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了今年的外滩大会,给我最大的感觉是,谁说上海怎么没有互联网,上海现在全都是互联网。不仅有,而且上海拥抱互联网的速度和力度都超乎想象。
我在外滩大会上看到了上海的野心和能力,更看到了技术的绽放。如果多年以后回顾中国互联网史,外滩大会的举办,或许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外滩大会展现的,是上海在金融和贸易之外的,第三个核心竞争力——互联网科技。
数字经济时代,金融和互联网科技本来就是一体的,金融中心,当然也应该是互联网科技中心。
这一代的互联网发展已经到了天花板,开始拼杀存量了。而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应该是两个核心竞争力,一个基础设施。这些,上海都占据优势。
互联网的下半场,上海或许是主战场。
一
第一个核心竞争力,是出海。
互联网的未来增长方向,一定是由内向外的,也就是由国内市场杀向国际市场。中国互联网的前二十年,主要是靠几乎空白的国内市场喂养起来的。
在中国互联网的早期,依靠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带来的庞大流量红利,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拼命做增量,本土市场就足够各大互联网公司慢慢瓜分的了。
但是到了现在,国内入网人口增长带来的流量红利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也进入到了存量市场的肉搏战。在蓝海里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可以各自慢慢游泳,但是在红海里,一不留神就会被对手打死,把红海染成血海。
企业想要破局,唯二的选择就是下沉和出海。
做下沉不局限于你在哪个城市做公司,但出海对城市有巨大的要求。
一方面,国外仍然有大量的互联网潜在用户,比如东南亚和非洲地区,有大量人口正处在类似十几年前国内互联网前期的状态。在国内流量枯竭的情况下,出海将是国内互联网公司复刻增长奇迹的唯一选择。走出去,是持续获得增量的最好办法。
另一方面,欧美市场是巨大的内容消费市场。
根据创业邦研究中心整理的中国出海企业赛道分布,游戏是出海企业的主赛道,而文化娱乐则是第六大赛道。
欧美市场有成熟的内容付费文化,中国企业用符合外国人的心理,外国人的思维模式的产品,去开辟海外市场,赚成熟市场的钱,是中国互联网的下一步大趋势。
而出海,需要互联网企业懂海外有什么,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又要什么。
上海,从江南小镇到“十里洋场”,再到亚洲乃至世界金融中心之一。说到国际化,上海就是国际化的代名词。如果你做内容出海,上海会有非常大的势能在这里。
二
第二个核心竞争力,是产业集群。
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一定是由虚向实。服务于个人生活场景和工作娱乐的互联网,是消费互联网,而服务于产业内部优化连结的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是互联网普惠到个人,并且深入到普通人生活的一次节点,也是消费互联网的巅峰。
但当每一个普通人都用上消费互联网后,其实上半场的20年,就已经过去了。
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
在互联网的初期,很多人习惯于把互联网称为“虚拟经济”,在当时互联网企业想要赚钱的核心模式,是提供信息给用户。从虚到虚,一切都在线上完成。而到电商崛起的时代,一个互联网企业背后,可能就是实体经济中的一整条产业链。
到了今天,搜索,电商,社交,个人在互联网上的基本需求已经被前代三巨头奠基。娱乐,餐饮,出行的生活场景需求也被新一代三巨头填充完毕。但是产业在互联网上的需求,仍然在探索之中。
在未来,从人工智能到大数据到5G,再到制造业产业链层面的各种相关问题,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催生出什么样的巨头。
下一代三巨头仍然在酝酿之中。
但是可以想见,需求主体越多的地方,也就是产业聚集密度越大的地方,越容易吸引和催化这样的巨头诞生。
产业互联网必然要诞生在产业集群的地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更需要依托于繁荣的制造业。
而产业集群,向来是上海的传统优势。过去长三角地区几乎托起了半个中国制造,而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它们还将哺乳一个个工业互联网企业。可以说,长三角一体化,已经从物理上的硬链接向产业带软链接迈进。科技就是最大的加速器。
一方面,临港的面积大,企业多,可以提供服务的对象丰富。另一方面,临港的企业包含民企国企外资合资企业跨国企业,相当于一个种类丰富的练兵场,可以锻炼为多种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服务的能力。最后,在临港有大量前沿的尖端制造类企业,这样的企业会更乐于接受工业互联网这样的新兴产业,而且它们大多本身就有互联网监控生产的基础,适应起来也会更快。
尤其是上海作为G60科创走廊的龙头,可以影响到上海、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等9个城市。
而这片区域,正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产业互联网最肥沃的土壤。
在消费互联网的时代,上海确实没有讲出一个动听的故事,但这并不是坏事。
上海这座城市从来是极端务实的。你和上海人讲故事,上海人会说你在拉杠。务实的上海互联网,搭配上产业集群的长三角工业基地,天然适合互联网赋能实业。不拉杠,不霍胖,踏踏实实做事情,上海互联网不喜欢讲故事。你和工业讲故事,工业会告诉你什么叫事故。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里,不需要故事。
三
一个基础设施,是产业红利和政策底蕴。互联网的下半场,打的是阵地战。
如果说中国互联网的上半场是一场遭遇战,大家比的是谁的反应更快,那么互联网的下半场就是一场阵地战,总体战,全面战。要拼的,是资本,是贸易,是政策,更是核心人才。
没有充足的资金,大笔的投资来源,互联网企业怎么烧钱。没有快节奏的金融效率,根本不要谈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也是互联网,需要有互联网的速度。
说到烧钱,上交所的科创板微微一笑;说到金融结算速度,上海一直是全国金融中心。产业互联网还需要依托发达的贸易基础,贸易的一半是物流,尤其是需要深水港,产品和原料可以在国内外频繁进出口。
作为中国海岸线的中线和长江的入海口,上海是长三角工业集群的贸易中转之地,从上海本地的港口,到江苏昆山和南通,都可以算作上海贸易的辐射之地。
尤其是在南通新机场落地、北沿江高铁规划建设后,未来长三角城市群的贸易会更加便利。
再捋一下政策,上海对互联网的政策扶持是给便利,给实惠,但是不玩微操,交给专业的人自己去发展。
2016年,上海发布《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意图通过推动互联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此时上海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互联网与产业结合的重要性。
2017年,上海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上海制造”的重要战略,出台“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三年行动计划》。
这是“工业互联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初次亮相,这也是上海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节点。
2018年,上海发布《上海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同年,有超过60家上海工业互联网企业获工信部认可,11个项目获工信部专项支持,占全国12%。
全国的工业互联网菁英,正在往上海富集。
2020年,上海发布了《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聚焦12个发展重点,从互联网金融到工业互联网,在线文娱,再到在线医疗和在线教育,无所不包。
互联网从未在政策层面上,与一个城市的方方面面结合得如此紧密。
同年,中国工博会首设CIIF信息技术奖。该奖的目的,是表彰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前沿技术和产品。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亲自为获奖的京东工业品、中移信息通信科技、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阿里巴巴等8家企业颁奖。
这些获奖企业来自北京、青岛、杭州,但能够认证它们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地位的,是上海。在这个领域,上海已经证明了自己独一档的地位。
最后就是人才的问题。
工业互联网需要大量的核心人才,而上海对核心人才的吸引力是空前的。
一方面,上海自身具有华东地区超过一半的大学,本地人才造血能力不弱,另一方面,上海作为前三的人口洼地城市,还在不断吸纳全国各地的核心人才。
尤其是今年上海户口放开正式实施,这就是在出全力抢高端人才,尤其是互联网科技的核心人才,上海肯定不会把他们放走。
一个城市需要自产人才,但不需要做到人才供应完全自给自足。
它只要用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好的医疗和教育、更优质的工作机会和更实惠的政策,甚至是更快的网速、更大的带宽,把人才抢过来,并且留得住,那就可以了。
把资本、贸易、政策、人才这些方面做好,就像一个地方有了土壤阳光和水,种子落下,大树就会自然而然长出来。
而且以上海优秀的产业基础、贸易基础、人才基础和消费基础,腾飞其实早就开始了。无数大树正在无声中生发。
最终,它们会自己长成一片森林。
四
过去很多人先入为主,觉得上海是互联网荒漠,然后对荒漠的成因进行各种骚分析。
有人说上海没有互联网因子,有人说上海的城市文化太保守,天然诞生不了优质的互联网企业。但这里面都有一个误区,所谓的上海互联网落后,其实是一个伪概念。
工信部发布的《2019年1——10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显示,互联网业务累计收入前五名的省和直辖市分别是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苏。
支付宝、盒马、饿了么、哔哩哔哩、小红书、携程,这些都是在上海起步,发展,壮大的“本土企业”。
而如果把在上海有分支机构和业务的互联网企业都算上,这个名单会拉得非常长,包括各路跨国企业和国内大厂。Google,微软,IBM,特斯拉,思科,英特尔,AMD,EMC,SAP,PayPal,eBay,英伟达,这些外企都在上海有分支机构。
阿里的大文娱,蚂蚁的国际化业务,阿里平头哥、网易的暴雪合作部,也都放在了上海。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无论这些大厂来自哪个城市,都不会忘记布局上海。就凭上海发达的消费市场、优秀的基础设施、宽松的政策、独特的城市特点跟魅力,就是各路互联网诸侯的兵家必争之地。没有哪家互联网大厂会忽视上海。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家有野心的公司,可以忽视上海。
清华大学有个博士袁晓辉对全国城市的互联网公司分布做过一个调查,统计口径是该城市获得的互联网行业投资金额。
从1999年到2015年的时间里,拿到投资笔数最多的城市是北京,这毫不意外,毕竟中关村外号是中国硅谷,但是拿到投资笔数第二名的城市,其实是上海。
在投资金额上,第一名是北京,第二名仍然是上海。没有任何数据可以证明上海互联网落后,大家所谓的掉队,只是声量问题。但是在外界的感知里,提到上海,想得起来金融,想得起来贸易,就是想不起来互联网,这也是事实。
这就非常诡异,明明在全国互联网城市中稳居前三,上海互联网为什么一直不显山不露水?
原因很多。
工信部评选了几年中国互联网百强,上海企业入选的比例大多在1/5,在数量上仅次于北京,看起来非常强悍。但在百强前十的互联网巨头中,上海企业寥寥。缺乏一个体量上的巨无霸企业,是上海互联网声量不足的重要原因。
虽无一超,但有多强。上海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是百花齐放式的,分布在各领域,服务于各行各业。
上海互联网从来不是荒漠,也从来不曾落后。声量小,无非是在消费互联网的声浪里没有掺一手,加上缺了一个招牌式的顶级企业,所以相对于上海的另外两个标签而言,显得没有那么突出罢了。
但是在互联网下半场的竞争中,上海互联网正在借助以上优势,补齐最后一块短板,成为与金融和贸易并立的第三大产业。
今年的外滩大会只是开始,未来的外滩大会,将会成为全球前沿金融科技产品的交流、展示平台。
来源:微信公众号:半佛仙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86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