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浙江衢州为什么“很不浙江”?

image

▲ 衢州水亭门的明代钟楼与徽派建筑,左侧重檐歇山式二层阁楼为钟楼。摄影/许军

江西衢州?还是安徽衢州?

不!是浙江衢州!

衢州,是另一面的浙江。

这里没有“面朝大海”,也看不到平原辽阔,更是远离“包邮区”中心,境内群山起伏、奇峰林立,一派西南山地风光。如果说隔壁的丽水是“浙江小西藏”,那么盆地中的衢州,就像是高原之下的“浙江小成都”。

image

▲ 群山环绕的衢州常山县。摄影/张小平

而让“小成都”之名坐实的,还有衢州人无辣不欢的口味,鱼头放辣、粉干放辣、粽子放辣……衢州名小吃“三头一掌”里的兔头,辣度能和成都人爱吃的“兔脑壳”平分秋色。无怪乎每个漂泊在外的衢州游子,往往都会在餐桌上被质疑:

“咦?你们浙江人不是不能吃辣吗?”

如果说世人眼中的浙江,像是西子湖畔款款走来的宫装仕女,精致秀雅、温婉大方;那么处在浙江最西端的衢州,则更添了几分邻家丫头的活泼生动,正如衢州姑娘周迅那般灵气十足、天真烂漫。

她的存在,打破了大多数人对于浙江的固有认知。

image

▲ 衢州烂柯山秋色。摄影/许军

一座小城
如何成为四省“文化拼图”?

衢州,位于浙江、江西、安徽、福建交界处,是真正的“四省通衢,五路总头”。

image

▲ 衢州地形示意图。 制图/F50BB

“四通八达谓之衢”,总面积8844.79平方公里的衢州,状若一块不规则的三角形,延伸向周边不同的文化区域——北与古徽州(今安徽黄山、江西婺源)为邻,南接闽北的福建南平,东沿衢江通向浙江腹地,西部的“长边”则对江西大开门户。

所谓“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阳之肘腋,制闽越之喉吭,通宣歙之声势”,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衢州看起来像是一块“文化拼图”:

向北,她延续着徽州文化的气韵,古城中临水而建、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是烟雨江南最为生动的诠释。

image

▲ 衢州江山市廿八都古镇的赣派建筑。图/视觉中国

向南,她保留着闽地移民的痕迹,仙霞岭上绵延千里、曲折难行的沧桑古道,记录了当年北人南下的进程。

image

▲ 仙霞古道牧归。摄影/周勇

向东,她发出浙江人行商坐贾的先声,宋元时期发端于衢州府的“龙游商帮”,堪称浙江“儒商精神”的鼻祖。

image

▲ 衢州文昌阁。摄影/许军

向西,她还深得江西人吃辣的精髓,崇尚“辣、咸、鲜”风格的衢州菜,几乎是“整个包邮区吃辣的上限”。

衢州的气质如此复杂,显得“半浙不浙”,一来是由于地处四省之交,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二来她本身的地势就颇为“割裂”,衢州境内横贯东西的山脉,将其下辖的一市(江山)三县(龙游、开化、常山)两区(柯城、衢江),分割成地貌各异、风俗不同的区域。

image

▲ 开化马金溪畔油菜花。摄影/许军

衢州北部的开化县和常山县,位于怀玉山脉和千里岗山脉的交错处,这里峰峦叠嶂、水系发达,是浙、皖、赣中心的“生态花园”。

开化的马金溪汇入常山港,最后与江山港、乌溪江一同注入衢江,成为钱塘江的源头,是为“钱江源”。而坐拥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开化,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水体质量更是稳居全国前十,好山好水孕育出了独一无二的清水鱼、清水螺蛳和开化龙顶。

image

▲ 开化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塘。摄影/方承豪

中部的衢州市区和龙游县,则展现出一派水网纵横的平原风光,这里地势相对平坦、水陆交通便利,为衢州境内的经济中心。

image

▲ 北宋时期各州州城商税,衢州位列第二,仅次于杭州。 制图/F50BB

从宋元时期就开始活动、到明清时期与徽商齐名的“龙游商帮”,就在这里兴起。龙游商人不畏山高路远,不仅活跃于江南和湘、鄂、闽、粤诸地,还深入到西北、西南等偏远地区,号称“无远弗届,遍地龙游”;他们擅长“以儒术饰贾事”,深受浙东学派影响,主张以义取利、诚信为本。

image

▲ 龙游三门源村,为龙游商人所建。摄影/许军

image

▲ 龙游石窟。图/视觉中国

直至近代工业化的兴起,龙游商帮才被宁绍商帮所取代,成为浙商文化之渊薮。

南部的江山市,倚靠着仙霞岭,山地丘陵面积达到了近九成,这里奇峰林立、山路险峻,坐拥整个衢州最为壮丽的景观。

image

▲ 江郎山。摄影/王华

以“三爿石”出名的江郎山,是中国“老年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郎峰、亚峰、灵峰呈“川”字形对立耸峙,直指苍穹;而盘踞在仙霞岭上间的仙霞古道,更是让江山冲破重山、深入闽北,成为了闽、浙、赣间的三省重镇。

浙江以西
为什么也有座“儒家圣地”?

从地图上看,衢州大体呈现出“两山夹一盆”的格局(浙江小成都实锤)——

衢州的南北两侧群山绵延,千里岗山脉和仙霞岭遥遥相对,来自江西的怀玉山脉探入境内;中部的平原则为金衢盆地的一部分,江山港、常山港和乌溪江在此汇入衢江,两岸地势相对平坦,水陆交通便利。

image

▲ 衢江区云溪乡,黄甲山塔与对面的区政府隔江而望。摄影/许军

山脉与河流,共同构成了一个横向通衢大道、纵向山间窄道的“十字路口”,既有险可守,又通达四方。

唐代以后,随着经济中心逐渐南移,衢州成为了扼守东南的军事重镇,战略地位不断上升。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评述道:“守两浙而不守衢州,是以浙与敌也;争两浙而不争衢州,是以命与敌也”,直白点说,守住衢州就是守住了江浙沪。

image

▲ 仙霞古道路线图。制图/F50BB

唐末义军四起,黄巢首开今天江山境内的仙霞古道,得以杀进福建、虎踞东南;北宋方腊在睦州(今杭州建德)起义,率军越过常山县的雷公岭,攻入衢州。此后,不论是元人还是清人,南下的铁蹄总会踏足衢州,让这片土地染上了一层金戈铁马的色彩。

战乱、屯兵、移民加速了四方文化向衢州汇聚,南来北往、东进西行的人群带着鲜明的文化印记接踵而至。其中,衢州人最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孔氏家族的到来。

image

▲ 衢州南宗孔庙。摄影/许军

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孔子第48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带领大部分家族成员随宋高宗赵构南渡,从山东曲阜千里迢迢迁至衢州,建立家庙。“靖康之难,大宗南来”,随着南宋定都临安,衢州也成为了孔氏后人的“第二圣地”,是为孔氏南宗家庙。

衢州本就是当时的文化高地,各大书院遍布境内,在北宋时期,衢州的进士人数已达250人,位居两浙路第二,仅次于常州。

image

▲ 北宋时期,两浙路各州的进士人数。制图/F50BB

而孔氏家族的到来,更是使得衢州儒风日盛,耕读传家的文化血脉流传不息,成为了东南地区的儒学圣地。祖籍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尤溪的理学家朱熹,就曾多次到访衢州,与当地学者坐而论道。

如同孔氏一般跨越千里迁居衢州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则是来自江西、福建、安徽等地的移民。因而衢州的方言,以吴语为基础,也受到皖南徽语、江西赣语、闽北方言的建州语等影响,显得格外复杂。

image

▲ 儒学文化背景的水亭门。摄影/刘皎

image

▲ 水亭街天王塔,先有天王塔,后有衢州城。摄影/周尉青

盆地上的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方言同属于吴语金衢片,但市区话又被称作“城里腔”,与周边难以沟通;靠近江西上饶的开化县、常山县、江山市,方言属于吴语上丽片,各地之间口音差异也颇大。

尤其是江山话,由于融入了古汉语词汇和地方特色,简直是“自带加密”。据说当年出身江山保安乡的戴笠,入主军统局后就将家乡方言作为标配暗语,一句“把他杀掉”,在江山话里就有四种说法——“帮呃卷叨”、“帮呃蔑叨”、“帮呃裹叨”、“帮呃略叨”。

image

▲ 戴笠女特工训练班旧址。摄影/张小平

比江山话更难懂的,还有江山廿八都的方言,一镇之内,仍在使用的方言至少还有12种——

除了“江山腔”、临近的福建“浦城腔”、上饶“广丰腔”,还有江西宜黄人带来的“灰山腔”,福建汀州人的“岭头腔”,乃至清代徽州仍在时,徽商间交流的“徽州腔”等等。以至于方言太杂,大家无法沟通,干脆就统一说“普通话”,于是形成了廿八都独具特色的官话,当地人称之为“正字”——竟然又带着些北方腔调!

image

▲ 江山廿八都文昌阁。摄影/张小平

遍地吃辣
浙江竟然有个“小成都”?

如果有一件事情能在衢州各个地区通行无阻,那一定是吃辣。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浙江人不太吃辣,唯独衢州是个例外。这里和四川一样地处盆地,周围被群山环绕,气候湿润,据说当地人用吃辣来祛除湿气;衢州又与吃辣大省江西交界,尤其是开化、江山、常山等地,饮食中能看出赣菜的渊源。

image

“兔头吃脑,鸭头吮骨,鸭掌吃皮”。衢州小吃的招牌“三头一掌”(兔头、鸭头、鱼头、鸭掌),用辣椒和大量中药熬煮而成,让人闻之就口水直流。兔头、鸭头的麻辣滋味,不输成都人爱吃的“兔脑壳”;而衢州鱼头的做法,又和湖南的剁椒鱼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一样衢州人的“乡愁美食”,则是衢州烤饼。连演员周迅也曾感叹道:“我就特别想我们家乡的那个小葱饼。”

image

▲ 衢州烤饼。摄影/JKJarrybrook,图/图虫·创意

“一座衢州城,半城烤饼香。”在衢州,烤饼可以是早餐,也能是下午茶或者夜宵,在老城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流动的烤饼摊。要么是摊得焦脆的薄饼,要么是玲珑可爱的小烤饼,肉馅中配上榨菜或是梅干菜,一口咬下,汁水四溢、焦香扑鼻。

image

▲ 江山市做麻饼的人。摄影/沈天法

外地的烤饼大多有辣、微辣和不辣之分,往往用酥皮上的黑白芝麻来标识,但对于衢州人而言——辣,才是烤饼的灵魂。

衢州菜不仅限于“辣”这一种味道,同样是多种菜系的杂糅——马金人做的豆腐,依稀能看出徽菜的精致;龙游发糕、江山米糕、开化汽糕,显然是江浙“鱼米之乡”的特产;苏庄“炊辣椒包”中,“炊”的手法大抵来自江西……衢州菜里,浓缩了衢州文化的博采众长。

image

▲ 开化汽糕,开化版的“中国披萨”。供图/吃货在衢州

image

▲ 制作常山贡面。摄影/李志强

正如衢州人的性格同样也是复杂的。他们有“火辣”的一面:心直口快,言辞“辣味呛人”,做起事来颇讲义气,敢作敢当;

有时候又颇为“佛系”,不争不抢,乐于享受生活,这点上,衢州人和远在千里之外成都人“安逸”、“巴适”的生活态度不谋而合。

image

▲ 衢州姑娘周迅,既能古灵精怪,又能娴静如花。图/视觉中国

尤其是一脉相承的儒家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衢州人的性情。比起印象中浙江人的敢打敢拼、“野蛮生长”,衢州人更擅长静水深流,十年一剑。

最近大火的国产动画《雾山五行》,其“身兼出品、脚本、原画、上色、OP演唱者等数职”的导演林魂就是衢州人,靠着6人小团队“十年磨一剑”,打造出惊艳世人的原创作品;而B站的创始人徐逸也出身衢州龙游,一步步把佛系的“小破站”带去了纳斯达克敲钟。

image

▲《雾山五行》海报。

这种儒家思想深入到衢州人的基因里,以至于今天“南孔圣地,衢州有礼”还是当地政府主打的一面招牌。因此衢州人并非“不争”,只不过是在进取时,依然着保持风度、有节有礼。

image

▲ 江山市清湖大桥。摄影/沈天法

来源:地道风物,作者:九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88751.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