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夕:有些公司上市的时候,它的用户会产生连带的自豪感,所以像是阿里在纽交所敲钟的时候,就邀请了淘宝店主、快递小哥这样的代表用户一起登台,算是展现共赢关系。
但是有些倒霉公司呢,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到了总算可以上市的冲刺阶段,却会遭到来自核心用户的拆台。
比如Uber。
这家估值超过800亿美元的巨型独角兽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上市工作,然后它在美国的专车司机们则同步计划着在上市敲钟这天退出App拒绝接单的联合活动,借此来向Uber施压,要求重视他们的改善待遇诉求。
Uber——或者说绝大多数的共享经济平台——都把服务的供应方定义为独立承包商而非雇员,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和平台之间的关系并不像员工与企业那样明晰,但是这种设定,又使平台在管理方面获得了过高的权力,包括毋须遵守最低工资的法律、不必承担社保的缴纳成本以及无法成立工会等等,这让司机们长期以来都很不满。
罢工活动的组织方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写道:「当全球都在关注Uber意气风发的上市时,我们要让Uber关注究竟谁才是为它支撑经济体系的角色。」
不过,从Uber的司机们列出来的主张清单里来看,有些内容也是在打他们自己的脸。
以前Uber在和传统的出租车公司竞争时,地方政府往往会拉偏架,试图设置不够公平的障碍,比如禁止Uber的司机跨州服务、限制一座城市里新增网约车的数量等等,在那些时候,Uber的司机们往往都和Uber站在一起,反抗这种缺乏友善的政策。
但是现在,当Uber的司机们取而代之的成为了「既得利益者」,他们的主张就变成了呼吁Uber禁止其他州的司机到本州来抢单子、不让Uber完全放开司机的申请入口以免订单遭遇稀释等等,所谓屠龙的勇士最后长出鳞片和利爪,实在是太形象了。
当然,Uber也在设法瓦解司机们的行动,就像历史上任何一场劳资纠纷的经典剧情那样,用来检验立场纯度的,永远是赤裸裸的利益。
Uber宣布,从它上市开始的几天内,总额高达3亿美元的接单补贴将会向其全球110万名注册司机发放,只要你正常工作,就可以获得100美元到10万美元不等的奖励,而活跃在网上的司机们则在相互监督,表示绝不接受这种哄骗策略,一定要坚持杯葛到底。
真是一出注定烂尾的好戏。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08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