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Shinho:今天一直忙明天宣讲会的课件,一肚子话憋一天了。大概一年前有个网文改编电视剧的项目里有人找到我,想咨询一下类似剧本顾问的事儿,因为这个作品是讲服装设计师的。我对于没做过的工作都挺感兴趣,剧本顾问没做过啊,很感兴趣,就问她,具体是个啥内容。
她讲了一下内容纲要,然后说他们公司的人都愁秃了。我仔细听下来,我觉得是得愁秃,我就直接跟她讲,这个大纲就有严重的问题,这种设定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从大纲上就出了严重的原则性行业问题。
我说那你们买版权是图便宜吗?她说不是,这IP花了一千万呢。
那当然这就让人灵魂发问,我说这种感觉完全不符合现状逻辑的你们自己看了也愁秃的小说,是怎么会被你们公司斥资1000万买了版权呢?
她说,数据好啊。你不知道吗?影视公司买版权很多都不看内容只看数据的。
我其实倒不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但是我以前听说的时候,我没信,我觉得太荒谬了。一个影视公司要买网文的影视改编,竟然有不少是不看内容的吗?
我不信,我去问了三四个影视公司,有一家说倒也不是,是要看看内容简介的,但主要是看数据,因为每天过很多文章,没时间看内容,主要就看数据然后看个简介,什么简介呢,就是这文是写啥的。比如BG,服装设计师的,比如BL,讲电竞的。就这样。
有一家回复得提神醒脑,说买版权是商务部负责的,他们不看内容,就看数据。数据好就去谈价格,买了再看怎么改。
那大家可以这么去思考一个运作模式。
一个数据平平的网文比较难以卖出影视版权,而数据越好,卖出的价格越高。
问了一个做营销的公司——这公司里有人原来找我咨询过服装品牌的事儿,我跟她说这么个思路,她说确实不少这么搞的。
每个月起步价十万块做营销数据,一个网文连载期四五个月,四五十万投入,数据艹起来了,影视版权直接能卖大几百起步,动辄上千万。
等卖出去以后,影视公司管内容的人发现诶卧槽这什么鬼,这时候也已经晚了。大家硬着头皮,不拍也得拍不然到期了。
网文如此,条漫等等都是如此。我就不举例了。
我是个喜欢看书的人,我觉得文字是神圣的。文学创作是神圣的。我认识有的作者,在微博给自己的书宣传一下都有点不好意思,怯生生地,觉得自己发微博宣推自己的书就是营销了。有的出了书拿给我,问能不能帮忙在微博发一下,也可不好意思,觉得自己营销了,自己脏了。
我认识有的作者,觉得营销出来的内容自己看不下去,就得自己真材实料拼出来的评论打分打赏排名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没有意义。
我自己写书的话,也一定是这样的。会觉得这些神圣的,认真的交流,不应该用虚伪的数据去玷污。哪怕合理的营销,心里也有点惴惴,“酒香不怕巷子深”啊。
所以我一直对网文无脑渗透营销极度反感,因为这种一开始就做韭菜盘子,打定主意全线营销草数据的,他们伤害的是认真创作的人们的利益。
看到有人说当前的一些刚出的规定,以后作者要艹人设,要爱豆式包装,这不是新鲜玩意,我就曾经接到过类似的委托讨论——————给某出版社/公司旗下的“美少年作家”“帅哥作家”定制设计衣服拍写真登在刊物上。
这让我觉得甲方脑疾甚重的事儿后来没成,谢天谢地。
我知道有人要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你有才华,你就是写得好,你怕别人做营销干嘛?
因为一些动辄百万转发的流量明星已经告诉我们,假的数据永远比真的厉害。
有100个人觉得你写得好,10个人出去安利你就算不错了,而你找100个人做营销草数据,他们每个人可以给你转发100次起步。
看过一个什么Python?抓数据的?结论说是3.8万活粉可以艹100万转发。我不知道这个数据属实与否,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假数据永远比真数据厉害。
实力是用真材实料拼的,但网文作者变现的大头来源——影视改编版权——不少影视公司是只看数据不看内容的——从效率上说,他们根本没有空看你几十万字外加研究读者评论。他们只需要看你的数据就“我们觉得这样就够了”。
所以以后,也许你有真才实学,但是轮不上你,因为你数据不够好看,毕竟别人成批地花钱草数据,你眼巴巴地自己写,琢磨着酒香不怕巷子深。
也许你天纵英才,但是矮矬丑,那可能很多机会也关闭了。
你知道一些平台是卖身契,你不签?那连别人看到你的文都很难。签了?那你的自主性也消失了。熬到影视化了,随便魔改,你什么办法也没有,更惨的,我前两天转发的,天下霸唱连鬼吹灯的名字都不能用了。用了就是侵权。
这真的是太荒谬了。
文人历来就是一支笔杆子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许从现在开始,是营销,资本,数据,颜值,卖肉,来改变命运了。
写得不好?那些叫嚣着某铺天盖地的名字都不能提不管怎么在wb输入屏蔽关键词都还是每天打卡出现在你首页qj你的视觉细胞的玄幻作品“文豪大作”“文学之光”的读者群体知道什么叫好什么叫坏吗?
王侯将相,全看数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72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