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章晋ster:不多,每年只要700块
北京民航医院就在我家隔壁,是我最熟悉的医院,无法想象这里会有如此惨烈的凶案。
凶手怎么诅咒都不为过。但是,惨剧发生后,舆论再度往「医闹」方向上跑,有些激愤说法非常没脑子,比如医院可以驱逐「医闹」,比如建立人脸识别「医闹」的征信制度等等。
我的个人看法:有些总是把「医闹」挂在嘴边的人,实非善类。
它其实非常知道,今天医患关系紧张,根本不是什么「医闹」。
中国医生也许是全世界最勤奋的,但大众对医生普遍不信任。它的另一面是,虽然医生收红包现象大为减少,但只是灰色收入合法化了。
中国是个医疗资源供求严重不足的社会,它决定了患者相对处于弱势地位,更重要的是双方信息高度不对等。
所以,2002年4月1日起,在涉及医疗引起的侵权诉讼中,确立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就是说,「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在这里倒了过来,患者指控,举证责任在医院。
这种听上去不合理的规定有用吗?
当时我一位医生朋友特意投稿说,中国没有为患者维权的专业律师,新规在实践中对改善患者地位不会有根本影响。
不管「医闹」这个词所指为何,在中国社会,一个人与医院交道时的处境,完全取决于其社会地位。
你何曾见过一个有足够社会资源的人会变成「医闹」的?
很多人不知道2016年有过这么一个新闻:湖南湘雅医院宣称,因为医保额度用完,不再收治病人住院。
湘雅医院敢说这样的话,一个是因为它在湖南是腰最粗的医院,再一个,它是被转嫁的医疗费用负担最重的医院,它当然要说别人不敢说出的事实。
事实是,由于医保系统负荷极大,为控制支出总数,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本该由医保核销的医疗费用,地方医保拒绝支付,转嫁到了医院头上。
医院平白无故摊上了不该由自己承担的医疗费用怎么办?很大的可能,最后是医生的奖金、加班费里出。
既不能拒绝病人,又不能无条件承担医保转嫁的责任,医院会被迫做出技术性适应:尽量减少医保业务,增加非医保的自费业务。
住院是医保覆盖的业务,门诊急诊一定额度内是自费业务。
为严格控制支出,医保系统推出了单病种费用控制,它的结果是,医院为控制支出,尽量减少手术,尽量减少住院,尽量减少用药,大手术一律上推给大医院。
你知道为什么湘雅医院拒绝收治医保病人住院么?
表面上是全省的大病患者都被推到了这里,实际上是填补医保窟窿的麻烦都丢给了它。
北上广深的居民很难理解这种外地医院的普遍窘境。
欧盟的医疗卡,在28国内享受同等待遇,中国的医保卡几乎不能跨省区使用,而中国病人喜欢找大医院。所以,北上广的大医院,大半住院者是非医保的自费外地患者。
一位医生朋友说,就他所知,上海的医院更喜欢外地病人住院,因为他们是拿着现金来的,而本地病人是医保报账,而医保总数是有限的。
即使是财力雄厚的北上广深,因为巨大的医保支出压力,实行总额预付制,就是把医保支出限额任务分解到医院。
到了医院,往往会继续拆分,分到科室甚至医生。到了这一步,其实就是把推诿病人的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医生头上。
中国的医保卡有四种颜色,而医保池子里的水只有这么多,大家都来舀,自然那些社会资源最少的人,轮到的最少。
医院在窘境中的被迫推诿,不可能不让患者猜疑,尤其是那些没有任何社会资源的底层家庭。
民航医院的杀医案中,来自院方的描述,凶手全家都像冷酷无情的非人类——我们假定真是如此,但它也告诉我们凶手一家为何不信任医院。
这家人执意要求住院,拒绝门诊检查,这种固执态度的缘由,简单解释一下就是:如果凶手的母亲住院,医疗费是医保可以报销的,而门诊期间的费用,则不在医保覆盖范围。
老年人的各项检查治疗费用,一般都不会太低,偏巧这家人收入低,有个偏执疯狂当过屠夫的儿子。
我缺乏医疗负担的直接经验。
我是在地窝子里出生的,打出生起,一直就与医院无缘,三年前,因为熬夜突然听力下降,于是第一次去医院看病,是在民航医院。
去年听同事说,如果一段时间身体状况不好,医院看病是笔不小开支,我这才知道,门诊支出要1800元以上才部分报销。
于是,我们买了一个每人每年700元的补充医疗商业险,今年续约,因为赔付率高,涨到了900元。
医患关系问题,医保系统的可持续性问题,我们最多只是借着热点说几嘴。过后一切依然一样。
但是,看过这篇文章后,你可以建议公司上个补充医疗险,避免小病小痛时的经济困扰,不多,每年只有700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61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