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la
看邢立达发了快200篇SCI,凭一己之力把中国地质大学排名拉到了全球前80,就搜下他的履历,更惊讶了,他本科学的并不是地质学,而是听家人劝读了金融学,大学毕业后,去广东省委机关刊《南方月刊》工作,一年后赴成都理工大学进修研究生,为获取更多恐龙新资料,2010年考进了加拿大艾伯塔大学,从事恐龙学研究攻读硕士学位。2013年才开始去中国地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系统研究东亚中生代脊椎动物足迹学和缅甸晚白垩世琥珀这两点。
完美演绎了兴趣是最好的人生导师,邢立达小时候就爱看古生物故事,高中的时候办恐龙网站,给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老师写信交流,毛遂自荐和世界著名恐龙专家董枝明去云南野外挖掘恐龙化石。董枝明在恐龙研究领域是泰斗级人物,号称世界上命名恐龙最多的人。后来,邢立达即使一直从事其他工作,业余时间仍不断给杂志古生物专栏供稿,直到研究资料不够才选择继续深造。读博期间,邢立达团队发现了第一枚古鸟琥珀、第一枚恐龙琥珀、第一枚雏鸟琥珀、第一枚亚成鸟琥珀、第一枚介形琥珀、第一枚蛙琥珀,第一枚古蛇琥珀,成功集齐七龙珠。遇到一个重要的琥珀化石可能就要用掉一生的运气,结果他不仅遇到7个,而且仅用了两年时间,因此也有“人形锦鲤”的外号,登上了《科学》杂志封面和人物报道专刊。
果壳专访:O网页链接
知社:您科研事业一路走来,如今已作为elsevier的编委,是否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邢立达:没有。
知社:……
邢立达:好吧,刚才那是认真回答的,不认真的来说,我们的学科特殊性很强,我们呆在实验室的时间更少,更多的工作在野外完成,非常辛苦,现在很多学生可能会怕累或是怕危险什么的,但其实你不论做什么事情,大多数时候你的成果和投入是成正比的,野外也一样。过去几年,我们每年大约有240天在野外,但我们也并没有耽误科研时间。很多人问你长期在野外怎么有空写论文做研究什么的,那我其实晚上可以写,下雨天可以写,我们整个团队对时间把握都非常严格,我们会做一个让自己做不到的计划,以此为目标,让自己时间安排更紧凑也更高效。我觉得许多年轻科研人可以借鉴这个办法,让自己不会懈怠。我试过曾经懈怠,你再紧凑起来就很难了。
知社:您如何看待当前的学术体制?比如论文与教职挂钩等。
邢立达:作为理工科人,论文是硬通货,我是这么理解的。如果不用这个评价,别的可能更不好。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评价标准。
知社:你们长时间在野外勘察,如何分配出合适的时间进行写作?
邢立达:在野外勘察过程中,有的时候可能会下雨,有的时候可能要停下修整,这些时间都可以拿来写论文,只要能合理的调配时间。我们在十年的探究中已经做出了很合理的时间规划,时间不在于你能节省出多少,而在于你能怎样合理地规划它。像我们就会有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
知社:咳咳,评价是这样说的‘邢老师发现化石的手气就是比别人好’,您怎样看待这个评价呢?
邢立达:运气只是在你工作到极致的时候,会意外鼓励你一下的东西,不是等待就可以来。比如说我们上个月在甘肃做勘察的时候,一连几天都没有收获,然后我们到了另一个地点的时候,刷新了这辈子的记录,下车一秒找到化石。就是车门一开,就盯见了化石在那里。这是甘肃首次发现白垩纪的龟类的记录。
知社:那您以后有想法进一步跨出圈外,去代表科研工作者做更多的事情吗?
邢立达:完全不会,反而我只会越来越退回来。因为你只有科研工作做得非常好,才能更深入浅出地做好科普工作。以前我特别敢说,现在随着了解的加深,研究的东西越来越多,就会觉得自己以前的很多说法太不严谨了。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社会还是更需要严谨,尤其是对于我们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来说。
知社:在您的野外考察时有遇到过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邢立达:说一个最近发生的事情吧。我们在河北张北地区跟踪一批侏罗纪晚期的恐龙足迹,沿着盐城一带在找。一天下午,雾霾很大,我们到了村后面的一个小山包,在一块一米见方的小石头上面发现了两块恐龙脚印,不是特别好,但也蛮清楚的。我发现这块石头是从别处采集过来的,因为考虑到附近居民可能采运石头修路什么的,也没太在意。结果刚采集完脚印,正准备走,几分钟就冲出来一群人提枪带棍地追我们。原来是误掘了别人的坟墓。这是真没看清楚,另一头写着一些字,但也风化很严重。我们当时也不明白他们来意,还以为是抢劫,就边跑边报警。还好警察来得比较及时,他们赶到的时候,我们差不多刚开始被打。警察处理的非常妥帖,我们也及时表态说多少赔偿我们都愿意支付,但村民在警察解释后也就理解。算是有惊无险吧。
当你伸手触摸上亿年前的恐龙化石时,你会感觉像是在跟历史对话,让人很是激动。不是说这块化石有多么重要,能写出多么好的论文,但就是想把它保护下来,如果不保护,说不定就再也找不到了。我几乎踏遍了类似藏东南、南疆腹地的无人区,甚至包括伊朗-伊拉克交界的虎狼之地。邢立达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他的微博头像上,一块巨大的石头和一张憨态可掬的笑脸夺人眼球,但只有放大了才看得到被汗水溻湿的前襟,和肩膀上还没拂去的灰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1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