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夕:如果不出意外,「半泽直树II」接下来的剧情展开会以「毒丸计划」为核心,由东京中央证券帮助Spiral对抗来自电脑杂技集团的恶意收购行为。
「毒丸计划」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最知名的一次案例,发生在2005年的新浪和盛大之间。当时新浪作为门户还有相当大的价值,因此主营游戏业务的盛大眼馋新浪的流量,打起了坏主意。
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盛大委托四家公司在二级市场疯狂买入新浪的股票,警惕性不足的新浪还以为是第三方基金公司在做盘,也没在意,直到盛大向SEC提交材料,宣布自己已经耗资2.3亿美元获得新浪总计19.5%的股份,完成了一次「战略性投资」,新浪这才意识到公司搞不好就要换主人了。
紧急之下,新浪很果断的采取了被称作是「毒丸计划」的应对方案,顾名思义,就是让对方吞进肚子里的股票成为有毒的丸子,要么大家一起同归于尽,要么你识相点儿退出止损。
具体到措施层面,毒丸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比如大规模增发新股摊薄收购方股权,比如短期内迅速增加负债加大收购方的现金压力,比如允许除了收购方以外的其他股东低价收购股票,等等,总体而言就是拿起剪刀做出自残姿态,明确告诉盛大你要这么硬上的话既得不到我的人也得不到我的心。
新浪当时选择的是最后一种方案,由摩根士丹利操盘,通知所有股东,只要盛大继续买入新浪的股票并突破20%的持股线,所有股东就都有权以半价购得公司股票,这么一来,不止是新浪会在资本市场上贬值,盛大也会面临继续增持需要支付双倍成本的代价。
最终,盛大被毒丸吓退,放弃了控股目标,也逐渐卖掉了新浪股票,而这次事件同时也警醒了新浪,间接推动了后来的MBO(管理层收购计划),又是新的故事了。
财经作家布莱恩·伯勒写过一本题为「门口的野蛮人」的书,讲的就是资本和企业之间争夺控制权的金融战,而「野蛮人在敲门」在后来也成为了经营企业时刻需要面临的考题:资本可以帮助你高速增长掠夺市场,但它也有可能把你的成果全都倾入囊中吃干抹净。
华尔街的入口出流传着一句话:「热情拥抱资本的时候,永远不要忘了穿上防弹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8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