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渣男聊了两贴:
。
。
该换换口味接受点正面的东西了,
那就聊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和渣男可不沾边啊。。。
。
。
他一生就两个女人,
其中原配夫人还是和鲁迅先生无性无爱,独自守寡一辈子,
那就只有盯着鲁迅先生和许广平,似乎也聊不出太多东西。
。
要说胡适,郁达夫这些哪一个不是花边新闻一裤子,当然有得聊,还能聊通宵呢。
但鲁迅先生?
。
且不谈人品思想,
单说个人情感上论节操德行,民国时候的文人雅客们也许谁都可以多少找出黑料,
鲁迅先生是真挖不出来。
。
。
那就聊聊鲁迅先生的一生吧。
。
。
。
民国时候众多才子佳人大文豪,后人唯独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最高。
所以后来大家上学那会儿,鲁迅先生的文章相对来说也是最早接触的。
。
要说可能以前有的人当时也读过《茶馆》看过《雷雨》听说过《边城》,
但那始终属于课外推荐读物,
是只有当你感兴趣了,才可能会早早去看的作品。
。
。
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不一样,直接进语文课本。
。
。
。
关键是,
不管你乐不乐意都还得阅读理解甚至背诵全文。
还动不动就占20分。
==================================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鲁迅是他用得最多最知名的笔名。
基本上最后都快取代他本人真名了。
。
。
【我儿子居然说鲁迅不姓鲁】
这机灵抖得。。。呃。。。(无奈脸.jpg)
。
。
总之,早先时候,
他们周家那日子过得还挺不错的,
爷爷是个进士,后来去做了个知县,家里有些良田,有宅子,有仆人,还有一个小果园。
按说这日子过得那属于相当滋润。
。
周家四个儿子,
周树人是家里老大,下面有三个弟弟。
。
周遐寿、
周松寿,
周椿寿。
。
四弟周椿寿这命不好得很,年幼生病几岁就没了,
于是存在感也稀薄得很。
。
后人常说【宋家三姐妹,周氏三兄弟】。
老四悲剧得早,就被排除在外了,其实人家周家还有个老幺小弟来的。
。
剩下的二弟和三弟也就是后来的周作人和周建人。
。
。
。
周树人十几岁时,爷爷因科场案被抓入狱,脑袋差点都被朝廷没收,
自从爷爷蹲了局子周家开始走下坡路了。
。
。
当时对于周家来说,倒霉事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
他爸一直没考上乡试,常年就在家赋闲。
爷爷入狱后他爸本来身体就不行,还借酒浇愁,结果换来更重的一身病,
病再重还是要治,治病那就要钱。
。
。
而且,他爷爷犯的是贿赂罪,这关乎银子的事情朝廷肯定不可以马虎,
那必须看一下你的家底于是忽悠周家:我就看看,不抄。
结果看完就抄了。
。
。
小康水平惹到朝廷,
家道中落拿钱治病。
对那个年代的大家庭来说,这种情况基本预示着药丸。
。
。
而且别看现在看病贵,以前看病也不便宜。
况且像周家这样的家族,
要看病怎么也不可能去找那种摆地摊卖狗皮膏药的无证摊贩吧。
。
一般还得去正规药铺抓好药,但价格就比去街市上找贩子买草药贵多了。
加上后来还被一个假名医给骗了。
。
总之,周家家里的钱就跟你的余额一样,天天看着减少。
。
。
。
于是年少的周树人那会儿时不时的,就得拿家里的东西去当铺,换钱抓药。
耽误了时间去上课就容易迟到,老师不明白其中原因就批评他。
。
。
。
至于后面的事情你们肯定都会抢答了:就有了那个【早】字。
===================================
后来周树人就考到南京去读书了。
。
。
二弟周作人成绩其实也不错,后来俩兄弟是都在南京读的书。
三弟周建人呢,封建时候说法是家里子嗣怎么也要留一个陪在老人身边侍奉着。
。
四弟没了,那就三弟留下吧。
周建人也管他的,那就留下吧。
包括后来东渡日本,周建人也没机会去,自己就呆家里陪老妈,然后自学外语和生物。
。
。
。
大概就是去南京之后,周树人完全形成了一个他一生的习惯:爱书如命。
。
虽然以前他也爱书,
但一般都是家里翻看他爷爷的书,瞧瞧他爸爸的落榜卷子而已,
反正都是现成的。
。
。
去南京后,因为学霸基因管在那儿,每次考试横竖都名列前茅。
周作人后来去南京也复制了他哥,怎么考都是前几名,
包括三弟周建人在家也是自学成才。
。
只能说,他家学霸基因太厉害。
其他同学一看都绝望了,你们家也太秀了吧,给条活路行不行?
。
不行。
他成绩好,奖学金就总是他的,他也不喜欢吃喝玩乐,每次钱到手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书。
有一次他因为成绩突出,学校颁发给他一枚金制奖牌,他揣都没揣热乎直接就去当铺卖了换钱买书。
。
周树人看书也不挑食,古今中外的都看,连佛经都一起看。
反正但凡这是一本书,就一律先看再说。
=================================
后来因为成绩优异被选中,周树人被官派东渡日本去留学。
。
。
这个时候的周树人其实已经被旧社会包办婚姻安排,有了一个名义上的未婚妻叫朱安。
本来眼看周树人马上就要毕业,两家人想着年底就双喜临门赶紧张罗着操办喜事了吧。
。
。
结果周树人回来就拿着官方的留学审批盖章文件抖一抖,说:不好意思我要去日本了。
。
(想不到吧.jpg)
。
哦豁。
所以婚期顺延。
。
。
周树人去日本后,接受到更多新兴事物和理念,对原本就不满意的封建制度和陋习更加反感了。
曾书信回家告诉母亲鲁氏:结婚可以,让她(朱安)别裹小脚了,有空再去读读书武装一下头脑先。
。
。
这在那个年代这些要求一个是很高很难,二是违反当时的封建社会法则。
就把朱家人吓一跳,连忙跑去跟周母鲁氏商量,
鲁氏喜欢这个朱安得很,一看就是好媳妇儿哈哈哈这事包我身上了。
===================================
1906年,周树人被他妈以【我病了,还不快回来看我?】为借口给骗回老家结婚。
他1902年去的日本,一口气呆了差不多4年说明根本不想回老家结婚吧。
。
。
但他妈出了这么一招,回去了。
。
。
回去就立马被安排上操办婚礼,周树人当时头都大了:
那会儿他已经理短发,穿西服。
但自己的婚礼还是沿用旧时的。
。
所以他被迫穿上马褂,戴大红花,还戴了个假的小辫子。
他就这么一脸生无可恋随你妈便的看着这个搭着新媳妇儿的轿子给抬到家门口来。
。
。
。
这里有个小插曲,
当时朱安那小脚基本上已经定型,神他妈三寸金莲现在已经掰不回去了。
但想到当初周树人提的要求,所以出嫁时她就故意穿了双大鞋子。
然后空出来的地方就全部塞满棉花。
。
结果下轿子时哎尼玛鞋掉了。。。。。。最怕空气突然凝固。
当时周树人看到这一幕脸色也是猪肝色,但憋着吧。
。
。
。
和大多数旧社会包办婚姻一样,新郎新娘在送入洞房前根本没见过面。
这两位也是,掀开头帘,周树人也没说什么,默默的走到书桌前坐下看书了。
。
。
。
这一晚他们是睡在一起的,就是纯粹的睡觉。
但这之后,他俩再没在一间房里呆过。
。
新婚当晚,朱安曾叫他该休息了,他一言不发,朱安心里也不是滋味就只好先躺了。
等朱安睡着后,周树人才过去睡的。
。
。
按习俗,新人第二天要双双去家里祠堂给祖先上个香磕个头,
意思是告诉祖宗们,这姑娘以后就是我们家的人了您记得一起罩一下。
。
。
结果周树人没去。
他的所有的行为举止,其实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封建糟粕无声的抵抗。
。
。
=======================================
此后的几天里,周树人即便在家,也总是宅在书房或者有空就去陪他妈,反正就是不踏入朱安的闺房半步。二人从此就开始一直维持着一种名义夫妻的婚姻状态。
。
。
周树人不喜欢朱安,但他既不碰她,也不休她,一直就是当成一个家庭成员养着。
况且她和自己的母亲非常合得来。
。
。
周树人一生两个女人,朱安和许广平。
他可以称许广平为:【我的女人】。
但称朱安永远是:【母亲给我的礼物】。
。
。
我倒不认为周树人是把朱安物化为了一个他母亲送他的东西,
而是他本就是个孝子,对包办婚姻也是无可奈何,
朱安嫁过来,如果休了她,她想再嫁是很难的,毕竟那个年代,二婚等同于污名。
。
。
所以就当朱安是自己家庭的一个成员。
你我仅有夫妻之名,但无夫妻之实。就行。
。
。
所以后来他和许广平在一起,后人就有跳出来说这尼玛不是渣男吗?
。
拜托。。。渣男可以去参考我前面写的徐渣和郭渣,
那个是教科书级别盖了章的。
。
。
你要说周树人是渣男,给我灌3斤假酒喝得脑壳痛我也绝不认同。
。
。
。
======================================
顺嘴多说一下这个朱安。
其实朱安这个女子,和很多当时的封建女性一样,就是受到旧时封建陋习的洗脑:
。
。
女人绝对不可以读书,
女人要努力讨好丈夫,
。
嫁鸡要随鸡,
嫁狗跟着狗。
就算嫁给流浪汉,
天涯海角跟着走。
。
就这种,
这些糟粕思想在她脑子里是根深蒂固的。
。
。
。
可能有人听说过这个小故事:
有一次从日本回来后,周树人无意中提起一种水果(也有说是一种点心)味道很不错。
朱安一听,为讨好周树人她就连忙附和:就是就是好好吃我也很喜欢吃。
。
可是呢?
那种东西当时只有日本有,你都没出过国怎么吃到的?
。
。
。
她就用这种方式,笨拙而努力地在尽一个封建时代女子变为妻子后的责任。
也是可悲可叹了。
======================================
婚后第三天,周树人就动身去了日本,顺手把周作人也带去了。
。
当时在日本的周树人虽然学文学,但志向还是学医。
学医的理由主要是因为他父亲的死。
。
。
前面我们说了,爷爷锒铛入狱,爸爸自暴自弃。
周树人天天抓那么多药给他爸喝,结果没用。
。
。
后来家里托人找个了当地所谓的“神医”,
结果那货用的全部都是偏方,土方子,全是瞎几把乱来。
药钱还敲竹杠巨尼玛贵。
。
。
他爸本来有顽病,酗酒后咳得更厉害,吃了土方子全身浮肿直接吐血。
最后他爸就病死了。
。
。
所以周树人当时就完全否定了中医。
他曾在《呐喊》的自序里这么写过:【......(中略),渐渐的(我)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
。
而当时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看到那些盛行的西医还有很多专业的分类。
神经科、血管科、骨科、消化道、内分泌,就觉得很系统。
于是他决定去学西医。
。
。
。
所以他后来去了仙台医专学校进行医科的学习。
按说以周树人这学习能力和学霸基因,学医成功后搞不好就是一个国产白求恩。
。
但他去仙台学习第二年遇到个事,让他彻底放弃医学,
因为他发现【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
这事是这样的:
。
当时一个课堂上。那节课是讲病毒细菌微生物的嘛,
于是就需要用放大镜、显微镜、和幻灯机。
。
老师讲课讲完了时间没到还没下课,于是给你们放点录像看放松一下。
就放了一个日俄战争时拍下来的事。
。
。
画面里,一个日本军官抓住一个中国人说他是俄国那边的特务,拿出枪就要毙。
周围很多看热闹的中国人,就是看热闹,看稀奇,瞎几把起哄还拍手叫好那种。
。
。
即使要被杀的是同胞,
他们也只是前排兜售瓜子可乐八宝粥小板凳似的看热闹。
。
。
。
而看到这里,课堂上的那些日本学生就振臂高呼:万岁!!万岁!!
军国主义教育下的孩子果然很早就有战争犯的潜质呵。
。
。
同时,那些日本学生还盯着周树人看,
类似【你看,这货肯定也是个没用的中国人】那种眼神。
。
。
。
题外话一句,当时周树人在日本其实遇到不少中国留学生,但很大部分都是浑浑噩噩过日子的纨绔子弟。
留着清朝小辫子,今天看西洋镜,明天逗金丝雀,后天看外国小姐姐,
反正就是成天不学无术就知道玩。
。
。
这件事本来就让他觉得生气,这下日本学生一挑衅,
当时气得周树人就直接摔门走人。
。
回去后他想了很久:
。
虽然当时有很多中国学生在国外留学,
有学医的,有学外交的,有学法律的。但这些东西都有局限性。
。
中国民众的现状就是片子里那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
他们麻木不仁,他们事不关己,他们愚昧又无知。
。
。
即便学成归来你是个好医生、交际官、大律师,但都不能改变这个现状。
要救的不是病,是思想。
。
。
那么只有靠【文学】。
。
。
那还学尼玛个毛的医啊。
从此,周树人弃医从文。
=====================================
再插播一下周树人在日本的恩师藤野严九郎先生。
。
。
藤野先生是仙台医学专科学校的教授。
周树人去留学那会儿,日本全国上下正兴起一种看不起中国人的风向。
。
。
原因就是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明明是日本和俄罗斯打仗,结果非要在中国东北打。
中国人作为吃瓜群众就傻乎乎看这两边打架。
。
。
难免有时候拳头不长眼,打到吃瓜群众身上,
吃瓜群众居然就怂得不行。
这下日本人看到了,就觉得中国人真尼玛好欺负。
。
。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本土就开始鄙视中国人了。
。
。
但,藤野先生和大部分日本人不一样,他从不歧视中国学生。
。
。
对待周树人他就更好了,因为他知道周树人是个良才。
。
帮忙批改笔记,写注解,标明语法等这些大家都知道。
同时对周树人也特别尊重。
。
。
上解剖课那会儿,
因为他知道中国人敬鬼神,
解剖这种事可能会让一个年轻学生不敢放手做。
期间他就特别关照周树人。
。
。
。
后来得知周树人弃医从文,他也感到十分的可惜。
=====================================
后来从日本回国之后,周树人就一边写文章一边做学问一边做翻译一边慢慢也开始投身革-命工作了。
。
在辛亥革命之后,
当时时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就觉得周树人这人不错。
那会儿教育部也是百废待兴就等着招人。
加上本来他二人也是同乡。
。
。
。
另外,周树人当初去日本留学期间也曾交到了一个一生的挚友,叫许寿裳,
。
除了在很多立场、思想上一致之外,平时兴趣爱好志向啥的彼此也很投缘。
莫逆之交啊。
。
甚至当时被家里逼婚那会儿,周树人没事就跑去找许寿裳吐槽。
许寿裳也不多说话,就静静的听着。
。
。
吐槽完了周树人心里也舒服了,二人就着黄昏灯下两盏酒,轻轻一碰,一饮而尽。
这样的朋友实在难得。
。
。
。
所以后来周树人去教育部,既有蔡元培的赏识,也有许寿裳的推荐。
这件事告诉我们:干大事,你有能力还不够,最好还要有人脉。。。
。
。
总之就招聘进来让他去教育部当个职员。
这下周树人就是公-务-员了。
后来周树人跟着教育部迁址去了北京。
再后来周树人升为佥事,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正-处-级-干-部。
。
他在北京这一呆就是14年。
在那边继续一边上班一边做文字工作。
。
初到北京时,他住在绍兴会馆,这段时间周树人开始大量的创作。
并发表了像《狂人日记》、《药》等著名的文章。
。
并首次使用了【鲁迅】二字作为自己的笔名。
以下就不再称他为周树人,就叫鲁迅了。
。
。
这个笔名里,
鲁,取的是他母亲的姓氏,孝子嘛。
迅,则就快如雷电的意思。
鲁迅合一起就是,愚鲁但迅速,反正具体的估计跟83人教版新华字典上写的差不多。
。
。
还有一条,因历史上周鲁本为同家姓。
所谓【周礼尽在鲁】。
。
。
题外话,所以那个什么【鲁迅其实也可以叫周迅】这个抖机灵梗,我真觉得是巨。尼。玛。尴尬。
实名diss实名diss。
====================================
接下来鲁迅就该买房了,那先八卦一下鲁迅的工资吧。
。
。
刚入教育部的时候,鲁迅工资其实就还不错,
45大洋一个月,
后来涨到60大洋。
等到后面晋升到佥事时一个月已经有300多大洋了。
。
。
。
什么概念呢?
当时工作也是分三六九等。
。
最差的像人力车夫,码头苦力,工厂工人这些体力劳动者。一个月累死累活封顶也挣不到20个大洋。
中等的类似于一些技术岗位如记者编辑、医护人员等脑力劳动者。一个月30到50来个差不多。
上等的就是政-府直属部门和军-队直属的编制工作。一个月大概60到120左右吧。
。
到最后面鲁迅差不多一个月拿300,
这主要是因为蔡元培帮了他不少。
除了教育部的工作,后来蔡元培还聘他去北大当讲师。
每讲一次都有收入。
。
。
身上两份收入,外加他还同时做翻译工作,自己再写点文章赚钱,
后面最滋润的时候,鲁迅一个月挣800大洋妥妥的。
。
挣了钱他还是最喜欢买书,还拓宽爱好喜欢买字画了。
。
。
总之,他在北京工作期间不久,自己积累下了一笔钱。
。
绍兴会馆那住宿条件着实不行,不通风,还漏雨,关键还有臭虫。
所以后来他还是决定在北京买个大宅子,并把一家人都叫来一起住。
=======================================
当时买宅子就看中了八道湾那儿一个四合院。
总共3500大洋。
。
。
当时鲁迅手里有2000,开始他先和弟弟周作人商量让他出1500,
周作人那会儿已经早就娶了羽太信子为妻。
。
羽太信子家里又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堆人,全部因为她结婚跟着过中国来了。
所以周作人说,算了吧哥,你看我一家人要养,1500也不是小数目。
。
。
。
于是鲁迅一狠心,就说那把老家那宅子还有几块田一起卖了,我们一家人都到北京住一起。
老宅子总共卖了1000大洋,然后鲁迅自己又跑去问银行贷了500块,
凑齐3500就买下了他在北京的第一套房子。
。
先后再把母亲、朱安、周建人、周作人一家以及老家的那些下人接过来都安顿好了。
这样也就算是一家大团聚了吧。
。
。
。
然后鲁迅就继续工作、写作、革-命。
然而大团圆的生活没过多久,鲁迅就和弟弟周作人闹分家了。
。
。
。
违禁词真的太迷了,好难找。
。
写不动了。暂时这么多,下次再更吧,
周五需要翘班,周五需要出去浪。
。
。
。
浪回来了。。。假酒害人。。。喝得真的脑壳痛。
。
主楼太长了,就不加在主楼了吧。
更新的内容在回复里面,点【只看楼主】就行。
===================================
鲁迅晚年的那些事都太严肃了,
直到去世前,他也一直在坚持写作和革命运动。
所以,后面也没太多适合戏说的东西。
。
。
总之,完了。
来源:豆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18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