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识猷:在群里听到一个故事。
某妈妈,在家里搞了个云台摄像头,通过手机随时监视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是否按时看书,坐姿是否端正,还冷不丁通过摄像头的对讲功能喊话,“坐直一点”“你在看什么书啊?怎么又在看动画片?(提高音量对智能音箱喊话)XXXX,暂停!”。
这真的太太太太恐怖了。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一些独处的空间,一些漫无目的的时光。这些空间和时间看上去没有特别务实的用处,但其实有着最重要最根本的用处——认识自己,成为自己。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有哪些特质?积极的?消极的?我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能力怎样?我身体怎样?我和其他人对比起来如何?什么事让我愉悦?什么事让我痛苦?真实的自我是怎样的?理想的自我是怎样的?别人对我有哪些期待?我对自己有哪些期待?别人喜欢我吗?我喜欢我自己吗?我靠自己能做到什么,做不到什么?
如果剥夺掉这些空间和时间,要求一个小孩时时刻刻表现出“完美状态”——对小孩的健全发展,是重大打击。
要么,这个孩子完全压制掉自我的发展——但这意味着极其薄弱的自我地基。地基不牢,早晚是要补。不补的话,早晚是要崩塌的。
要么,这个孩子怀着愤怒与恨意,发展出熟练的欺骗技巧——这不但意味着家长丧失掉孩子的信任,孩子的沟通意愿,而且除非家长发生彻底改变,否则亲子关系基本上受到不可逆的伤害。
如果宏观世界有所谓“观测改变状态”,大概就是这一种了。
不是说家长要对孩子完全放手不管,而是在管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恢复空间。
科技发达是好事,但科技要用在“让人更好地成为人本身”,而不是来塑造一个脆弱虚假的空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8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