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一本道

“你说,李白他想不想家啊?”

@柏小莲

十几年前,我刚入行,采访了一位因为一部央视开年大剧而迅速红起来的演员,那一年他36岁,但是他认为自己还年轻,还对表演有很多突破的方向和思索。那个时候的采访,没有经纪人,也没有宣传,我找来他的手机号直接打给了他。
对方接到记者的电话,跟我说他刚好在老家办理父亲(有误,是外公)的丧事,让我过一周左右再打给他。一周之后我从广州飞到北京采访他。就约在北四环亚运村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这样一张在央视上播出了一个多月的脸,服务员也不认识他,他叫了两次烟灰缸,服务员也没有给他拿来。
我们聊了三个多小时,从他来北京读表演,到对这部剧中人物的理解,到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主题,到班上的几个著名的当时已经非常非常红了的男同学……
最后他说了一段非常诗意的话,说他最想演的一个人物是李白。
“李白出生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那个城叫托克马克,历史书上叫碎叶,那么远……”
“他当时一定很惆怅,一定很悲伤。”
“你说,李白喝醉了,倒在一个小酒馆里面,半夜突然间睁开眼睛,一灯如豆,一个小伙计正在关门,周围一片漆麻麻的黑,李白那个时候是什么心情哪,他想不想家啊?
“我想演李白忧伤的时候,演想家的李白,演害了相思病的李白,演惆怅的李白,很痛苦的李白,挣扎的李白。我想演那个一辈子都想回家,但是始终没有回去的李白,我想演一辈子都想实现抱负,但是一辈子都没有实现的李白,所以他才会水里捞月,然后淹死在水里。”
我当时都懵了,看着对面的人眼神飘忽地陷入到了自己的世界里。
十几年过去了,这种长时间采访,采到最后,采访者与被采访者都可以说出一些精神层面上的表达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我们接到的采访需求,几乎都是宣传营销的需要,基本上,一个人设给你立好放在那里,我们所做的就是负责给这个人设穿衣戴帽涂脂抹粉,而他真正的自我在哪里?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最好别被人知道,甚至艺人自己都觉得这种“知道”会变成冒犯,会入侵他们的私生活。
媒介和观众也是在这十几年里,经过互相塑造,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因此我现在很少很少去采访明星了,就连非常喜欢的,都怕一接近就会失望。
真的,现在谁还会在采访里说出这么诗意的话啊
“你说,李白他想不想家啊?”

PS:是陈建斌老师,而且他后来真的演了李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60478.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