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可能正活得好好的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各种动植物都活跃了起来,其中很多都选择在这个季节繁殖,所以,我们遇到动物的机会也就增加了,有一些动物因为一些意外情况或者天灾人祸落入困境,这时候进行救助是我们的选择之一。去年这个时候,我们也发了一篇关于救助动物的内容,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有需要的看这里:
但是今年,我们想把其中提及比较少的小型兽类的救助单拿出来说一下,因为最近我们收到了比较多兽类幼崽需要救护的求助,发现人们好像在这里有一些误解,希望更多人能有正确救助野生动物的观念而不是先抱回家再说的冲动。
太长不看版:如果遇到兽类幼崽,别管,快走,没了。因为连这点字都没耐心看完的话,就不要想救动物了,救助动物就是一件需要花费时间精力需要业务能力和财力投入的事情。低投入高产出的救助动物,不存在的。
其实每年一到了清明进山祭扫或者春天踏青的季节,就总有消息说哪哪哪捡到个什么小豹猫,小獾子,小果子狸之类的,然后已经抱回家了,问应该怎么喂。但问题在于它们的妈妈自己喂得好好的宝宝怎么就被人类抱回家了呢?
遇到哺乳动物幼崽应该怎么办?
其实一般人都是好心,说看到幼崽在那里没人管,怕冻着怕饿着或者怕下雨淋着,但实际上这是多虑了——野生动物要没有正常繁衍后代的业务能力就早灭绝了。所以请放心,您的担忧极有可能是多余的。
亲兽会知道自己一天应该喂几次孩子,保证孩子顺利长大。并且亲兽自己也要出去觅食,或许还会给孩子带回一些食物回来。它们的窝能遮风挡雨保暖,并且很舒适能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像这种环境中,发现两只小豹猫,那就是人家的窝,不动就好了,图片来自网络
并且我们认为有一些说法本身就成问题,比如什么路中间发现还没睁眼的某种兽类幼崽,这种小到爬出窝都不现实的幼崽怎么还能跑到路中间呢?另外还有一些情况是上山时候发现石缝中或者草丛茂密之处的兽类幼崽,我们在羡慕这好眼神好运气的同时需要提醒的是,这些地方本来就是它们做窝喜欢选择的地方,不要大惊小怪。
像这么小的猪獾,要说捡的,也是非常难以置信了。图片来自网络
像豹猫和果子狸,虽然都有很强的爬树能力,但是都会选择在地上的隐蔽处做窝。獾会选择在洞穴中繁殖,所以救助到的太小的獾我怀疑最初都是从洞里挖出来的。
如果是看起来已经能正常行走的幼崽在窝外活动,很有可能是跟随亲兽外出活动,或者窝就在附近,这时候一定不要打扰,惊扰可能会让它们母子失散,带来麻烦,也有可能会被不知道从哪跑出来的亲兽攻击,所以这种时候不要接近,可以在远远的地方安静观察,当然看都不看赶紧回避就更棒了。
如果已经不小心惊扰到了动物,也要马上撤离,它们母子会尝试重新找到对方,总比人还在那碍事要好得多。
这个大小的猪獾可能就是在刚出洞活动的时候被人不知道怎么想的“救”的,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遇到动物的窝,正确的做法是尽快离开,别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在那过多的停留可能已经被亲兽发觉影响它们正常的家庭生活。
如果发现幼崽的位置确实蹊跷,实在觉得担心,正确的做法(但其实我不建议大部分人这么做,因为我觉得极有可能不是给自己添乱就是给动物添乱或者给两边都添乱)是看下幼崽的体况,如果精神良好、体型丰满就可以了,明天可以再来看下,当然去的路上要格外留意,如果发现亲兽的存在,放心离开就可以了,如果亲兽仍然不在,再看下幼崽如果依然精神良好、体型丰满,证明它们有妈妈喂着呢,就可以安心离开了。
被救助到广州动物园的豹猫,别说想养昂,饲养违法的,摄影,高林丰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所有的查看过程,都不要接触动物,不要接触窝,野生动物对气味非常敏感,如果人接触了幼崽,不排除亲兽回来杀死幼崽或者放弃喂养的可能性,所以,一定不要动手,其实人站在窝边上已经给动物留下很多信息了,亲兽也很可能会因此把幼崽转移,等你再去的时候已经人去楼空,其实这相当于你已经捣乱了。
我们把幼崽抱回家之后会发生什么?
幼崽有可能因为个人不知道怎么照顾而死去。
有可能送到救助部门之后由于不知道怎么照顾而死去。
有可能遇到会照顾它们长大的人,然后这人休息一个周末,值班的同事不知道怎么照顾,幼崽死去。
有可能因为喝了牛奶拉稀死去。
有可能因为忘了取暖着凉死去,毕竟没有人能像妈妈那样每天用怀抱给它们温暖。
总之在人养的情况下有各种死去的方法,然后即便长大,还有可能跟人太亲近而无法放归,大自然永远失去了这几只野生动物。
有可能虽然放归野外,但是由于在圈养条件下没有亲兽教会它们寻找食物之类的生存技巧而在野外饿死冻死。
有可能因为没有学习过躲避天敌或者接触同类的方式而在野外被攻击或者不被同伴接收甚至攻击而死去。
总之我就不一一列举它们的一万种死法了,我想说的是,当它们被抱回家的时候,几乎相当于已经死了。即便活下来,重新回到野外的可能性也是非常低的,如果它们当时是一窝丰衣足食只是刚好被人看到了的宝宝,抱回家这个决定对于它们的命运就是晴天霹雳了。
由于可爱被捡回家的豹猫,还好后来在猫盟志愿者的协助下被森警救助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国宝熊猫在人工饲养繁育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人工繁育在圈养条件下长大的熊猫直至今日在野化放归方面也仍是步履蹒跚。这也证实了在失去亲兽的抚养后,处于圈养环境下的成长让野生动物极难重归野外。
台湾救助的豹猫,图片来自网络
另外一个例子,台湾的豹猫,相比大陆,台湾在野生动物救助方面的水平要高很多,即便做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但它们尝试救助野化放归的豹猫依然不能算成功。点击“这里”看救助台湾豹猫的纪录片。
所以,我们能做些什么?
其实我们通过观察也发现,往往被人捡到的幼崽都是像獾、貉、果子狸、豹猫、黄鼠狼这类的食肉目小型兽类,还有就是小刺猬。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动物的活动区域往往和人类活动的区域接近,人类的房屋或者农田周围也很可能给它们提供温暖以及鼠类或者昆虫等食物来源。所以当人类在它们的繁殖季节进入山林活动时,遇到它们的窝或者幼崽的几率就比较大,并且随着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提升,很多人会想去帮助它们,所以,我们做些什么是正确的呢?
北京的豹猫,它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既然前面一直在说把幼崽冲动抱回家是不对的,那除了什么都不做以外,做什么是正确的呢?
其实我们也总说保护不能只是动物保护组织或者机构以及科研院校去做的,远远不够,保护应该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做的,如果你想帮助你家附近的野生动物,你就可以成为它们的代言人把保护它们的事情讲给更多人听,也可以去尝试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比如,阻止偷猎的活动在这里发生。比如,去给附近的人们讲保护野生动物的知识和吃野生动物的危害。比如,减少可能给野生动物带去影响的农药的使用。比如,尝试通过科学的方法修复浅山区的生态环境等等。
当每个地方的人都开始守护自己所在的生态环境的时候,才是对那些野生动物和我们人类自己最大的帮助。
- End -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0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