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一本道

穷人跨越阶级有多难?

我家从贫困拮据,下岗,低保户,月薪200块,到现在的小中产家庭。算是小小的跨越阶级。

也借这个回答,回顾我父母的半生。

我父母是70年代人,都出生在河北某重点贫困县。

爷爷家四个孩子,家境很差,到了八十年代,晚上还常常只能喝粥。把玉米芯磨成粉当白面吃。我爸从小就被当壮丁使唤,放牛种地睡粮仓。一双鞋穿太久,挤得大拇指都变了形。

姥姥家是没落富农,有三个女儿,姥爷是坝上林场兽医,姥爷早年去世后全家陷入困厄。

我父母是初,高中同学。又一起在石家庄读了化工中专。毕业后回到老家的化工厂,和很多亲戚都一起工作。

求婚时,我爸买不起三金,家境又太差。我姥姥觉得跟着小伙子没未来啊。。我妈和我姥姥说,就要嫁给我爸,不答应就断绝母女关系。两个人就这么结婚了。那是1993年。

他们的婚房只有23平米,还是公家的房子。再后来有了我。我很小就开始记事,四岁以后的记忆基本都在。

1996年,父母的工资每人110块。他们一领到工资,就全换成五块五块的,每天只能抽一张花。

1998年,父母在的国营化工厂萧条,很多工人开始做些小买卖维持生计。我父母去天津郑州贩服装,我爸还学了裁缝。

那段时间蘑菇价格高,他们又买了种苗,在爷爷农村的老宅挖了地窑,学种蘑菇。种蘑菇的菌袋需要稻草填充。我四五岁的记忆,便总是和稻草相关。吃饭坐在稻草上,午睡躺在稻草上,在很高的稻草堆上蹦跳玩耍。我爸也学着种些西红柿,长出的果实品质极好。

1999年,第一次转机来了,化工厂的一位中层领导投资西红柿大棚,长出西红柿总是空心。辗转推荐来问我爸。几次接触,这个领导觉得这小伙子挺靠谱。就把他调到了自己管的市场部。市场部常出差,待遇稍好些。

结果我爸第一次出差,去内蒙海拉尔,就丢了公款5000块。当时在我父母眼里是个天文数字。两个人抱头痛哭,消沉了大半年。他们的存折里,结婚五年,只存了5000多块。又不想让老人知道。好在领导谅解,这笔钱后来慢慢还清。。

2001年,我爸买了他人生中第一套房,5万8,借了4万8。。。和亲戚朋友一千一千的借的。这笔钱也还了很久。

第二次转机出现在2001年,在市场部两三年出差过程中,我爸接触了河南一家农药分销商T,T公司也代理一些糖烟酒品牌。几经接触,2001年秋,我爸一人离家,去了河南某市T公司,做市场推销员。工资600块。

那一年我爸已经30岁。

独自在外吃很多苦,有次大冬天我爸被不小心锁在单位仓库,又冷又饿,半夜打电话给我妈,两个人哭得很伤心。

后来,2003年非典,草木皆兵,我爸不敢从河南回河北老家过年,又想我们。就自己开车北上回家。为了安全,他站在我们家巷子头,我和我妈站巷尾家门口,看着脸,喊着说话。喊着喊着都哭了。。他后来转身就开车走了。

2001 - 2004,我和我妈生活拮据。我那时突然喜欢上收集钱币,记得两块五买了同学一个85长城币,我高兴又心疼了好久。。我妈始终支持我这个爱好。

2004年,我爸升任经理,工资1200。为了家人团聚,也考虑到城市教育水平比县城好,年刚过,他咬咬牙,把我们一家接到河南某市。当时河北的全部家当,一辆面包车就拉走了。到了河南,租的老楼房,楼层低,家里的老鼠胆大得很,一只只总和人打照面。

2005年,这一年我爸妈都以34岁大龄,通过成人自考,得到大专文凭。2005-2009年,我爸的收入开始快速增长,在河南省内食品营销领域小有名气。

第三次机遇来了,2010年他被青岛某公司挖走,我在河南中考全市前三,后跨省回河北石家庄读高中,至此我们一家进入三地分居状态。青岛极大地提高了他的身价。

我妈这边,2004年起在家赋闲。偶然机会,我推荐她去做职业荐稿人。(我小学四年级订了儿童文学,看到了招聘启事)。结果她一发不可收拾。

2009年,鼎盛时期,我妈给全国三十多家杂志供稿,《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格言》,《儿童文学》,都有她的稿子。

职业需要,她接触了大量文字,见识突飞猛进,视野拓展很多。按他的话说,从家庭主妇变成了坐家文青。

2012年春节,《意林》杂志社寄给我妈一套礼物,还有各个主编的签字贺卡。她很有成就感。

和我妈随便聊起过萧红,周国平,龙应台,林清玄,甚至有点冷门的白先勇,毛利,沈石溪,宋丹丹的《幸福深处》,林青霞的《云去云来》。我妈全都知道!很让人惊奇啊!

稿子被选上以后,除了稿费,杂志社通常会寄来免费样刊,于是家里堆满了各种杂志。我也因此得益。

我这边,2007-2010,我读初中。有个印象深刻的事是,我妈鼓励我在学校捡瓶子。

对,就是那种塑料的饮料/矿泉水瓶子,一个可以卖一毛钱。那会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也不用翻垃圾,地上就很多,就每天拎个小布兜,碰到就捡个。捡了一年多,卖了几百块钱。

让我拾瓶子的原因,我妈最近才告诉我。她觉得当时我父亲工作辛苦,她又没有大才干,一旦出什么问题,家里肯定大动荡。她小时候因为我姥爷壮年突然病逝,家境急转直下,她一直有这个忧患意识。

既然都能放下身段去拾废品,她觉得我未来一定不会被穷困击倒。这算是一种心理锻炼吧。

她还鼓励我去倒卖比较火的辅导书,联系出版社问底价,然后进了一些卖。

初中毕业,我中考全市第二。

高中跨省回河北石家庄,学校的高压管理我很不适应,成绩一落千丈。我妈到高二来石家庄租房陪读。那段时间 我们都很煎熬。

2013年,高中毕业,比一本高将近50分,省排16000,去了宁波诺丁汉大学。

大学一年10万的学费成了最大开销。我爸妈不再异地,我则难得回家。

大学极大地拓展了我的眼界,也提升了我的人脉质量。英文水平突飞猛进。我在宁波也触类旁通,学会了上海话的皮毛。

大学在国内的时间,我妈一直在催我找实习。依然是想让我尽快有自立本领。

我妈那会天天上网给我搜各种实习机会。做成excel发给我哈哈。

我才大一,除了网申,就一家家上门去问,后来机缘巧合真的就“问”进了东亚银行做实习生。随着年级高了,又面了几轮去上海德勤咨询,借此又混上了罗兰贝格的黑工。2015年去了英国。

2015-2019年,我在英国,加拿大。读书,工作,准备定居。

多伦多这边,毕业生从事审计行业,起薪在4.8-5万刀,25万人民币大概。工资2-3年,可以有35万。我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加拿大工资远低于英国和美国,好在物价不高。

最近总在琢磨几年后读个MBA。身份落定就转战美国英国香港新加坡。目前还在慢慢努力。

实际上回顾这20年,最根本得益于,我父亲在30岁决定离开县城到外面闯荡,和他的耐力努力。树挪死,人挪活。现在他留在县城的朋友们,都人到中年,大多还是月薪四五千。

我们家三个人团结和睦,劲往一处使,大家都在飞快进步,见证着彼此的发展成长。在搬迁,读书,教育投资上都意见高度一致。这点很重要。

去伦敦纽约香港多伦多,我走在它们繁华大街上,偶尔会有一点恍惚,感到很不真实。

还会想起,十几年前我走在家乡田埂的场景。让人熟悉又陌生啊。

来源:知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21024.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