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于谦与北京城

@马伯庸:查资料时忽然看到,于谦——明代的于谦——是永乐十九年的进士,而永乐十八年北京城正式修好,永乐皇帝刚搬进去。我心想这岂不是说,于谦是大明第一批在北京科举的士子?后来一查,原来不是。永乐十年是最后一次南京春闱,从永乐十三年开始,无论会试殿试全都移到北京举办,于谦是第三届。

这可实在太惨了,北京的早春二月可不比南京,天气苦寒干燥。而且永乐十三年那会儿,南北漕路刚刚修通,整个北京城就是一片大工地,皇宫都来不及建,贡院就省省吧,考棚只能拿木板加苇席随便一搭,完全不抗冻,考生还得自己生火盆。

估计当时最反对迁都的,就是这帮士子。好好的在南京春天里考试多舒服啊,考完拐弯就是十里秦淮可以放松一下,北京考完就只能去工地搬一会儿砖来运动取暖。

当然,永乐十三年、十六年的考生也不必太感叹命不好。到了永乐十九年,北京城修得了,大概是皇上觉得这种艰苦环境有利于磨砺意志,贡院始终保持这种简陋风格,没改。永乐十九年以及此后的每一届,都得窝在这个破棚子里考试。

结果到了天顺七年,贡院出了回大事。“二月戊辰,会试天下举人,火作于贡院,御史焦显扃其门,烧杀举子九十余人” 。英宗一看,赶紧每位死者都赐了进士出身,在朝阳门外埋了六个坟包,说是天下英杰冢。至于会试,只能推到八月,殿试要等天顺八年三月——但是,英宗一月份就死了,这场考试他到底也没见着结果……[允悲][允悲][允悲]

顺便说一句,当时锁门的御史叫焦显。民间纷纷传这名字不好,焦嘛,所以火灾了。陈洪谟《治世馀闻》记了老百姓两句顺口溜:“御史原姓焦,科场被火烧”。后来这话传来传去,传反了,成了“科场烧,状元焦。” 意思是这一届状元搞不好就姓焦。

这有典故可循。宋元丰八年,考试前夜,作为考场的开寺宝突然起火,烧死了一大堆考官。后来复试,状元叫焦蹈。民间传言说不得“开宝火,安得状元焦”。

推古及今,天顺七年这一科史上最倒霉的考试,状元怎么也得姓焦吧?结果八年殿试结果一出来,状元叫彭教为状元,科学教押韵的做人。但押韵党不肯服输,因为这一科里后来最有出息的,不是彭教,而是二甲里的焦芳,乃是做到首辅的大人物。你看,命运还是押韵的!

真是没救了。

顺带一说。今人陶易的《贡院火灾悲喜录》里还记了一条关于这一届倒霉科举的八卦。《江西通志》里说,江西有个考生叫吴野,从小手边就带着一块砚台,特别喜欢,还把自己名字刻了上去。他正好赶上天顺七年这场会试,活活烧死,死时还拿着砚台。打扫的人靠这个,才算分辨出他身份,单独立了一块有名字的墓碑。

而当时另外还有一个陕西考生,叫雷泽。他赶考路上梦见一个仙女,给他看一张红榜,上头没有他的名字,但榜首状元叫吴野。贡院起火的时候,雷泽翻墙跑了,得以幸免,回过头想那个梦,红榜就是火榜啊,那榜上全是死人的名字……他再次参加复试,得中二甲,名词比焦芳低一点。大概是因为名字不押韵吧,所以也没人拿段子编排雷泽。

@马伯庸:其实我扒拉完这些资料之后,最大的感慨是:原来北京城正式诞生那一天,于谦就在那里,他一直想要守护这座城市,也许还有这一层缘由。他看到它生,它看到他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296332.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