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活得很对付。
天天熬到深夜,吃东西就随便点个外卖。
后来,我好几次在盒饭里吃出来头发。
终于深感:“生活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那天,我下单了人生中第一盒生发灵。
“圣诞节是纪念谁的?”
“唐睿宗啊。”
“啊?”
“你看他同母一共哥四个,弘哥贤哥被亲妈整挂了,显哥被老婆女儿整挂了。”
“那还一个呢?”
“剩旦了嘛。” (@敦煌郡公)
人与人之间的分开,真的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明明还清晰记得对方各种让人心动的瞬间,说话时的语气,眉眼间的笑意,还有聊天记录中那些亲密无间的调侃和问候。一切都很真实,感觉彼此还是很亲近,但再也走不近了。 (@一坨奶球)
延迟满足的糖类似于望梅止渴的梅。延迟了一辈子的确是一场空,但人需要幻想努力有结果,才能活下去;正如军队需要并不存在的梅林,才不至于溃散。对努力抱有的幻想被用于维持个人的生存和社会的秩序,这是努力存在的意义,而不是那个永远不能兑现的延迟满足。
世上本无圣诞老人,所有礼物和惊喜都来自于爱你的人
我对“不过洋节”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资本主义公司打工的朋友都去放圣诞假了,社会主义打工人还在努力奋斗。
圣诞节根本不是耶稣生日,圣诞节是太阳神的生日,当初在罗马,耶稣教取代了罗马之前的宗教变成罗马国教,但是罗马人非常机智地把他们的主神“太阳神”的生日定为耶稣的生日,这招太坏了,过了近两千年,依旧能感受到罗马人猥琐的窃笑:你们这帮基督徒,每年给我们的神过生日。所以很多正统基督徒不过圣诞,知道是扯淡。(@组织二号头目)
此外还有那个圣诞老人,又是雪橇又是鹿,穿一身红,怎么可能是沙漠一神教里的人嘛,画风都不对。
耶稣估计看到圣诞老人就给他一巴掌,沙漠里你穿成这样,还赶着鹿,是不是走错片场了?沙漠里飚的是骆驼你不知道?圣诞老人明显是个北欧异教徒的神,被塞进基督教安排了工作。
北京所有的流调都看得我想哭。望京打工仔早八晚九跨城通勤,34岁的顺义人三代住在70平房子里,并且在考研。//@噗叽噗叽O_o:我看这个流调觉得他好惨,周末小孩也要去上早教,从顺义到海淀上班,地铁出行,在职参加考研,考研之前还要去宁波出差。这下他研也考不了了。
@北京塞冬:2人住燕郊在望京上班,单程通勤40公里,根据流调,每天在家时间8-9小时(只够睡觉洗漱)。1位住顺义在奥北上班,单程25公里,一家5口住70平,34岁准备考研(说不定还瞒着公司)...一方面说明北漂不易,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下超大城市规模为何难用计划手段限制
@徐佳杰Pierre:“延迟满足”是一个极具欺骗性的鸡汤词汇。
你给小孩一粒糖,让他忍忍过2小时再吃,这没啥难的,毕竟他知道自己吃得到这颗糖。
可成年人的“糖”大多数都是自己幻想出来的,他们总以为努力了就能够得着糖吃,等待了就能够得着糖吃,忍耐了就能够得着糖吃,所谓“先苦后甜”。
事实却是,大多数人努力了一辈子,忍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延迟”了一辈子,到头来啥都没满足。
一场空,就是一场空。
愚公咦山:该成语描述的是21世纪20年代左右的一种小众群体现象。
即一群愚人老喜欢在街上“咦”地一声,嘲讽别人穿的是山。
亦可写作“愚公疑山”,即:老怀疑别人穿的是山。
刚刚看到个评论说“大#举¥报时代已经来了”,但是举报两个字写的是缩写就写的“JB”,
我还想了半天“大JB时代已经来了”是什么,什么大几把时代。立刻结束缩写时代!
之前看过最荒谬的是蒋劲夫的粉丝给他洗地,“蒋劲夫没有JB!!!不要再造谣了!”我整个被震慑住了,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是“家暴”
很多人都觉得社交是基本需求,其实未必,社交对现代人来说是很高级的需求,付出时间、精力和代价,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做一个行尸走肉才是最轻松的。
@马叉子子:你自己走的很快,一边享受自由,又一边渴望另一个人到来,你希望有人陪你抽血陪你喝清晨的粥,吹夏夜的风,赏冬日的雪。以前你以为时间很多很多,前路灿烂辉煌万千人等你,后来却发现转眼间几年已过,你期待的全都没有发生,你害怕了,你读那么多书却无人交流,你去那么多地方却无人分享,你学那么多技能也没人欣赏,你脑海中充满奇思妙想,而说出口的却只能是好的 谢谢 。你遇到过看似不错的人选,最终却一次次让你失望,你问自己传说中灵魂相通频道相同的那个人是否真的存在,又该去哪里才能找到他,你完全没有答案,只能安慰自己会有的,却连这句话也说的那么没有底气。
成长的过程就是你送出的圣诞礼物比圣诞节收到礼物更让人兴奋。
穷人才需要降噪耳机,合租或者租住在嘈杂的贫民窟,坐地铁上下班,永远孤独一人,无人言语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94588.html