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1个留学生配3个学伴,学伴以女生为主,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制度再惹争

个留学生配3个学伴,学伴以女生为主,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制度再惹争"

来源:授权转载自沙和尚老师(shsdcbg)作者:沙和尚的地盘

编者按:2017年,山东大学曾在官微上发布为留学生招募学伴的通知,结果引发一片质疑,其留学生与学伴一对一配对模式引发了争议。2018年,山东大学学伴制度再度改革,升级为1个留学生配3个学伴,围观群众一片哗然,再次引发关于留学生特权的争论……

对于留学生,山东大学还是很用心的,这从学伴制度就可以看出来。从2017年的1对1配对,改革为2018年的1个留学生配3个健康学伴,用3人学伴小组为留学生提供服务,不规避异性学伴(国外一般为同性学伴),有高额奖学金和学伴相助,留学生在山大过着优雅而尊贵的生活。

01山东大学1位留学生配3个学伴

有网友投稿:“山东大学 去年发布为外国留学生招纳学伴风波受到众多网友批评后,在2018年7月份发布通知,宣布“继续招收学伴”……”接到投稿,小编赶紧去围观,发现2018年学伴选拨结果已经公示了,比2017年有较大变化。2017年为1对1配对,而2018年呢?采取1对3,即每个留学生配3个学伴。

附图:2018年山东大学学伴结果公示

公告原文如下:

个留学生配3个学伴,学伴以女生为主,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制度再惹争"
个留学生配3个学伴,学伴以女生为主,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制度再惹争"

  公告划重点:“截止目前,活动接收共计270份报名信息。在报名的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中,现已成功选拔出141名中国学生与47名留学生组成47个友好“学伴”小组,其余未入选同学将保留至“学伴库”,项目组将依据后续活动进展及新增报名情况及时更新录取信息。现将结果公示及后续事宜通知如下……”

点击附件《学伴配对成组结果》,果然是1个留学生配3个学伴。47名留学生141名学伴,每个留学生3个学伴,1个学伴小组。

附图:学伴配对结果公示

个留学生配3个学伴,学伴以女生为主,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制度再惹争"

个留学生配3个学伴,学伴以女生为主,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制度再惹争"

02不回避异性学伴问题

从配对结果可以看出,学伴是以女生为主的,从2017年春季学期交换留学生“学伴”(Buddy)名单中,30名学伴有26人为女生,这也引起了极大争议。新浪微博@于洋律师 在微博中吐槽到:“真搞不懂,某些大学把那些未谙人事,甚至可能连恋爱都没谈过的小女生介绍给外国男性留学生当学伴,究竟意欲何为?”

小编查了山东大学的学伴招收学伴的报名表,以及学伴管理规定,并不规避异性学伴问题。在报名表中,还特别强调学伴的性别,将“结交外国异性友人”列为选项之一。在表头用红字注明:“请……,以便为你匹配心仪的学伴”。这语气……

附图:学伴申请表

个留学生配3个学伴,学伴以女生为主,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制度再惹争"

本小编曾咨询过一位长期在国外生活的专家,问国外有没有学伴。他解释,国外也有,但国外一般强调要同性学伴,因为学校不希望充当红娘的角色,也不会像国内搞得这么兴师动众。

为什么山东大学不搞同性学伴呢?这样不更纯粹吗?

估计或是出于留学生满意度的因素吧!如果实行同性学伴制度,虽然学伴制度会变得很纯粹,但是,报名学伴人数或将大幅减少,我们以山东大学2017年学伴配对结果为例,30名学伴中,只有4人为男性,26人为女性。如果强调同性学伴,不仅会导致学伴数量大幅减少,或还会导致留学生对学伴的满意度大幅下降,可能大学不愿意这样吧。

03

延伸讨论

山东大学的学伴制度,网友是否想多了?是否反应过激了?为什么又会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为尽快提升来华留学生数量,教育部采取了多种有力措施,如高额奖学金、强化对留学生数量的考核、灵活的录取标准,等等,从而实现教育国际化飞速跃进。

巨大成绩背后也产生了很多争议,例如:奖学金体系打破了与国内学生的利益平衡,留学生的中国政府奖学金1年6-10万,而国内学生奖学金只有几千元,且覆盖率很低,反差如此之大,国内学生自然想不通。除此之外,豪华宿舍、极低的招生标准、大幅降低的考核标准等,也引发了围观群众的不满,引发了众多质疑……

留学生配学伴引发的争论,早已超出问题本身,而升级为对留学生特权的质疑。在各种不满情绪堆积的背景下,群众对学伴问题言辞激烈,是一种很自然的情绪宣泄,它反映了群众对留学生政策的不理解与强烈质疑。

对此,各方人士,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不过,小编认为,现在领导干部都不许配异性秘书了,还是同性学伴比较好,这样比较纯粹,学校也比较省心。

对此,你怎么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19009.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