50 以上的快速变成如今 35 左右的中速。
加上拍线技术的革新,球员越来越容易拉出兼具速度和旋转的穿越球,纯发上打法在 21 世纪已然寿终正寝。最具标志性的就是温网草地上的磨损痕迹,从过去的“工”变成了“一”。底线相持成了如今网坛几乎唯一的主流打法。
80 后球员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他们的青少年时代依然是百花齐放的。而在这大趋势下成长起来的 85 后,无疑是最如鱼得水的一代。他们体能出众,速度力量兼备。尽管击球灵性和手活精细程度不如 80 后的少年天才,但稳定性极佳。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年轻球员想出奇制胜已变得几无可能。而硬桥硬马和 85 后比拼经验和基本功,毫无疑问处于劣势。
但想要积累经验,足够的比赛场次和大赛场面必不可少。然而遗憾的是,在网球界残酷的单淘汰赛制下,低排位的年轻人往往在大赛里总是早早出局,想填满自己的赛程只能回到低级别巡回赛甚至水平更低的挑战赛,想迅速提升水平就变得难上加难。
男子网球界的生态危机
相比于男子 90 后球员的一群“废柴”,女子网坛不乏后起之秀。早在 2010 年沃兹尼亚奇便登顶世界第一,2011 年科维托娃就在温网实现了 90 后大满贯的突破。此后,哈勒普、穆古鲁扎、史蒂文斯等 90 后已成为女子网坛中流砥柱,更有奥斯塔彭科、凯斯和新科美网冠军大坂娜奥米等 95 后大满贯得主。
毕竟,世界上没有什么女子运动的收入可以和网球相比——也许除了女子高尔夫。但在男子项目中,能挣钱的项目比比皆是。费纳德作为怪物级别的选手,生涯总奖金不过一亿美金出头。与 NBA 的大牌球员们依然相去甚远——尤其在前年工资帽暴涨后,一份顶薪合同即可达到两亿。
网球比赛都是杯赛制,越到后面的轮次,奖金几何级数增加。反过来说,一轮二轮游的奖金少得可怜。而排名在前 20 之外的选手们,往往比顶尖球员更依赖奖金。毕竟,丰厚的代言合同都是前五或者前十的人才能享受到的。
在 NBA,只要你签下一纸肥约,接下来的几年不论你因伤报销,还是自甘堕落,这份合同绝大部分受保障的金额都会划入你的账户。但在网球界,休战就意味着没有奖金收入。
反过来,网球选手还要负担自己团队的开支,包括教练、理疗师、营养师,当然还有经纪人和家属的随行费用。每年世界各地飞行比赛,光机票就是厚厚一摞。在 NBA,你可以舒服地拥有长达半年的休赛期,赛季中也能有一半时间舒舒服服地住在家里(主场比赛),客场最远不过 5 个小时航程。
乌克兰球员斯塔霍夫斯基在 2013 年温网第二轮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他淘汰了卫冕冠军、7 冠得主费德勒,这是后者 15 年来出局最早的一次大满贯之旅。2012 年他曾接受过一次采访,当时排名 72 位的他深刻揭露了网球运动员的窘境:他需要支付团队成员的税前收入;他自己的奖金收入要扣除平均 30%的税。因为比赛的不确定性,他只能买当天的全价机票——从来只坐经济舱。参加印第安维尔斯和迈阿密这样的大师赛,如果止步第一轮,恐怕奖金还不够支付旅途和食宿的费用。
斯塔霍夫斯基说,在他 25 岁的一年里,他挣了 42.8 万欧元的奖金——税前,但仅仅“比赛开支”这一项就花掉了 17 万欧。他自己预计,如果打到 32 岁退役,生涯累计下来的净得,不过 50 万欧元。要知道,这是一个领域 top100 的优秀人物。NBA 不过 400 号人,top100 已是铁打的先发,年薪不说 1500 万,全额中产保底应是手拿把攥。换做欧洲足坛,税后年薪百万也不成问题。况且网球运动员的培养费用,本身较足球、篮球,也更高昂。
如何打破阶级垄断?
好的狙击手是子弹喂出来的。90 后始终被压制,大赛破茧遥遥无期;越是如此,长青的 80、85 后们的江山把持得便越牢固。加上低排位选手收入情况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宁愿孩子往其他项目发展。久而久之,男子网坛只剩下一群老家伙,且阶级固化严重。2004 年男子排名前 100 名的平均年龄是 23 岁,到了 2017 年,这一数据变成了 28 岁。
对于球迷而言,四巨头领衔史上最强的 85 一代,精彩比赛十年不断,自然是无比的幸事,堪称“最好的时代”。但对于广大其他球员,以及男子网球的未来而言,这也许是盛极必衰的开端,也是“最坏的时代”。眼下,90 后已有未富先老的趋势,95 后似乎已赶超 90 后同年龄的成绩,但仍未达到抢班夺权的程度。
作为曾经的网球超级大国,美国网坛已黯淡多年,如今只有 33 岁的伊斯内尔勉强维持昔日的荣光。看看四大联盟的工资单,你就不难理解美国青少年的选择。欧洲一家独大的局面,已将近 15 年。但随着欧洲经济的下滑,网球的人才断代,也许会越发严重。
推翻旧秩序的革命策源地会在哪里?亚洲出现一位大满贯半决赛的郑泫,都能惹来一阵惊呼和媒体的无尽遐想;澳洲的天才们,托米奇、基里奥斯、柯基纳基斯,天赋未必比得上前辈,挥霍天赋的能力倒是一个赛过一个。人们对于下一站天王,似乎已经没有了期盼,只是静静欣赏老巨头们看一天少一天的表演。也许,真的只有这一代传奇彻底落幕,新的传奇才有机会站出来。只是到那时,人们对于网球的热忱,不知还会剩下多少?
来源:网易体育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295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