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一本道

他在工厂卧底三个月,观察蓝领用什么App

文/姜十一

来源: TED官网(ID:TED_official_account)

作为一个接地气的互联网创业者,姜十一跑了4、5个城市,在工厂里卧底3个多月,扮演了一个体重200斤、白白胖胖的最“不接地气”的工厂蓝领。

在我小时候的80年代,有很多远地方来的农民叔伯,他们会在农闲时到城里做做短工,贴补家用。我小时候家人非常忙,我几乎是他们一手带大的。等到现在,我进入了互联网行业,但是依然没有改变对他们的关注,只是当下的时代,已经早就不是建筑行业聚集的第一代农民工的时代了,是他们的子女辈,已经接替他们,进入了新的加工、制造业,成为主力军。

这些庞大的85后、90后新生代密集地分布在郑州、武汉、重庆、京津冀、长三角、以及我们身处的珠三角等大大小小二三十个城市,总量超过8000万人。

这些新生代人口非常密集,年轻又好奇,实际收入在增加、人人一部智能机,所以对于互联网人来说,我觉得孕育了巨大的机会。所以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通过我的技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从4月份起,我去昆山、晋江、东莞打工。跟他们一起工作、吃饭、聊天、吹水……今天就是我跟他们一块聊天出来的故事。

跟我们所认识的不同,这一批新生一代其实极其讨厌“农民工”这个称呼,他们认为大家都是在工厂、公司上班做工,与别的城市的年轻人没什么不同,他们可以接受把自己定义为产业工人或是叫蓝领。

我想,如果想试着去了解这群跟我们同龄的朋友们,可以从试着从改变对他们的称呼开始。

父辈的改变发生了很多年,但是对他们来说,没有改变的是他们依然远离故土,处在社会分工的最下一层。所以我想试着去了解他们,看看他们想什么,做什么。

手机品牌

从北边的苏州昆山到南边的东莞乌沙,所有厂区集中的店铺非常类似,就是:餐饮饭店大排档、小超市便利店、美容理发店、药店医院、网吧、冰沙冷饮店。但其中规模最大、声势最大、最夺眼球的其实是手机店。你可以想象吗,我曾经在一个偏远的镇子上的中心街上,长度短短五六百米,竟然密密麻麻分布了26家手机门店。所有的手机店都是气球拱门、地面海报,声音大得不得了,几乎是两三米范围内人畜勿近的那种水平。

所以我在去之前,专门问了我的朋友们,你们觉得工厂的蓝领们最常使用什么手机?我们朋友们无一例外告诉我是小米、苹果、三星。

其实都不对。在从北到南,所有的厂区和工厂蓝领们持有的第一位手机,是这两个品牌VIVO和OPPO,而且遥遥领先。所有的气球拱门上,你都发现是这两家的广告。

如果加上勉强算1.5档的魅族,这三个品牌几乎会相当于后面所有手机品牌的总和。

到了第二档才是国产所谓大屏机的天下:华为金立联想等诸如此类;到了第三类开始出现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三星小米,而且小米主要是红米或上一代的小米,外加苹果

他在工厂卧底三个月,观察蓝领用什么App

我后来搞明白这现象的原因了,其实非常简单。那些销量排名越高的品牌,价格并不透明,他对于线下门店渠道的返利非常高。结果就导致那些门店的促销员疯了一样地去推销他们的产品,每个抓过来都是:靓仔,看看,这是大屏机,几千万像素的,8核,4G,前后摄像头,自拍非常漂亮。所以这样的话语对于蓝领人群来说,他们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由于手机是大家唯一的外界联系和娱乐设备,大家在手机上是舍得花钱的。要知道晋江平均工资不超过3000元,在东莞的平均工资也不过3500-3800元。但是大家在手机上的花费在1400-2200元左右,几乎不到一年就会换一次手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投入。然后他们购买这些手机后,他们觉得手中自带的软件非常不方便,门店帮你解决。一次性帮你刷机,也就是Root一次,然后删掉自带的App,装给你常用的,确保你出门就可以使用。

App

为此,我观察了几乎所有人的手机App。这个App的样式非常有意思。

其中,所有的App中,第一档遥遥领先的,超过了90%的,是QQ+QQ空间,部分可以加上微信。当然,超过90%的还有一些手机助手之类,助手这些工具呢主要是担心速度太慢、偷流量,所以安装助手这些反而可以帮助他们实现一些屏蔽。QQ中的聊天和浏览朋友的动态,是QQ的主要使用功能,因此很多人都单独下载了QQ空间这个App。其他的功能,比如部落、QQ内音视频几乎没人使用,至于说“附近的人”这个功能有没有人用,我卖个关子一会说。

第二档就开始是影音视频的天下。这是长期占据第二档榜位的。排名第一的,就独一份,是爱奇艺。爱奇艺最早推广了下载断点续播功能,就是下载多少就能播放多少,而不用下载完才能播放,加之在手机销售门店的合作非常OK,所以爱奇艺远远占据第一榜位,是独一份。然后才是腾讯视频、搜狐、土豆优酷等分担下面的剩余市场。音乐类,也有一个遥遥领先的,酷狗音乐。然后在酷狗音乐之外的很小的市场中,会有天天动听,QQ音乐等。在我单独访问的上百号的人中,我观察了每个人的手机安装情况中,很可惜,没有一个人安装了以文艺著称的豆瓣FM,一个都没有。

到了第三档样式就非常多了,基本低于50%,包括美丽说,蘑菇街,甚至包括大姨吗这样的工具,然后还包括淘宝。

淘宝这里面有点意思,我们认为大家会频繁地使用,这在工厂蓝领中是一个误区。蓝领使用淘宝的概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原因只有两点:第一点:他们所处的地点,就是淘宝产品生产的中下游区域;第二点,你在淘宝店上买的东西,和她在线下买的价格几乎一致;但你很难在淘宝上买到25块钱一条,50块钱两条的牛仔裤,这个在线下随时都可以买得到。

说到点评、美团的使用很有意思。像东莞的厚街、虎门这样的镇上,离开镇中心或主要社区外,就是广大厂区,也是所谓电动摩托车的天下。除了KTV、大饭店外,街边饮食集中的地方几乎没有任何团购活动。我扫遍了一圈才明白这个原因:厂区周围的1.5公里范围内是工人生活主要聚集区。

在这个真正的生活区域里,餐饮最多只有三种1)烧烤大排档;2)川菜 3)湘菜。你发现这些是浓油赤酱抹上一层基本吃不出什么来的菜式,主要胜在价格低廉、食材却未必优质。我问老板,为什么不参加团购?老板很坦白:上了团购,我就要给团购网站钱,还要给食客打折,而价格和利润已经比较低了。我只要在厂区出来有好地段的门店,午餐晚餐我根本招待不过来的。再说了我上了团购,你能让蓝领图便宜上班的时候跑出来吃饭?所以后来,这些老板们已经形成了与这些厂区非常良好的共生环境。

有一个比QQ的安装率还高的神级App,叫做WIFI万能钥匙,这个App的安装率从北到南,接近100%,不论男女老幼。这个App可以破解周围wifi的密码,也就是蹭网。你经常可以看见在工厂厂区,还有工友半夜里拿着手机守在他们的办公楼附近,因为那里有WI-FI,他们就可以下载音频视频,第二天就能看。这是他们真正的生活。

社交

的确有很多的故事和功能是通过“附近的人”来完成的。在陌陌风行的那时候,很多人下载时候,后来就纷纷卸载。原因是“太高端”“不是一群人”“摇不到人”“老是约不成功……”,所以所有人都会卸载陌陌。

而“附近的人”其实只有两拨人,过去用的和现在用的,没有人没用过这个功能。

我认识一个尝试“附近的人”失败的“大龄”小哥,勇哥,后来进厂的时候睡在他下铺。说他大龄,也不过87年出生而已。他来自偏僻的重庆酉阳县,在那里盖房结婚至少需要30万,对他来说是个天价。于是他很希望在外工作,通过共事了解,可以找到个老乡女生回去结婚。他用附近的人摇出来一个老乡,聊了几天赶到隔壁镇见面的时候,遇上了仙人跳,被讹走了1000块,从此不再用“附近的人”。

勇哥是一个很有朴素梦想的人,他只不过作为一个熟练的男普工,期望找到合适的女普工结婚而已。而整个工厂厂区中,所有的男普工都想找女普工,而女普工永远都不想找男普工。她们都想找更高一层的人婚嫁。我想这样的差距,用多少的社交软件都难以弥补。勇哥说他希望多存点钱,做点力所能及的小生意,那时回老家或者在东莞,都能在婚嫁上有更多的主动权,但愿勇哥能实现他的目标。

而认识的另一个98年出生的小兄弟每天用十几二十次不停地摇“附近的人”,几乎每一次问题都一样:“美女,在干嘛?”“美女,下班了没?”“美女,吃饭了没?”。我再去问女生,女生最不喜欢男生问“美女,在干嘛?”“美女,下班了没?”“美女,吃饭了没?”。我对男孩说,你这样不行,你这样是越不成功的,我来教你。这个小哥非常不感冒,他说他不感兴趣。因为他每天发很多遍,总有女生会回应,然后聊起来就好了。

他在工厂卧底三个月,观察蓝领用什么App

所以我专门请了一位女生做应答试验。就是大家看到的这个截图。“美女,下班了没?”“嗯,刚下”“美女,你吃饭了没?”“还没”“我们一起吃饭好不好?”“好啊”“你还是单身么?”“嗯”“那我们谈恋爱吧……”很直白吧。

这很说明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他们只是无聊。但是在所谓的社交网站中,打发无聊、随机交友、婚恋相亲,其实是三个完全不同的动机。也许都借由了我们常见的线上社交完成,但目的完全不同。

对于绝大多数朝九晚九甚至朝九晚十的兄弟们来说,他们一天接触手机的时间不会超过2.5小时,经过音视频占用后,社交软件的空间不会超过1个小时,于是疲劳之后的匿名聊天,也就成为放松自己打发无聊不多的情景。

更痛苦的是,每天被骗的路边社新闻不少,谁谁谁被偷了,谁谁谁被捅了,同宿舍的舍友也是不断离职入职人来人往,没有相熟的人,所以不少蓝领兄弟虽然渴望,然而并没有稳定交心的朋友。

我最早在福建晋江相熟的几个小哥中,有个云南人,20岁出头黝黑的皮肤,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跟我浅浅的聊天。他做棉纺织品后整工作,每月到手收入3000元左右。一年到头却连回家的路费都存不下,除了日常吃喝采买,花在小姐身上的钱也有接近两个月的工资。我很惊讶,小哥告诉我,他来自很偏僻的澜沧县,就在最西南的澜沧江边。家里实在太穷,年收入跟他一个月差不多,他牙缝里省点就够家人用了,见过外面的灯红酒绿就没有想过再回去。我问他:你花的过年路费都没有,不想家么?他说:其实钱会存下一些的,但是回趟家转四五趟车,折腾两三天,路上来回也要一个月工资,不太合适。过年就打打电话就好了。我问他工厂里不好找女朋友么?他不好意思笑笑:远地方的,又没钱,不会说话,谁能看上我呢。

他手里拿着一个非常旧的智能手机,只会用笔画加联想词,一个字一个字的输入。我很想做点什么产品来帮助他们社交,但觉得非常难,只好递了跟烟,沉默着。

他在工厂卧底三个月,观察蓝领用什么App

不管是“附近的人”还是现实的人,大家最终落定的、那个并不能很长久的社交圈其实并不复杂,每个人基本维系了2-4人的较亲密关系。工厂里最小的工作单位一般是班组,大约10来人不等。大家的考核协作加班安排,主要集中在班组中。所以即便内向的人,在班组内都会在一两天内认识工位前后相互协作的两三个人,然后大家扩展的介绍给你老乡、组员等。

最终在一两个维度的社交圈中,圈出了两三个好友。为什么这个数量?因为维系好友需要成本,最简单的方式都是轮流请客聚餐,两三个人能保证每月聚餐频次和每餐的人均价格控制在30-60块钱的承受范围内。如果每个人都在维护10个左右的朋友圈关系,对他们来说消费是一个灾难。

在人员流动迅速的薄弱关系中,老乡凸显了重要性,这是基本不需要成本的信任感。带你出来的是老乡,最早结识带你上道的也会是好友老乡。

我有次请三个来自贵州的女孩子吃饭,饭后才知道一个是2000年出生、两个1999年出生,其中一个99年的女孩子已经流产过一次了,而她才16岁。我问她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她很轻描淡写地说,带她出来的姐姐们也是这样过来的。

所以,在整个的东莞,整个的晋江,整个的昆山,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涉,好像一点都不稀奇。我跟他们生活到一块,经常会陷入到矛盾中。

我们常以跳脱的视角,觉得他们被固化在某一种阶层上,难以上升,不可能提高,甚至不被尊重,只是一个简单的机器。但是你去深入他们,你会发现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朋友、恋人,有喜怒哀乐,有家长里短,有自己奋斗的故事,有每天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欢乐和努力。

然而当你再走入他们的生活,又觉得我们跳脱的视角仿佛是对的。他们永远都被固定在了那个简单劳动力,固守在简单工位上的那个定位,他们很难突破这样的途径。

当知道他们的储蓄率往往超过20-30%,如有有男朋友,她们的储蓄率可以超过60%,你会发现便宜实惠地过日子是他们的第一生活要义。也就明白在他们中间持续的学习、培训,获得保护自己的维权知识等等,只能变得越来越次要。

每每看到他们下班涌出厂区的身影、过了12点已经收摊安静只剩下路灯的街道,总觉得这些城市满满的是喧哗下的冷漠。他们被限制在这个阶层中,压制在了马斯洛最底层的需求中,尽力地想从生存向存在感、归属感迈进。他们想通过努力,在这个远离故土的地方落定下来,继续奋斗。然而,这一切都太难了,我认为以后可能会更难。

我带着些互联网的梦想来,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帮助他们做点什么,然而我并没有得到什么想要的答案。

仅仅珠江流域集中了多少一两代蓝领工人离开故土,到城市奋斗的故事,

我们深处的珠江新城就是由他们建造、维护、完善各种商业服务的。

我们的生活其实近在咫尺,

然而相互了解却少得可怜,

于是我们就这样,

在物理空间上共生着,

在心理空间上陌生着,

大家一起成为珠三角地区本乡本土所记录的历史的一部分。

我希望能够給大家一点点的思考。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工厂蓝领兄弟姐妹在互联网上的样子。

谢谢大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23068.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