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里里
讲个课本上关于“压抑”的八卦。
1969年一个8岁的女孩失踪了。后来人们在一个水库发现了她的尸体。但是警方找不到实际的证据,没找到杀人犯。结果,二十年后,被害者儿时的伙伴,叫艾琳.富兰克林有一天忽然她想起了一些画面。她想起来:案发当时,她在现场,她看到她爸爸性侵了这个女孩,并用石头砸她的脑袋,把这个女孩儿杀死了。
当时的法庭认为,除非当时艾琳富兰克林在现场,否则她怎么会知道案件细节呢? 因此将她父亲定了罪,送进了监狱。
但是为什么这些记忆在20年后才浮现出来?检察官认为:是因为这些记忆太痛苦,以至于艾琳把这些记忆压抑在无意识层面。而20年后因为自己有了基本上同岁的小女儿,激发了她被压抑的记忆,进入了意识。
于是她的父亲呢,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由于:“被压抑的”记忆而被定罪的。
结果呢,她爸爸服刑5年之后,由于有新的证据出现证实她爸爸是被冤枉的。于是这个倒霉的爸爸在1996年被无罪释放了。
那艾琳证词中的“细节”是哪里来的呢?大家这时候又认为:是二十多年前那个小姑娘死的时候,新闻报道了大量的细节,这些是艾琳.富兰克林所谓“记忆”的来源。
“有少数心理治疗师因为误用了精神分析的压抑的概念,而造成了数千家庭的破裂。在20世界90年代的几年时间里,很多成年人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回忆起童年时曾被父母虐待,尤其是性虐待。伴随着这些”被压抑的记忆“案例被揭露,许多人格心理学家和记忆研究者做出回应,质疑患者回忆的准确性。研究者证实,人们通常确信无疑的、被压抑的记忆并不真实。“
你看,人的记忆是多么地不可靠啊。所以心理咨询中有个重要的区分:相比来访者描述中客观发生了什么事件,咨询师更关心的是来访者由此经历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举个例子:妈妈在忙着给孩子煮饭,但是孩子很希望妈妈来抱抱。于是孩子可能会说,我妈妈很少来关心我。那个“被忽略”的感受是孩子的的真实体验。“被忽略”的感受是工作的材料,但并不能由此在现实世界来判断说,妈妈就是个不关心孩子的母亲。
客观事实有上千个面貌。但人们常常混淆内心感受和客观事实。我常觉得这是上帝给人设置的一个大bug。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5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