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新中国的反击,一击破万招

作 者:九边

来 源:九边

电影《金刚川》我去看了,后台不少小伙伴问我啥感受,有些剧情非常震撼、非常感动,不过整体而言却有点说不上来的感觉。

今天查了下豆瓣评分,现在已经跌到6.5分了。按照豆瓣的习惯,一般7分属于“能看”这个档次,6.5分确实是有点低,属于“又不是不能看”的佛系状态。

1

不准备专门写金刚川了,咱们接下来把整个朝鲜战争的过程大概捋一下,对电影的评价也都放文章中了,大家也一起看看吧。

1

战争起源

朝鲜战争有两场:

一场是北朝鲜的统一战争。

在中国解放战争的时候,北朝鲜出力不少,而且当时东北有大量的流亡朝鲜人,这些朝鲜人加入了林彪的“四野”,形成了后来的“三个朝鲜人师”。

这些朝鲜人在中国参加了历次恶战,战斗经验丰富,这三个师后来被北朝鲜要回去了。

此外苏联还给朝鲜提供了一些坦克大炮,正是在这些坦克大炮和三个师的支持下,北朝鲜发动了统一战争。

朝鲜战争一开始打得还不错,把韩军和前来支援的美军揍成了狗,逼到了釜山那一带。

然后就有了我们熟知的那一段,美军第十军团从仁川登陆,北朝鲜的阵线被拦腰截断,很快弹尽粮绝全线崩溃。

而就在仁川登陆前,毛主席敏锐注意到美国可能会在仁川捣乱,通过三个渠道向朝鲜人转达了担忧,发现朝鲜人并没有反应之后,感觉朝鲜人要出事,就把“四野”的四个主力军调去了鸭绿江,以备万一。

随后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朝鲜人果然没有在仁川设防,美军登陆成功。随后美军和韩军一路向北,很快打到了三八线,并且不顾我方警告,跨过三八线继续向北,从这个时候起,朝鲜战争的性质就变了。

变成了我们的朝鲜战争。

从明朝开始往后的六百年中,每次朝鲜出问题,中国肯定会出手。

这倒也跟“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没啥关系,单纯只是如果朝鲜出事,我国东北将会洞开,就跟你家隔壁着了火你不能在那里干瞪眼看热闹一样。这是每一个有远见的决策者不能容忍的。

明清两代,都因为朝鲜卷入过大战,也都是丢了朝鲜很快国家也完蛋了,也就有了那句“举国沦亡缘汉城”。

到了1951年,联军又一次跨过三八线,兵指鸭绿江,跟明清相比,这事又多了太多的内涵:

东北是新中国的鲁尔区,真正的“煤钢复合体”,东北不能成冷战前线;

国内人心惶惶,有人担心美国打进来,有人指望美国打进来,比如功德林的战犯们弹冠相庆,除了王耀武(他没自杀让蒋委员长对他意见很大);

苏联态度不明,很可能也想趁机进入东北,让东北变成“东柏林”;

蒋军会不会从朝鲜向中国渗透?到时候西南和东北同时捣乱(李弥的第七兵团此时跑缅甸种鸦片去了);

蒋军大陆残余势力蠢蠢欲动,随时准备策应东北战事;

.....

我看了很多朝鲜战争决策方面的书,包括沈志华的那几大本都看了。感觉绕来绕去,关键就两件事,也就是东北和人心:东北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新中国刚建国,人心需要安定。

这个背景下,大家都知道应该保朝鲜,保朝鲜就是保东北,保东北就是保新中国。

但实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大到没法接受。所以出兵不是问题,问题是可行性。

中日的战争刚结束,日本那样的国力竟然把中国摁在地上摩擦了八年。可日本在美军面前也就是个渣。1941年12月8号日军偷袭了珍珠港,1942年6月4日,牛逼轰轰的帝国海军就被美国彻底打残。满打满算坚持了七个月,这七个月中美国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征兵造船发国债。

对比了中日差距,再对比美日差距,最后想想中美差距,谁看了都虚。毛主席肯定也是很纠结的,不然不会思考了几天几夜。

后来他让自己的儿子做“第一个志愿军”,岸英是第一个了解出兵朝鲜决策的基层军官,确实是第一个志愿军。只是毛主席低估了人性的恶,自己的儿子牺牲在了朝鲜,还要被人反复质问到底吃了几碗粉。

正是因为巨大的实力差距,林彪不愿意去朝鲜,了解林帅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谨慎过头的人,筹划紧密万无一失才下手。毛主席因为这事还跟他发过火。

除了他,党内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只有粟裕和彭老总。

林彪说粟裕爱打“神仙仗”,就是那种敌我实力差距太大,粟裕也敢虎口拔牙。有三成胜算他就敢出手,七成胜算敢大搞,关键是还能赢。

粟裕是我党体制的胜利,一个基层军官,快速被识别,放到了关键位置上统筹全局,而且他的意见和毛主席冲突的时候,党内最后认同了他的观点,这才有了1948年的淮海战役。如果没有他,解放战争至少会晚一年结束。

至于彭老总,属于中间状态,曾经以2.6万人牵制了胡宗南50多万人,打出了陕北“三战三捷”,也在兰州之战中一开始打得一团糟。彭老总没有粟裕那么善于精细微操,但是也能做到以少胜多。

这么看下来,粟裕最合适。不过他早年在山东、苏中和苏北指挥作战,经常几天几夜不睡觉,严重透支,得了美尼尔氏综合征,还有其他各类劳损性疾病,颅里还有三块弹片,天天头疼。朝鲜战争爆发那段时间已经病得下不了床,自然也就去不了。

林帅打不了这种他自己都不太相信能打赢的仗,而且确实也病了,要去克里米亚养病。

反倒是彭老总很积极,不止积极,他还有方案。可能长期在西北作战,对山地战领悟很深,提出来朝鲜北部山多,美军机械化步兵展不开,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可以做到“局部优势”,杠一下美帝还是可以的。这种思想跟毛主席一拍即合。

作战主力自然是“四野”的人。“四野”人均一顶狗皮帽子,长期在东北作战,能够适应朝鲜环境;而且四野里有一部分队伍是彭老总带出来的,比如38军,就是彭老总平江起义带出来的班底,他去指挥也好协调。

中间有个插曲,苏联人最后关头怯场了,说是不给飞机。

毛主席一度纠结中国是不是继续出兵,经过艰苦的思考,还是继续执行“抗美援朝”战略,毕竟保朝鲜就是保中国。从这事也能看出来苏联人的格局,做大哥的没出息,出尔反尔,到最后谁都不相信他们,他们自己最后内部陷入内乱然后崩了。

2

五次战役

美军和韩军跨过三八线后非常有精神,根本没注意、也没想到志愿军入朝,在朝鲜北部行军,马上就要到鸭绿江,突然就被包围了。

韩国军队最早遭遇迎头痛击,鬼哭狼嚎往回跑,一路上散布说是中国军队入朝了。美国人和英国人非常淡定,对韩国人的战力表示理解,觉得应该是遭遇了北朝鲜游击队被打了,很鄙夷地让韩国人靠边,他们直奔鸭绿江。

然后美军英军也遭到围攻。

美国第一骑兵师的一个团在云山遭到合围,美国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跟谁打,只是发现根本没法打。第一次碰到这种事,上一秒还一个人都看不到,下一秒就突然哨声大作,周围枪声四起,部队迅速被切成好几段。

美英军队没见过这阵仗,被分割的队伍被吃掉几块后,剩下的见势不妙,跑得非常快,还是伤亡了一半的人。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云山阻击战,美英伤亡了两千人,这是中美第一次交锋,美军打成了这样,让各方非常惊讶。

紧接着就是第二次战役,美军此时还没有意识到中国已经全面入朝鲜,在白云山遭到阻击后,美国最精锐的陆战一师的大部队继续向北。

多说一句,这个时候国内破获了一个特务大案,一群旧知识分子们担心中美冲突,中国完蛋后美国肢解中国。他们忧国忧民,觉得惹怒美国这下真完蛋了,已经在考虑提前媾和,甚至把中国出兵朝鲜的消息走漏给了美国特务。

不过美国上层显然没太当回事,要求陆战一师继续向北。

不过军中此时到处都是谣言说中国已经入朝,美军里也有点慌。所以陆战一师慢慢腾腾地向北挪动,他们也担心自己被包围。

随后被紧急入朝的九兵团(这支部队就是之前粟裕指挥的队伍)围在了长津湖那一带。

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不过九兵团的火力差后勤补给不足,冻伤减员太厉害,到后来连局部兵力都赶不上美军;美军又出动了能出动的所有飞机支援长津湖,硬是用炮弹炸开一条通道跑掉了。这个过程中,志愿军英雄杨根思所在队伍拼死阻击,连队打光后,他手持炸药包跟美军同归于尽。去年阅兵的百面军旗里,就有杨根思他们队伍的。

在这种极度不利的情况下,志愿军依旧吃掉了美军的一个北极熊团3000人。这支部队参加过“十四国武装干涉苏联”,在西伯利亚混过,见过北极熊,总统送了他们一面绣着熊的团旗,所以叫“北极熊团”,属于美军中的精锐,这次被干没了,军旗还在军博里。

可惜的是,当时志愿军的武器太差了,都是日本的小口径步枪,这种步枪出了名的射得远但是打不死人,美军伤亡四千人,大部分被带去日本给救活了。

这就是为啥每次都想骂苏联人,美国已经赤膊上阵打他的小弟朝鲜了,他躲在后边装没事人,如果长津湖之战中苏联人帮点忙,美军陆战一师大概率就交代在长津湖了。

随后志愿军一直追,美军一直跑。

好几次志愿军硬是步行跑山路绕到美军前边,比如在一个叫“三所里”的地方,志愿军38军的113师十几个小时步行狂奔70公里山路,堵在了撤退美军的必经之路上。双方展开血战,志愿军武器装备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硬是顶住美军一步都前进不了。整个战役中,美韩联军单是被38军就干掉一万多人。

38军也就成了“万岁军”。

到第二次战役结束,美军已经被赶到了三八线附近,志愿军也顺利收复平壤。

紧接着是第三次战役,志愿军越过了三八线,美军和韩军士气彻底崩溃,我军顺利攻下了汉城。志愿军的声望达到了巅峰。

当时美军就发现,志愿军有几个明显的特点。来去如风,后来大概测算,在山地每天能行军30公里。而且非常善于伪装,飞机往往贴着地面飞行都发现不了。到了指定阵地后,等到晚上突然发动突袭。

经常先绕道联军的背后,切断退路后,各支部队同时发动进攻。

而且由于前三次战役根本没有苏联援助,主要武器依旧是抗战时期的日式武器(解放军接收了东北的兵工厂也都是生产日式武器),小口径步枪,手榴弹什么的,迫击炮都非常少。

当时也没有效果很好的反坦克武器,面对美军英军的重型坦克,只能是爆破手爬过去,把大捆手榴弹塞坦克底下。就算炸不掉坦克,由于巨大的震荡,坦克里的人也基本被震死,但是我们这边往往也得付出巨大代价才能贴近美军坦克。

不过美国有的特点是非常容易预测。

美军每次出动,都带着大批的给养、武器和炮弹,从来都是一大堆车辆坦克随行。以美军的弹药消耗,基本就得靠着如山的补给物资才能打仗。

这种情况下,往往脱离不了大主干路,毕竟汽车和坦克又不是驴,在爬山方面不太行,这样就让我军易于预测美军行动方向,毕竟以朝鲜北方的地理条件,可选的道路并不多,而且道路环境非常差。

后来美军的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就死于车祸,集团军司令非常大了,巴顿在欧洲战场的时候就是集团军司令。这个沃克死后,换上了李奇微,李奇微后来接替麦克阿瑟。

正是因为美军可预测,我方就可以在那种地形比较有利的地段设伏,后来有个爆破手去给毛主席做汇报,他作为战斗英雄,非常善于因地制宜,有一次炸开了一块大巨石,把美军坦克撤退的路堵得死死的,美军虽占据绝对优势,但硬是没冲出去。

所以美军发现在北朝鲜打得很憋屈,机械化优势没法施展,经常夜战,美军空军优势也不太明显。而且开战后美军根本不知道对面到底有多少人,很快就慌得一批,前三次战役,美军一直没太找着北,尽想着跑路了。

不过这场战役打的时间非常短,持续了八天,志愿军经过连续作战,已经非常疲惫,并且补给线也太长了,供给不上来。于是很快就撤向三八线以北,第三次战役结束。

这次战役结束后,汉城丢了。美军丢了这么大的脸,当然不能接受,于是发动了全面反攻,大批陆军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重新杀向三八线。

志愿军此时后勤供应不上,只好有序撤出汉城,撤向三八线以北。我们之前聊过的50军,这支部队以前是国军云南杂牌,长春战役中投诚。在这次撤退中为大部队保驾护航,完成了掩护任务,硬是顶住联军一步不退,为大部队争取了撤退时间。

尤其是在白云山这个地方爆发了一次打仗。白云山在现在韩国汉江南岸,50军的一个团在这里顶着美军第25步兵师激战11昼夜,美军硬是一步都没能前进,最终以伤亡300多人的代价干掉了美军1200人,而且完成任务后顺利撤出阵地。完成任务太出色,百面军旗里也有他们的一面。

这次大撤退,就是第四次战役。

然后就是第五次战役。

这次战役是整个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一仗,参战双方投入了一百多万人,志愿军和朝军对美军阵地发动了一次全线猛攻,但是效果不佳,美军向战场上投放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炮弹和凝固汽油弹。

在美军绝对优势的炮兵和空中优势下,志愿军损失惨重。整个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伤亡19万,这次就伤亡了7万多。也正是这次进攻中,担任掩护任务的180师陷入重围,大规模被俘。

这次战役后,双方阵线基本维持在了三八线附近,苏联目睹了我军在朝鲜的表现后,超预期超到天际去了,大规模向志愿军交付物资。

拿到物资的我军炮兵越来越犀利,到了上甘岭战役,我军炮兵已经可以跟美军打平了,70%以上的敌军都是被我方炮兵给打死的。

美军为了打破平衡,瞄准了我军的后勤补给通道,他们内部叫“绞杀行动”。

啥是绞杀呢?

这是美军的习惯,南北战争那会,美国政府军就把自己的南方大城市烧了个干净,导致南军叛军彻底没了战略物资选择投降。

1944年美军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被德军给杠了下,美军出动5万架次飞机,往地面上投了上万吨炸药,专门炸铁道枢纽和各种桥梁,让德军在前线一粒子弹都拿不到。后来美军又在越南疯狂轰炸桥梁。整体而言,美军对炸桥有瘾。

现在又要轰炸我军后勤供应通道。

我军显然对这个事非常上心,而且创造性非常强,搞出来了水下桥,摇摆桥,甚至有些桥白天就拆掉,晚上再架起来。

重点区域用大量高炮防守,到了后来,美国飞机不再去平壤往北了,那地方高炮凶猛,再加上米格战机在天上巡逻,美军占不到便宜而且日常被击落。这种情况下,地上已经基本安全,铁路也不再被轰炸。这块区域,一般叫“米格走廊”。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军撸大炮撸得非常凶,我看到个数据,说是整个战争中击落2335架飞机,击伤7512架。这个战绩才保证了天量物资从中国东北运往三八线。一开始对这个数据是不相信的,后来专门查了下美国的数据,问题不大:

据美国空军参谋富雷特尔的《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in Korea》一书第645页记载,联军从路基起飞的战机在作战中坠毁1986架。但这并不是美军损失的全部飞机数量。因为这只是联军从陆基起飞的飞机中损失的部分。

海军情报处军官哈利恩在《The Naval Air War in Korea》一书第286页记载,海军(不含陆战队)在战争中共损失了1248架飞机。上述数字相加,合计为3234架。比我军提到的还多,估计是我军击中后飞走了,没到家就坠毁了。

所以战争后期我军高炮打得飞起,完全不是初期那样被美军压着打。

这次金刚川大桥是一座关键大桥,而且这个时候是物资最充足的时候,却放了俩高炮,怎么可能嘛。

而且高炮操作规章里有详细说明,必须打一仗挪一窝,防止下次一开火防空炮就被端了。

大规模坑道作业也让志愿军对美国作战中游刃有余,美国人想尽了办法,依旧没法突破,后来甚至开始考虑扔核弹,但是苏联此时也已经有了核弹,核威慑已经形成,美国也就说说。

后来美国军人集团还叫嚣说是要在中国大陆登陆,扩大战争。这事就更没个谱了,当时总统已经是艾森豪威尔,他让军人们哪凉快到哪呆着去。老艾后来在卸职演说里专门让后来人警惕“军工复合体”,这伙人为了钱,啥事都干得出来。

3

僵持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围绕战俘的问题。

多说一句这个战俘的事,美国后来一直是要求一比一换俘,问题是中国这边的俘虏确实是比美国那边的少很多。

这倒不是我们抓他们的人少,而是前期抓到战俘做一番教育就给放回去了,希望俘虏们回去给大家说清楚我军这边的政策和精神,避免他们被围后拼死抵抗。

好处是美军内部现在也流传着中国军队不虐俘不杀俘的传说,毛病是等到换俘的时候发现我们手里没人。

所以谈判进行得非常艰苦。这个过程中美国人也想以战促和来着,气势汹汹发动了几次小规模战役,不过没啥效果,士气又有点维持不住。

我军在这个阶段开始搞“零敲牛皮糖”、“冷枪冷炮运动”,也就有了我们常说的狙击手张桃芳的事,这位上甘岭狙神一个人射杀了214名美军,这段时间张艺谋导演好像正在拍这部神射手电影。

美军士气非常低落,根本不想打,也找不到打仗的理由。为了提升士气,美国军方想到的办法是去东京嫖娼,两年间在东京生出来了20万混血宝宝。

到后来美国人实在是不想打了,而且看着中方的坑道也发怵。干脆同意了中方的条件。韩国方面又出尔反尔不同意了。

所以志愿军要教育下韩方怎么做人,这就是金城战役的背景。

这次的《金刚川》,说的就是这次大战爆发前夕,我军大部队要通过那座桥前往阵地。

但是有件事剧组可能没太弄明白,城战役不是个小战役,我军投入5个军24万人。后勤部队动用2000辆汽车昼夜向前线运送物资15000吨。开战后,1094门大炮在半小时内发射炮弹1900吨。你们说说,电影里那么个小破桥木桥,怎么把这么大规模的物资运过去?看着工兵们的小锤子,我都有点急。

后来一查,是个大承重桥,可以跑坦克的,这才感觉对了。

至于一开始邓超骑着白马在丛林里狂奔让大家隐蔽的时候,把我给惊呆了,大气都不敢出。拜托,老兄,你这匹白马可能会给大家招来两吨凝固汽油弹你知道不?志愿军啥素质,吹哨子就可以了,还用你骑白马喊口令?

而且剧中美国人打得太轻松了,其实到了1953年美国人早已没那么从容,真有那么轻松,我军也根本守不住三八线。

金城战役非常顺利,我军收复300多平方公里,四个韩国师被打残,韩军精锐白虎团被全歼,也就是那个太阳的后裔。打完这次仗,朝鲜战争也就彻底结束了。

4

尾声

记得很多年前,我哥们跟我说朝鲜有座桥被炸了修、修了炸,他非常感动,如果有机会,他希望冒着弹雨去修桥。

今年年初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他大过年第一批去武汉支援,他们一起去的几个都是北大医学院的。那时候风险大极了,他媳妇也是医学博士毕业,那两天差点信了佛。

所以知乎上有个帖子:你愿意为国捐躯吗?

下边最掷地有声的一个回答是:你以为今年志愿前往武汉的那些医生在干啥?

这就是文化传统的力量,朝鲜那些最可爱的人的力量,关键时候,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顶上去。

这也是为啥前些年有一茬人疯狂给朝鲜战争泼脏水。毕竟让一个民族软弱,最好的办法就是坏掉他们的图腾,污名化他们的英雄,让后来人再也不想给这个民族去努力去抗争。

借用知乎上的一个帖子结束本文吧,作者 @Juli。

如何看待朝鲜战争:

一代人吃完了五代人的苦。
一代人做出了五代人的事
一代人打完了五代人的仗
一代人建立了五代人的功。

平心静气看待,朝鲜战争,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战争的巅峰,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以弱胜强,师出有名,信仰纯洁,同仇敌忾,官兵平等,军纪严明,善待百姓,优待俘虏,战法出色,名将辈出,英雄无数,又没有天气加成,自身后勤和装备严重处于劣势,完全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作战,翻遍各国战史,朝鲜战争应该在人类热战争精彩排行榜上排名第一,基本等不来挑战者的第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89026.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