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一本道

我心目中,陈凯歌第二好看的电影

陈凯歌导演的最佳作品,一般都公认是《霸王别姬》。不赘。

爱好旧一点的,大概会认为《黄土地》更好。

阿城的读者可能会更喜欢《孩子王》。

近一点的影迷会喜欢《妖猫传》。

我自己也很喜欢《梅兰芳》里头,王学圻扮的十三燕倒下前的部分——我时不常跟人开玩笑,说王学圻老师的十三燕,和王庆祥老师的宫宝森,可做一比。
但就我自己的爱好,要挑一部《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最好看(好看不代表好,因为整体优缺点太明显了)的作品,大概是:《荆轲刺秦王》。

这部电影有许多不太成功的所在。

比如,以我所见,巩俐的戏份有些奇怪:她的个人特色太强烈,所以没太融进电影里。看到她跟张丰毅对戏,我总是一下子想到菊仙和段小楼。

比如,“为了一个借口,秦王故意让赵女找个刺客来杀自己”的设定,过于牵强——毕竟之前剧情里,秦国连韩带赵,都灭掉了。

比如,某些话剧腔的表现方式,实在不适合电影屏幕表现。

但这电影做到了两点:一是立起了某几个卓越之极的人物:孙周扮的燕丹,周迅扮的盲女,王志文演的嫪毐简直神了,吕晓禾(任我行)扮的樊於期。以及,我个人认为,最好的嬴政:李雪健老师。
二是,那些过于舞台剧、让人会觉得怪异的操作(包括台词、声效和场景),一旦看进去了,就会有上古史诗气。战国入秦、黄土莽莽、风雷炸响的洪荒感,出来了。
这部电影的氛围描感如此出色,以至于每个人的癫狂(和怒吼),都显得有了理由。

历来燕丹多被描述为热血意气少年,但孙周的燕丹,多一份妖异的狡黠。他受到来自嬴政的巨大压力,仿佛末日来临前竭力狂奔的野狼,胸怀着“天杀的嬴政”之念,不惜代价地怂恿撺掇刺客去刺秦。

我心目中,陈凯歌第二好看的电影

历来嫪毐多被描述为奸佞小人,但王志文演的嫪毐够有心机,而且魅力十足——你能理解,为什么太后那么爱他了。天桥上与嬴政斗志,谋反被困时大喝“不杀我的门客,我就降”,直到最后,一击点穿嬴政的心事:他的身份。

真是从头厉害到尾。

我心目中,陈凯歌第二好看的电影

樊於期历来都被塑造成慷慨就义、公子献头的豪士,只有在这部里,他是嬴政最后的朋友。临到死,都要让荆轲去传那句话,“大郑宫的秘密,我跟谁都没说”。

相对而言,这部戏里,张丰毅的荆轲,设定反而稍弱:先是一个冷血杀手,被周迅扮的盲女所感,不杀人了;被赵国的惨状所感,为了救天下,去刺秦。

设定是好的,但他(与巩俐)所做的一切,都像是特意为了成就嬴政这个角色。

——还有,他和丁海峰的秦舞阳,后来成了沙瑞金和赵东来……

我心目中,陈凯歌第二好看的电影

以及周迅这个盲女,无法言表的清澈与刚烈。

我心目中,陈凯歌第二好看的电影

嗯,说李雪健老师的嬴政:我很少见到如此复杂的角色。

当然,嬴政千秋始皇,本来就复杂,但大多数角色,只出其一面。

《秦颂》里姜文的始皇帝,很大气,很豪迈,不拘小节,也有对女儿的柔情,对高渐离的友谊,主要的烦恼是“你们都不理解我”。

《英雄》里陈道明的始皇帝,很大气,很潇洒,而且被李连杰所劝,也的确是以天下为志的。

然而李雪健老师的嬴政,很复杂。

开场就是自奉一杯罚酒,然后为前线战士嘶声怒吼,罢了吕不韦的相权:那时看来,他真是乾纲独断、手腕超群的枭雄。

看到巩俐演的赵女,他又活泼得小孩子一般,天真烂漫:那时看来,他还是那个在赵国当质子的孩子。

在大郑宫看到刀光剑影时,先故作镇定,真王者风范;然后抖似筛糠,仿佛又是个懦夫。可是被樊於期安慰时,他冷笑:“你以为,我是真害怕了?”

之后定计擒嫪毐,杀人如麻时,冷笑置之而已,让人骨髓发冷;被嫪毐揭穿身世后,暴跳如雷,又仿佛小孩。

宗庙中,与吕不韦生死诀别时,回忆在赵经历时怒吼,感怀吕不韦照顾时微笑,看到吕不韦死去时摔倒,抱住他喊了声父亲时,仿佛一个小孩;之后下夷灭令时,又恢复了冷静。

到灭赵之后,被小孩吐脸;之后被垂死的母亲吐脸,道“天杀的嬴政”时,他茫然失措,又像个孩子了。

是的,大概李雪健老师扮演的嬴政,就是这么一个人:

希望获得父母认可、希望获得身份、希望复仇的孩子;与此同时,却又是必须冷酷地背负秦国历代先君大愿的王者。

他的邪恶,带着孩子式的放纵和枭雄的冷酷。结果到最后,他都没什么同理心。

荆轲到殿上自陈来刺杀时,李雪健老师发出了全片最尖锐惨厉的笑声,“你们都听见了,燕王,要杀寡人!”那时他像个终于得到玩具的孩子。

然后,被荆轲追杀时,他仓皇逃窜,终于反击得手时,第一反应是回头怒骂群臣:“我不让你们上来,你们居然一个都不上来!”

最后便是追问荆轲:“你为什么要杀我?”——直到最后,他都还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心目中,陈凯歌第二好看的电影

陈凯歌的电影,大多都会走到这一步:自我身份的寻找,强烈情感的定位。

程蝶衣迷惘于此。梅兰芳不知如何处理自己与十三燕的关系。张东健在《无极》里终于完成蜕变。白居易一直想寻找杨贵妃在《长恨歌》里应有的姿态,想知道玄宗是不是爱杨贵妃。

他的电影总会有一刻,来到舞台上,完成角色的自我叩问——《霸王别姬》的结尾,十三燕的死,《风月》里张国荣那些沉默的镜头。

《荆轲刺秦王》真正的主角,是嬴政。燕丹的憎恨、荆轲的刺杀、赵女的转变、嫪毐的怒骂、太后的唾弃、吕不韦的死,都是为了完成嬴政的统一:一个想获得认同的孩子,以及秦王,这两个分裂角色之间,必须获得统一。

他想有父亲与母亲,但两人都死了。他在吕不韦死后,还特意确认了一下自己的身份。到荆轲死去,他终于没有任何其他身份了:没有朋友,没有爱人,没有父母。

他剩下的任务,就是成为秦王,担负秦国历代先君的大愿,活下去,完成一切。

直到最后,他喃喃自问:“秦王嬴政,你忘记秦国历代先君,一统天下的大愿了吗?”所有人的牺牲,成全了秦王嬴政。

他到最后,彻底孤独了。

这本来是个更适合话剧或舞台剧的本子,最后变成了电影。这部电影成也在这份舞台剧式的史诗气象,败也在这份舞台剧式的史诗气象。

当时票房不高,如果搁现在,我估计票房也高不了。

但到底让李雪健老师的秦王,完成了电影屏幕上,最摄人心魄的一个秦王嬴政。

巴赫金还是谁,认为史诗的要点,不只是壮绝的历史背景,还在于主角强烈的欲望与情感——就这点而言,这部电影里的秦王嬴政,的确是史诗主角般的命运。

(以及,留下了最好的一个嫪毐。

如果您觉得《黑冰》、《风声》里的王志文已经有份邪恶的魅力了,那《刺秦》里的嫪毐,会让你完全被他迷住的……)

来源:豆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57195.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