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年间,午夜时分,长安城大雨倾盆。
醉仙楼内,王勃为好友阿杜举行的送别宴已近尾声,桌子上残羹剩菜一片狼藉。
服务员第四次进来倒茶:“您看还需要点什么吗?不要的话,我们厨师就下班了。”
早已酩酊大醉的两个年轻人根本不理会服务员的暗示,觥筹交错,仍在依依惜别,互诉衷肠。
王勃说:“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干了这杯酒,忘掉那天涯孤旅的愁,一醉到天尽头。”
阿杜说:“大雨下疯了的长夜,沉睡的人们毫无知觉,突然恨透这个世界,因为要离别。”
王勃说:“没必要,您这样真没必要,不就去个四川嘛,你就是到天涯海角,我们的感情,还是跟邻居一样亲密无间。”
王勃与阿杜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同学好邻居,平时形影不离。
这次阿杜被分配到四川成都蜀州任县尉,也就是县公安局局长,本来是件好事,可是,蜀州与长安远隔千里,交通极为不便,听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再加上喝了点酒,午夜凄风冷雨的气氛一烘托,阿杜不由平添了几分感伤,几欲落泪。
王勃说:“哭啥嘛?咋跟个娘们儿一样,来,服务员,拿笔墨来。”当场为阿杜写下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因为有宵禁制度,再加上酒后不能开车,当晚,二人开房夜宿醉仙楼。
不知道因为啥,俩人直到很晚才睡,临睡前,各自发了一条朋友圈,两人碰杯的自拍,精心修图后,配的文字就是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直到第二天中午,王杜二人才从极度疲惫中醒来,一看那条朋友圈:不但收获了巨量的点赞和评论,而且被大家疯狂转发,几乎刷屏。
特别是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深受好评,成为毕业季同学分别时引用频率最高的金句。
原本就在大唐文坛颇有名气的王勃,因为这首诗,成为当时最热门的网红。
1
未冠而仕
王勃,字子安,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官宦世家,自幼聪敏好学。
现在6岁的孩子如果能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再会背几首唐诗啥的,那你就得夸他聪明。王勃就厉害了,据《旧唐书》记载,王勃6岁就能写文章,9岁读颜师古注解的《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10岁就已饱览六经,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李白在这个年纪,还蹲在河边看老奶奶磨绣花针呢。
可以说,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王勃已经将同龄人远远地落在了身后。
16岁时,王勃应幽素科试及第,也就是考上了国家公务员。
“幽素科试”是什么?简单说明一下。
一说科举考试,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考进士,其实,唐代科举最初设立的科目特别多,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包括幽素等,差不多有50多种。
许多科目属于不被重视的偏门,后来逐渐都废止了,只留下明经、进士两科。
这其中,进士侧重诗赋,需要较高的文学才能,考试难度特别大,好多人一考就考一辈子;明经基本上考死记硬背的东西,相对容易些,是年轻人快速获得文凭的捷径,所以,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我们熟知的那些文坛巨匠,大多是进士出身,比如:王维、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杜牧、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司马光……
以王勃之才,当然想报考进士,但在朝中为官的父亲说:“别傻了孩子,还是去考个简单的吧,趁着你爸还在台上,早点给你安排一下。反正北大清华跟成人高教学历都是一样的,填表时候都填本科对不对。”
公元666年,年仅16岁的王勃轻轻松松考中了幽素,立刻被组织部任命为朝散郎,从七品上,成为大唐朝最年轻的副县级干部。
在当时,即便是考中了进士,也不意味着马上就能安排职位,还要参加吏部的考试,还要等岗位空缺,许多人一等就是几年,比如韩愈,考中进士10年后才得到组织部的安排。
王勃幽素及第,未冠而仕,成为官场热议的话题,面对种种非议,王勃坦然地说:“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我能有今天的成绩,跟我的家庭没有任何关系,靠的全是我个人的努力。”
2
自毁前程
王勃担任朝散郎后,被安排在唐高宗之子李贤的沛王府中做文秘工作。
这期间,恰逢国家重点工程乾元殿竣工,王勃熬了几个晚上,赶写了一篇《乾元殿颂》,通过沛王李贤送到了唐高宗的手上。
群臣列陛,奏萧相之遗模;天子临轩,采荀卿之故事。
功推三祖,银绳勒东岱之威;业峻一人,金口奉南山之寿……
文章洋洋洒洒4000余字,气韵曼妙,词藻华美,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
高宗皇帝看完,龙颜大悦,一打听,作者是未及弱冠的16岁少年王勃,不由惊叹:“奇才!真乃我大唐奇才!”
当即作出批示,要求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
文章得到最高领导的肯定,王勃声名大振,至此,人们开始将王勃与当时的文坛名家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相提并论,合称“初唐四杰”。
才华横溢,领导器重,再加上年龄上的优势,王勃的仕途看起来一片光明。
然而,就在他事业的上升期,因为一件微不足道小事,王勃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当时上层社会流行玩斗鸡,沛王李贤年仅13岁,正是贪玩的年纪,沉迷于此不能自拔,府里养了一大群斗鸡,没事儿就组队跟外面的鸡打比赛。
有一次,沛王李贤跟自己的兄弟英王李显,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较上劲儿了,都说对方的鸡是垃圾,自己的鸡才是斗鸡中的战斗鸡,互相不服气,相约要恶斗一场。
为了鼓舞士气,为即将到来的二王斗鸡大赛加油助威,喜欢卖弄才学的王勃写了一篇战书《檄英王鸡文》。
全文572字,骈四俪六,对仗工整,遣词华丽,虽是一篇戏谑之作,却写得文采飞扬:
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养成于栖息之时,发愤在呼号之际。
望之若木,时亦趾举而志扬;应之如神,不觉尻高而首下……
朋友圈里许多人转发这篇文章,不巧被唐高宗看到,看完很生气:
二王斗鸡,玩物丧志,影响团结,身为下属,不但不好生规劝,还卖弄学问,写这种挑拨离间的扯淡文章推波助澜,分明是个不务正业的歪才!
一怒之下,将王勃免职,逐出王府,并限期离开京城。
3
从头再来
官场凶险,世事难料,谁又能想到,一个年轻干部的大好前程,竟因为一篇文章毁于一旦。
公元669年,王勃黯然离开长安,远赴四川成都蜀州,投奔好基友阿杜。
他乡遇故知,二人久别重逢,阿杜惊喜万分,操着浓重的巴蜀口音说:“你小子你咋过来喽?听说你娃在长安过得很安逸嘛。”
王勃长叹一声道:“哎,别提了,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进风雨。”
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告诉了阿杜,期间不住长吁短叹,意志十分消沉。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这首《江亭夜月送别》,是王勃旅居四川期间所作,诗中凄凉寂寞、孤苦感伤的情怀,正是当时灰暗心境的体现。
难道就这样沉沦下去吗?当然不行!
阿杜语重心长地开导王勃:
“你不能随波浮沉,为了你至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伤心总是难免的,你又何必一往情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王勃听了连连点头:“哥你说的太好了!”
王勃旅居四川三年,在好友阿杜的鼓励下,逐渐走出了阴霾。
公元671年,21岁的王勃重返京城,再次参加科举考试。毕竟好几年没复习功课了,王勃此次应试名落孙山。
尽管如此,父亲还是出面托关系,给他在河南虢州谋了个参军的职位,总算是又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父亲说:“吸取教训,好好工作,千万别再给我惹麻烦了。”
王勃满口答应。
然而,平静的日子过了没多久,王勃就卷进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恶性杀人案件,不但连累了父亲,还差一点要了自己的性命。
4
杀身之祸
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陌生人,自称叫曹达,是京城名医曹元的亲戚,也是王勃的崇拜者,因为得罪了黑社会,被仇家追杀,走投无路,想在王勃家躲上几天,等过了这阵风头就走。
王勃在长安的时候,曾经跟曹元学过几年医术,一听是恩师的亲戚,又是自己的粉丝,觉得这个忙得帮,就留他住在了自己家里。
过了几天才知道,这个曹达竟是官府在全国通缉的重大刑事要犯。
王勃当时就懵了,现在再去报官显然已经晚了,自己窝藏嫌犯,已经犯下了大罪,若放他离开,一旦被官府抓获,一定会供出自己。
怎么办?到底是年轻啊,王勃脑子一热,一不做二不休,抄起一把尖刀,直接杀人灭口了。
自以为在家里动手,人不知鬼不觉,没想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有关部门对此案极为重视,新上任主抓公检法的领导叫狄仁杰,要求命案必破,当地公安部门迅速成立了专案组,全力以赴,经过连续几个昼夜的缜密侦查,虢州参军王勃落入到了警方的视线。
王勃起初还想抵赖,但在大量证据和强大政策攻心下,不得不交代了自己先窝藏嫌犯,后杀人灭口的犯罪经过,结果,王勃以包庇罪、故意杀人罪被一审判处死刑。
当时,案件在全国引起极大轰动,《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主流媒体纷纷把镜头对准王勃杀人案,深入剖析:昔日青年才俊为何沦为残忍的杀人凶犯?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系列报道《走向深渊》敬请收看。
此时,狱中的王勃万念俱灰,只等秋后问斩。
就在死期临近之时,恰逢唐高宗改元,也就是更换年号,大赦天下,王勃因为属于激情杀人,无犯罪前科,认罪态度良好,由死刑改为三年有期徒刑。
苍天啊大地啊,是哪个神仙姐姐帮我出的力啊!王勃死里逃生,喜极而泣。
在过去,每逢改朝换代、新皇登基、册封太子等重大事件,都有大赦天下的传统,更改年号在唐朝本来算不上什么大事,因为特别频繁,唐高宗在位34年,先后换了14个年号,他老婆武则天在位21年,用了17个年号,俩人用过的年号加起来比明清两朝的总和还多。
但是,为了彰显皇恩浩荡,盛世和谐,有时候皇帝一高兴,改元纪年也会大赦天下,王勃运气不错,居然赶上了。
5
洪州盛会
公元674年,王勃刑满出狱,朝廷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宣布他官复原职,但三年的牢狱生活,让王勃早已视官场为畏途,婉言拒绝了。
出狱后才知道,因为他的案子,父亲被降职,由雍州司功参军贬到千里之外的交趾做了一个小小的县令。
交趾在哪儿?就是现在的越南河内。
连累父亲背井离乡,远谪贫穷落后的蛮荒之地,王勃心中十分愧疚,写信给父亲深深自责道。
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
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都怪我都怪我,都是我的罪过。
经过近一年的休养调理,公元675年,王勃决定去交趾探望父亲。他由洛阳出发,沿大运河南下,经淮阴、楚州、江宁一路向南。在九九重阳之日,到达了江西洪州,也就是现在的南昌。
正赶上当地的一件盛事,洪州地标性建筑滕王阁重修竣工剪彩仪式暨675中国洪州首届滕王阁诗词大会,洪州都督阎伯屿邀请了江南文化界的名流以及各大新闻媒体参加,滕王阁一时群贤毕至,蓬荜生辉。
这样的热闹场面王勃当然不会错过,凭借自己在文坛的名气,他顺利拿到了入场券。
按照预定流程,开场舞之后,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阎都督代表当地政府讲话、滕王阁施工方领导讲话、施工监理代表讲话、洪州旅发委领导讲话、洪州文联主席讲话、主要领导上台剪彩(音乐起),阎都督宣布滕王阁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掌声响起,鞭炮齐鸣,鼓乐喧天,主持人请所有来宾入席。
宴会开始前,再进入第二个程序,文联主席宣布675中国洪州首届滕王阁诗词大会开幕,工作人员请与会嘉宾以滕王阁为题现场吟诗做赋。
这时,大家纷纷推辞:“岂敢岂敢,鄙人才疏学浅,怎敢班门弄斧。”
推来让去,居然没一个人肯站出来。
为啥?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此次诗词大会除了彰显政绩之外,主要是想借机推出阎都督的女婿孟学士。
早在几天前,孟学士就已经写好了一篇滕王阁的辞赋,等大家都不出场,他再勉为其难地站出来,假装现场即兴创作,然后大家负责夸赞,媒体负责集中报道,文坛新秀一举成名,大家吃好喝好,最后领红包领纪念品走人。
这是昨晚筹备会上设定好的程序。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万万没想到,角落里忽然传出一个声音:“小生不才,愿斗胆一试。”
6
千古华章
这个不懂事的年轻人正是王勃。
在全场目光注视下,王勃正襟危坐,一面研墨,一面在心里构思。
据《新唐书》记载: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就是说,王勃平时写作,喜欢先磨墨数升,然后喝酒,喝完往床上一躺,蒙住脸假装睡觉,其实是在心里构思,想好之后提笔一蹴而就,不改一字。现在我们说的打腹稿,就来源于此。
这次是个考验,因为没喝酒,也没蒙脸睡觉,所以只能慢慢研墨。
一个外乡人,节外生枝,阎都督本来就有点生气,见王勃磨磨蹭蹭半天不动笔,更加不耐烦,拂袖而去,吩咐手下随时传送内容。
不一会儿,手下报告,开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哼了一声:“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
又传:“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沉吟不语。
再往下:“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阎都督坐不住了,再次回到现场,见王勃在众目睽睽之下,凝神静气,笔走龙蛇,如行云流水。
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写出时,阎都督忍不住同在场众人一起,拍案叫绝,连声赞叹。
此时,阎都督的女婿孟学士在一旁悄悄把自己写的那篇文章揉成一个纸团,按照垃圾分类,扔进了可回收垃圾箱。
少顷,一篇文辞华丽,震烁古今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一气呵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我知道大家都是快速划过来的,文章确实有点长,但我还是建议,有时间的话,读上几遍,仔细感受一下中国古代的骈文之美。
王勃的这篇《滕王阁序》连续多年入选高中语文课本,与后来骆宾王的《讨武瞾檄》一起,被后世誉为“骈文双壁”。
在这篇不足千字的文章中,大量我们至今还在用的成语、名句和典故都出于此。
比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胜友如云、钟鸣鼎食、渔舟唱晚、雁阵惊寒、水天一色、萍水相逢、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命运多舛、老当益壮、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阮籍猖狂、穷途之哭、无路请缨、潘江陆海等,可谓字字珠玑。
序文之后,是一首《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
赞叹之余,当时就有人发现,诗的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
这是给大家出的填空题吗?有人说应该是槛外长江水自流,有人说应该是槛外长江独自流,众说纷纭。
问王勃,王勃笑而不语。
阎都督一看,立刻就明白了,为滕王阁写这么大一篇文章,还没给人钱呢,赶紧让人取来纹银千两奉上:“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王勃一面收钱一面说:“哎呀,这多不好意思,都督您太够意思了。空一个字没别的意思,空者,空也,槛外长江空自流嘛。”
一语点破,众人齐声称妙。此后,江湖上有人传言,王勃稿费惊人,一字千金。
其实,这1000两纹银,至少有900两,是冲着诗前面的序给的。
7
天妒英才
很快,王勃的《滕王阁序》从江南传遍了全国。
公元676年冬,长安城皇宫内的唐高宗手捧文章连看了好几遍,忍不住赞叹:“真乃罕世之才!当年因为一篇斗鸡文把他赶出京城,确实责罚太重了,来人,下旨将王勃召回京城,入朝见驾。”
太监吞吞吐吐地说:“启禀陛下,这个王勃,恐怕,是来不了了。”
皇帝问:“为啥?”
太监说:“因为,王勃,已经死了。”
那一年,王勃离开滕王阁,继续南下,一路跋山涉水,终于到了交趾。父子相见,不免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已经淡泊功名的王勃有心留在父亲身边尽孝,老王一听就急了:“糊涂!在这个十八线城市能有什么发展?我老了,无所谓了,你还年轻,来日方长啊,赶紧走,回长安,那里才是你该去的地方。”
王勃逗留了一段时间,在父亲的再三催促下,乘船返回。不料,途中遭遇海上风暴,王勃失足落水,就此葬身大海,死时年仅26岁,墓地现存于越南北部的义安省宜禄县宜春乡。
噩耗传来,大唐文坛无不为之惋惜。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多年以后,如日中天的李白读到王勃的诗作,不由暗自感叹:幸亏此人英年早逝,如果再多活几十年,这诗坛第一把交椅,只怕轮不到我老李去坐。
这正是:
惜英年早逝,天涯何处觅知己
叹华章永存,海内无人柱长天
来源:灼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58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